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自10月29日開始,祝東寧、秦鵬飛、齊建勇聯合執導,張佳寧、王天辰等主演,樂合影業、愛奇藝聯合出品,聚愛情、奇幻、冒險、古裝、穿越多種現代電視劇流行元素的36集電視劇《唐磚》,在愛奇藝熱播。唐代一些歷史人物,如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程咬金、侯君集等,再次現身熒屏,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人物。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其中,唐初名將,李世民的重要智囊侯君集,在《說唐全傳》、《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說中,已多有不俗的描述。如在《隋唐演義》中,他被列於李元霸、羅成、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之後,與上述五將合稱李世民“六大戰神”;同書還給他取綽號小白猿(估計是從他的姓氏“侯”上得到的啟發?),並將他飛簷走壁的輕功絕技,與羅永年的五虎斷門槍、尚師徒的盔甲槍馬四件寶、程咬金的三板斧並列為“四絕”。縱使如此,上述古典小說對侯君集的事蹟卻語焉不詳,以致有人戲稱侯君集這一人物是“打醬油的”。

侯君集這一歷史人物,也並非首次登上影視熒屏。如在《唐太宗李世民》(1993年,朱廣紀飾)、《程咬金》(2001年,鍾偉華飾)、《貞觀長歌》(2005年,杜志國飾)、《隋唐英雄》(2012年,孟松飾)等電視劇中,已有多次亮相。但《唐磚》聚焦侯君集因私慾膨脹,攛掇、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致使其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淪落到謀反被殺這一人生經歷,雖系劇情需要,亦可謂用心良苦。

一、投靠李世民,屢建功勳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史書中關於他早年經歷的記載,可謂語焉不詳,只是說他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藝,卻以武勇自稱。這或許也是小說家無法結合他的早年事蹟,編造相關故事情節,故在小說中也語焉不詳,卻又能虛構出所謂“六大戰神”、“四絕”的真實原因所在。根據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旬邑縣太峪公社文家大隊的侯君集母親的墓誌有關記載,可知侯君集當出身於官宦世家。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電視劇《唐磚》裡的侯君集

李世民還是秦王時,侯君集投靠他,數從征伐,先後被任命為左虞侯、車騎將軍等職,封全椒縣子。在事關李世民生死、前途的“玄武門之變”前後,侯君集以參與謀劃決斷,立下赫赫功績,“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李世民即位後,投桃報李,遷侯君集為左衛將軍,進封潞國公,不久又拜他為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二、獻良謀,討平吐谷(yù)渾

吐谷渾(313年―663年),亦稱吐渾,藏族人稱之阿柴。原為人名。他本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的庶長子。4世紀初,慕容涉歸去世,嫡子慕容廆繼單于位。慕容廆與吐谷渾兄弟不和,吐谷渾被迫率所部西遷,定居隴西。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吐谷渾的孫子葉延用祖父的名字,作為族名。自吐谷渾至樹洛幹,首領歷六世八傳,他們大多留心吸納士人,發展勢力。當時,北方十六國割據混戰,無暇西顧。吐谷渾部趁機佔據了今甘肅、青海一帶。南北朝對峙時,吐谷渾時而投靠南朝,時而投靠北魏;或者同時腳踏兩條船。如拾寅既受劉宋所封河南王,又受北魏所封西平王。至北周時,首領始稱可汗。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公元608年,隋軍進攻吐谷渾,擊敗之。隋煬帝在其轄地設西海、河源等郡。不過,隋朝的統治一直不穩固。數年後,吐谷渾就收復全部失地,還不斷侵擾隋朝河右地區。

隋朝滅亡,唐朝代興。吐谷渾部仍不斷侵擾唐朝西部邊陲。唐太宗於貞觀八年(633年)六月,遣右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軍出擊吐谷渾。吐谷渾不敢正面爭鋒,部眾遠遁八百餘里。唐軍班師後,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渾再次侵擾涼州。十二月初三,唐太宗命名將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及歸順唐朝的突厥及契苾何力等,再次出擊吐谷渾。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軍神”李靖

​貞觀九年三月,唐軍駐紮鄯州。侯君集向李靖獻計曰:“趁賊虜尚未逃遁,憑藉天險固守,我們宜揀選精銳將士,長驅疾進。若此策不行,賊潛遁必遠,憑藉山險頑抗,就很難擊敗他們了。”李靖採納此計,簡精銳,輕齎深入。閏四月初八,李道宗部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大敗吐谷渾軍。吐谷渾又故技重施,遠遠逃遁,以避唐軍兵峰,保存實力。

李靖分兵兩路:他與李大亮、薛萬均等率軍向北突擊;侯君集、李道宗率軍向南突擊。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各路唐軍捷報頻傳。吐谷渾王伏允的兒子伏順見大勢已去,率眾投降。伏允自縊而死。伏順被封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總體上來看,吐谷渾一役,侯君集雖然只是以李靖的副手參與其中,但也顯示出他長於謀略,善於指揮戰爭的傑出才能。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因功,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封,任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明年,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

三、滅亡高昌

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是當時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高昌最初與唐朝交好。隨著西突厥的崛起,高昌逐漸背離唐朝,經常與西突厥勾結,屢屢損害唐朝國家利益。唐太宗徵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被其以患病為由拒絕。唐太宗於是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高昌。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麴文泰自恃唐朝距高昌懸遠,且要穿越二千里沙漠,因而以為不足慮。唐軍至磧口時,麴文泰卒,其子智盛襲位。唐軍偵知麴文泰下葬時,高昌人將聚集會葬。諸將領向侯君集建議,應趁此良機,偷襲、奪取高昌。侯君集說:“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於是按部就班地發動進攻。唐軍裝備有大量先進的攻城器械,如推撞車、拋石車等,大顯神威,屢戰克捷。智盛要求停戰,卻不投降。又期待西突厥會依約出兵救援。沒料到,西突厥人聽聞唐軍攻高昌,早就向西逃竄千餘里。智盛失援,計無所出,遂降。侯君集的功勳,至此達到巔峰。

四、私慾膨脹,謀反伏誅

侯君集雖功勳卓著,但私慾也日漸膨脹。佔領高昌後,侯君集就擅自佔取財物奴隸。班師後,唐太宗追究其罪責,將其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勸諫,認為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即便有過,也應給他們將功折罪、改過自新的機會。唐太宗採納了岑文本的建議,釋放侯君集。

侯君集被釋放後,內心鬱悶,逐漸萌生謀反的念頭。貞觀十七年,他的朋友張亮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為張亮鳴不平,遊說張亮謀反。張亮表面上應允,私下卻向唐太宗密告。唐太宗讓張亮勿聲張此事。不久,唐太宗又將侯君集列入開國二十四功臣中,命畫師在凌煙閣上描畫諸功臣的畫像。

他是虛構的唐朝“戰神”,現實中卓越的謀士、統帥,卻因謀反被誅

儘管如此,侯君集仍不滿足。恰此時,太子李承乾因荒淫無度,橫行不法,且屢教不改,引起唐太宗的不滿和震怒。加之魏王李泰等皇子虎視眈眈,謀取太子儲位。李承乾害怕被廢黜,又知君集怨望,遂與通謀。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時任東宮千牛之職,為李承乾和侯君集串聯。

後李承乾等謀反密謀洩露,承乾被廢,侯君集也被捕捉歸案。賀蘭楚石為立功贖罪,又舉告侯君集謀反的鐵證。侯君集供認不諱。唐太宗因其功,意欲饒其死罪。群臣固爭,太宗最終將其處死,籍沒其家。因其功績,赦免其妻及一子,流放至嶺南。

文史君說

侯君集的人生經歷,也留給後人深深的思考和啟示。他憑藉傑出的謀略和才能,在眾多的唐朝開國功臣中脫穎而出,得以躋身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李世民的崛起,為唐朝的繁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也為自己博取了官爵、名譽。如果他能謹小慎微,足以保持美名,青史留名。可惜,他貪戀財物,並因此遭到懲處。他不思悔改,反而瘋狂地走上謀反這條不歸路,終致墜入深淵、妻離子散、身敗名裂。他的人生經歷,應給後人,尤其是現代人,以借鑑和警醒。

參考文獻

1.(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2.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白壽彝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王其禕,王慶衛:《唐侯君集母竇娘子墓誌銘》,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