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傳統建築文化——琉璃瓦的世界

中國的傳統建築是歷史和文明的見證者,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更是人類的文化遺產。中國古建築雖然造型各異,風格別樣,但是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使用琉璃瓦作為屋頂材料。

與其說我們在欣賞各式各樣的古建築,不如說我們身在琉璃瓦的世界中。琉璃瓦作為中國古建築的主要材料之一,見證了近半數的中國歷史。

琉璃解釋有二,廣義的“琉璃”,是指一切經以氧化鉛為主配合的“釉藥”塗刷,並經素燒、釉燒而成的製品;二、狹義的“琉璃”,專指用於建築的琉瓦件,古建築中的“琉璃”,屬狄義範疇,即古建築屋頂和墻體所用砌築材料,一般包括琉璃瓦(筒板瓦及勾滴瓦)琉璃磚、琉璃脊、琉璃脊剎、琉璃脊獸,琉璃博風等,上述琉璃製品均稱為琉璃構件。

天朝傳統建築文化——琉璃瓦的世界

“琉璃”色彩多見黃、綠、黑、藍等,黃色是皇宮的專用色,綠色用於廟宇等建築,黑色用於王公府第,藍色則是祭祀建築的持有色彩。民間建築受封建等級能度的限制,不得使用“琉璃。

宋代以來琉璃構件規格不夠統一,清代的琉璃磚瓦、曾件大小不等,以樣式規範,形成定型構件。

共有十樣,但僅見二樣至九樣,未見一樣和十樣規格。“琉璃”源於布瓦,但其色澤豔麗。防水防潮性能是布瓦所不及的。

天朝傳統建築文化——琉璃瓦的世界

關於“琉璃"的使用,一般有二種說法,一、三國時期,琉璃”就己用於我國的古建築上;二.根據文獻資料和實物遺存考證,北魏時期傳入“琉璃”技術,並將琉璃瓦用在宮殿上。此後,“琉璃”燒製技術不斷髮展演變,但並末普及。因此,唐宋時期,“琉璃”僅用在重要建築上;明清時期不但皇宮建築使用,一些寺觀建築也開始使用。

中國古代寺廟建築的屋頂材料分琉璃和陶瓦,普通陶質瓦片又稱“布瓦”,其質地粗糙,吸水性強,容易漏雨。琉璃瓦上由於有釉的一面光滑不吸水,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保護木結構的房屋。“琉璃”一詞產生於古印度語,隨著佛教文化而傳入中國,其原來的代表色為藍色,現代除藍色外,琉璃也包括紅、白、黑、黃、綠、紺藍等色。施以各種顏色釉並在較高溫度下燒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稱為琉璃瓦。

天朝傳統建築文化——琉璃瓦的世界

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築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築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築史上的傑作。

古代琉璃瓦高昂的造價使其使用有著嚴格規定,絕對不許僭越。《大清會典》中就曾標明:非皇家特許,普通大臣和百姓絕不能使用琉璃。在紫禁城東側太廟享殿的東西配殿,東邊供奉的是有功親王,西邊則供奉有功大臣。兩邊的房間大小完全相同,但供奉親王的燎爐是彩色琉璃燒製的,西邊的只能享受不上色的素坯燎爐。

天朝傳統建築文化——琉璃瓦的世界

屋頂或全部覆之,或用琉璃瓦與陶簡瓦相配合成為剪邊式屋頂。不同等級的建築需用不同的形制和材料。

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築,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簡單說一下中國古代使用色彩的等級限制:金、朱、黃最高貴,青、綠次之,黑、灰最下。

黃琉璃瓦:用於帝王宮殿、陵廟,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

綠琉璃瓦:用於王府,百官第宅。

青琉璃瓦:用於祭祀建築,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徵青天。

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於帝王園林中的亭臺樓榭。

古建中國致力於打造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引領、服務、配套建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線上商城平臺,與諮詢、設計、施工、地產商、材料商、政府公建等五+X方主體企業達成線上線下互通,通過互聯網平臺為建築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改變產業存在弊病,提升產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打造一個全方位的互聯網建築文化產業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