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 壯大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1月13日訊(記者程雲 通訊員謝海濤、黃於穗、賴偉敏)釋放企業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11月13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大力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以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不斷為民營及中小企業創新創造創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廣東發佈“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 壯大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

發佈會現場

《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正文共五大方面18條措施,內容緊緊圍繞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健全民營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等方面。

這些措施均針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力求實現削切融資高山、跨越轉型火山、融化市場冰山,大力破解企業發展困局,全面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壯大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民營經濟成區域經濟增長極

據瞭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明珠,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核心區,是廣州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2017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上市企業數量、新三板掛牌企業方面均取得驕人成績;財稅總收入突破1000億大關,在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一。

目前,全區聚集民營及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區的重要力量,呈現出“3個80%以上”的特點。即在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企業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創新成果及新產品中,民營企業佔比均已達到80%以上。

民營企業正加速從傳統行業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民營經濟呈現不斷髮展壯大之勢,規模效益不斷提升,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增長極。

據悉,此次制定《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為了讓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政策起草組先後聽取了30家民營及中小企業代表意見建議,研究對比其他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最終形成《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

此外,近兩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先後出臺了“金鑲玉”系列政策,即四個“黃金10條”、兩個“美玉10條”、“風投10條”、“區塊鏈10條”、“文創10條”政策等一系列產業扶持和人才引進政策,目前全區形成一個完整、有機、高效的最佳政策鏈,引領全國產業政策風潮,營造“態度好、速度快、溫度暖”營商環境,助力區域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勇當尖兵。

“3個百億”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為切實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次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中實施“三個百億”舉措,即統籌3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組建100億元民營企業發展基金、實施民營及中小企業融資300億元計劃。重點突出運用直接股權投資、國企增信、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手段,並重獎風投機構投放資金,設立了“3個風險池”,採取“投保貸獎補”方式,全面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打造“不收費、無費區”為企業減負

此次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聚焦企業關切的熱點問題,降成本降稅費,停徵(免徵)涉企行政事業收費;推行企業全生命週期免費服務,同時加大售電側改革降低用電成本;對標國內外,實現通關環境全國最優,目標直指在全國率先做到企業負擔最低。

實施企業成長“巨人工程”

在助力企業成長壯大方面,圍繞企業的成長規律,每年建設100萬平方米加速器,加快建設產業載體承接創新創業,率先推行工業用地先建後驗;降低企業用房用地成本,鼓勵企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容積率;大力資助“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資助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國兼併重組,支持企業產品和資本“走出去”並給予保險補貼,最大力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全鏈條支持創新創造創業

在支持民企創新創造創業方面,《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鼓勵企業緊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採用鼓勵技術創新,強化企業研發創新資助;加快技術改造、政府優先採購、區內企業互相採購,促進企業聯動抱團發展;支持企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增強企業員工歸屬感幸福感,全方位支撐企業做優做強。

營造“溫度暖”營商環境

此前不久,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批成為首個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以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此次出臺的《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將進一步營造“態度好、速度快、溫度暖”的營商環境。

對標國內外,落實審批體系;創新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以最大力度保護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讓該區成為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成為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