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田間病害前,先了解這些知識,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在種植過程中,作物的病蟲害是最常見的一個問題。而在每次種植時,即使作物不同還是一樣會被病害侵染、危害的;而且在設施種植中,還會有較高的發病幾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當作物收穫,環境改變後病原物又去了哪裡?它是通過什麼形式存在的?病原物又是怎樣從發病點轉移至寄主其他部位,或是其他植株的?

當然,病原物我們是看不見的,即使作物收穫,季節變換它還是存在,它只是有自己的一個循環週期罷了。自它從一個生長季節開始侵染髮生,到下一個季節侵染髮生的整個過程,我們稱為病害的循環週期。在這期間內,病原物要經過休眠,轉寄等形式存在,為的是條件、環境適宜後,再經過萌發繼續侵染作物。

搞清楚病害循環,對我們提高種植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阻斷循環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避免病害的再侵染、發生。

防治田間病害前,先了解這些知識,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原物的休眠形式

在作物收穫後,病原物就需要轉為休眠狀態,才能安全渡過沒有可寄作物的季節。病原物的休眠形式比較多,如菌絲,孢子,菌核,卵等形式,都是病原物休眠期間常見的結構體。

另外,還有的病原物是在作物的殘體中,或利用土壤中的有機物維持生存,來渡過休眠期的。即使是同一種病原物,它也有很多種形式休眠。

病原物具有較特定的規律,它會在作物將要成熟時,在發病部位形成以渡過休眠期的結構。當收穫作物時,它便會落入土壤,隨風飄散,或附著在種子,塊莖,根,殘體等之上。同樣,一種病原物,也有多種休眠的“場所”,這就是上面的問題,“病原物去了哪裡?”。

防治田間病害前,先了解這些知識,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原物休眠場所

1,作物中。作物本身就是某些病原物最理想的休眠“場所”。如冬小麥秋季苗期被鏽病病菌侵染後,病菌則會以菌絲體的形式,在小麥體內越冬形成病株。

2,病殘體中。它是指,在作物收穫後,一些染病作物的殘枝、落葉、爛果遺落田間地頭,甚至是一些生病的地下根部留在土壤中時,便為病原物提供了休眠的場所。如蘋果梨的黑星病菌。

3,土壤中。大部病原物都可在土壤中休眠,尤其是一些引起地下根部病害的病原物,基本都是以土壤我為休眠場所的。

另外,種子,蟲害也是可以攜帶病害的,它們也是病原物休眠的“場所”。

防治田間病害前,先了解這些知識,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決定休眠的因素

病原物的休眠至再侵染,是有一定幾率的,並不是所有休眠的病原物都具有再侵染的危險。它也受一定因素的影響的,這些因素也是我們用來避免、或減少病原物在田間休眠,再侵染的有效措施。

首先,休眠病原物的基數越大,下茬作物受侵染的幾率越大。較乾燥的環境下,休眠的病原物存活時間較長,反之,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病原物很快就會死亡。

瞭解病原物在田間的大致循環後,我們防治病害起來就簡單多了。也就是在病原物循環當中,切斷任何一部分,都會大大減少或避免病害的再侵染。如:及時清園,對病殘枝、葉、根及時清理出去;水旱輪作,使病原物失去寄主,或阻斷土壤中休眠的病原物;夏季,冬季深翻土壤晾曬,不僅打破病原物休眠的場所,還可減少地下害蟲的基數。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防治田間病害前,先了解這些知識,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