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世家

陶瓷世家

趙勃



趙勃/陶瓷世家


在東方陶瓷古鎮陳爐,會做陶瓷的人很多,但像水泉頭橋上李家祖輩業陶,一家擁有國家、省、市級三位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僅此一家。

在陳爐,一提起水泉頭橋上李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因為李家祖輩從清代起就開始做瓷,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歷程,是名副其實的陶瓷世家。

早在清代,李家的先輩們就開始了瓷的製作,但那時只做甕。這是因為在古鎮的瓷行裡有嚴格的行規約束。窯分三行,曰碗窯、曰甕窯、曰黑窯,分地製作,各不相侵。水泉頭橋上屬甕窯制地,所以按行規只能做甕或盆罐之類,其他不得亂做。

‌ 到了清朝末年,李家先輩李鴻雅,這裡稱其為第一代傳人,繼承祖業,已成了古鎮陶瓷名匠。李家經營甕窯,甕又分三種:老甕、二甕、小甕。做甕是需要大力氣的,他身材魁偉,力氣很大,幹活捨得出力流汗。做一個大老甕三次便可接成,而且不留接痕,甕體光滑平整,厚度均勻。做一個二甕兩次便可接成,甕型規整,幾無瑕疵。小甕一次可成型,可一氣呵成。古鎮人一提起李鴻雅,大拇指一豎,行!

‌ 到了民國初年,李家第二代傳人李逢時乘勢而上,創辦了“紅花福”,設在上街廟前裡。瓷行僱傭山西夏縣人李某經營。“紅花福”經營有方,名嘈古鎮,在當時陳爐九大瓷行中聲望很高,橋上李家由此名聲大振。李逢時被推薦為同官陳爐陶瓷工業同業公會主席,引領了陳爐陶瓷業的再次繁榮。李逢時為了振興李家瓷業,把在同官縣中初中畢業的二兒子李金科硬叫回家繼承祖業。李金科聰明好學,一看就會,很快掌握了陶瓷燒造的全部過程。 他把做、刻、繪、裝、燒五大工序集於一身,很快就成為古鎮瓷業一把好手。

‌ 解放初,李家陶瓷的第三代傳人二兒子李金科、三兒子李銀科、四兒子李升科三兄弟繼承父業,重振陶瓷雄風。在原有陶瓷作坊的基礎上,大幹快上,先後添置了幾處作坊,購置騾馬十二匹,把李家瓷坊搞得紅紅火火,產銷兩旺,在古鎮搖了鈴。

‌ 一九五五年,隨著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發展,李家三兄弟將瓷坊所有資產折股入社,瓷業走上了集體化道路。三兄弟中李金科改行行醫,銀科、升科隨著瓷業的分工幹起了各自的工作。

‌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古鎮陳爐以後,三兄弟中的升科人到中年,又經過了二十多年大集體陶業生活的鍛鍊,從製坯、燒窯已鍛鍊成全能陶工。所有制陶工序瞭然於胸,百十種甕、罐、盆、盤、碗、碟手到坯成,沒有拿不下的活,沒有幹不成的事,幹啥都得心應手。

‌ 退休後,他支持兒女李竹玲、女婿任拴民挑頭註冊成立了耀州窯李家瓷坊有限公司,由李竹玲出任總經理。

‌ 公司組建初期,產品需要轉型。由原來的生產甕、罐、盆、盤、碗、碟轉入全新的青瓷生產和黑釉刻花瓷生產。

趙勃/陶瓷世家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升科


‌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第三代傳人李升科先在水泉頭宅院旁建起了瓷窯,接著親自上輪製作,擔當起了制瓷的第一主力。由於他制瓷手法嫻熟,做法細膩,生產的各種黑釉剔花瓶銷路看好。青瓷製作經過一段時間探索後,亦開始了各種大批量生產,產銷自成體系。陳爐古鎮既是陶瓷原料基地,也是炭火燒製基地。黃堡古鎮設有陶瓷銷售店,就在210國道銅川市燈泡廠旁邊。在新區金鼎路修建了作坊,實現了液化氣燒製,從傳統的煤窯走了出來,臨街是店鋪,後場生產前店經營。鑑於李升科對陶瓷業做出的巨大貢獻,2005年,年近七十的老人被授予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女婿任拴民被授予銅川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趙勃/陶瓷世家

‌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現任)、耀州窯李家瓷坊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拴民


到了第四代,李家三兄弟十幾個子女,先後都參加了工作,但是繼承祖業、幹陶瓷行當的只剩下一女李竹玲。從小生長在陶瓷世家的李竹玲,耳濡目染了父輩的陶瓷生涯,接受了瓷藝的薰陶,身上孕育了陶瓷基因。她靈氣十足,一看就會,一會就痴迷。她參加工作以後,進了陳爐陶瓷廠細瓷車間,學的是刻花工,一個才參加工作沒幾天的人,刻出的花竟超過了老刻花工,令同行們羨慕不已。


趙勃/陶瓷世家

第五代傳人,李升科外孫,銅川市工藝美術大師宋皓東


‌ 在陶瓷廠上班期間,李竹玲撲下身子,刻苦學藝。只要一拿起刻刀,就像上了戰場的士兵一樣,兩眼發紅,一刀一刀耕耘不止,直至一件坯器在手中完成,才肯停下來緩上一口氣。她善觀察,肯動腦、愛琢磨,不斷從耀州青瓷中汲取營養。不論走到哪裡,只要是發現了青瓷,那怕是一碎片,她都要拾起,仔細觀察,從中琢磨別人刻花的刀法和技巧,直到滿意為止。

‌ 1992年,李竹玲毅然辭去了原有的工作,建立了耀州窯李家瓷坊,2003年在瓷坊基礎上成立了耀州窯李家瓷坊有限公司,專注於公司的發展。為了彌補專業知識的欠缺,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藝術素質,她多次到高等學府進修深造,豐富知識,武裝頭腦。

‌ 汲古鑄今,善於創新,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是李竹玲陶瓷藝術的靈魂所在。她潛心研究青瓷,汲取古人對青瓷燒造的成果,對傳統的青瓷產品和製作工藝,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注重創新。在繼承傳統青瓷產品工藝的基礎上,她大膽創新,創作了一大批帶著泥土香味的產品。如《耀州瓷刻花盤口紋瓶》、《耀州瓷和和美美》、《耀州瓷壽星桃》、《耀州衣飾瓶》、《耀州瓷荷花飾》等等。


趙勃/陶瓷世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李家瓷坊總經理——李竹玲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李竹玲二十八年刀耕不綴,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收穫一個接著一個。 2005年,她被評為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8年,她的作品《耀州瓷刻花盤口紋瓶》榮獲“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金獎;藝術陶瓷《大吉大利》榮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苐43屆國際陶藝展覽“和諧獎”特別獎;2010年,她的另一件作品《耀州瓷和和美美》再次榮獲“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金獎;2011年她榮獲《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2012年,她榮獲了我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 二十八年,精博而成,是李竹玲勤奮耕耘的結果,是李竹玲的驕傲,是水泉頭橋上李氏家族的驕傲,是李家祖輩幾代人的期盼。

‌ 願李竹玲泰而不嬌,繼續精博,把李氏陶瓷世家的大旗舉的更高,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