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民間一直傳說“陷巢州,長廬州”,認為兩者是聯起來說的。“陷巢州、長廬州”的意思是說,巢州城‘陷’落下去了,而使廬州城凸‘長’出來,是同一次地質事件,一城遭殃,一城得福。”

上期我們說了“陷巢州”是因為“城陷為湖”,並且發生在古巢州之地,人們想象是“陷巢州”,結合焦姥神化,一併流傳了下來。

而 “長廬州”傳說,完全是民間根據“城陷為湖”傳說資料的演繹,將湖泊鄰近兩城聯想一起,由地質現象引申到社會現象,演繹出“陷巢州、長廬州” 的傳說故事。“陷巢州”屬於地質變化,民間添加了“長廬州”傳說 ,表面上類似於地質變化,其實質寓意,是指巢州與廬州“一陷一長”的社會現象。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巢州與廬州是否真的存在“一陷一長”現象?只能回顧歷史,面對事實,自我揣測。

從政體歷史看。夏商時期,巢州之地已形成古巢方國的政體,引領巢湖流域先民們創造出遠古文明;

周朝時期,周武王封土建國,將南巢之地一析為二,分成二個諸侯國,即巢國與廬子國;

秦統一後,兩城都作為縣級設置的治所。雖巢州未“陷”,但廬州卻凸“長”出來。在司馬遷《史記》中,合肥之名以都會之城首次亮相。建武六年(公元30年)改九江郡為“合肥侯國”;

自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作為州郡府的治所。其中,明朝時期廬州府升格為直轄市,咸豐三年(1853)合肥成為安徽省臨時省會。

合肥興盛,一直引領著巢湖流域經濟、文化傳承發展。在歷史長河中,雖然因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時有衰落“下陷”的現象。但總體而言,還是向上增“長”的。廬州城

與巢州城從同一層臺階上,卻發展成為統轄巢州城的地位。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從城建發展看,三國時期至清朝中期,從經濟戰略考量,合肥城經過重建和多次舊城擴建,城建規模頻頻見“長”。

漢建安五年(200)曹操首次任命劉馥為揚州刺史,“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城,建立州治”;

魏青龍元年(233),徵東將軍滿寵從軍事防禦目的出發,為削弱孫吳水軍的優勢,在合肥縣城西北三十里的雞鳴山東側“奇險”之地建築了合肥新城;

唐代時期,三建合肥城:一是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年至649年),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審度合肥地形,便在南淝河的南岸高亢臺地上,營建新的合肥城池,名曰金斗城。

二是於貞元年間(785~804年)廬州刺史路應任期內,在原土基上加築磚牆。還建築了當時最大、最豪華的政府迎賓招待所——廬州同食館

三是於天祐四年(907),肥東人張崇調任廬州刺史,在原城基礎上,擴建了合肥羅城,直到天祐十二年(915)工程結束,整整修建8年時間,自史以來是建設規模最大一座合肥城池,其城週迴二十六里一百七十步。南宋時,為抗擊金兵渡江南侵,合肥城成為抗金前沿重鎮,郭振為淮西路元帥,率兵鎮守,元帥府設在合肥城。城內駐兵多,軍需物資多,於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郭振新建了鬥梁城。金兵多次猛攻合肥城不下,卻屢受重創,“鐵廬州”而得名。“明洪武初,虢國公俞通海鑿西北濠,深二丈五尺……城門凡七:東二,曰威武、曰時雍;南門二,曰南薰、曰德勝;西二,曰西平、曰水西;北一,曰拱辰。”清朝時期,於乾隆二十八年知縣陳大中、嘉慶五年知府張祥雲和知縣左輔均對合肥城進行了重修。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綜上所述,巢州與廬州相比,在政治、軍事、城建、經濟等方面形成了“一落一長”的社會現象,成為民間傳說“陷巢州、長廬州”的依據與口實。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新中國成立後,合肥城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長為安徽省省會城市,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廬州城“長”的更高、更大、更美,構建了大合肥格局。2011年撤銷了原巢湖市,居巢區、廬江縣併入合肥市,與“陷巢州、長廬州”傳說的預言純屬巧合。(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筆名,舒盲。《合肥通史》編纂辦副主任。現任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合肥城圖志》《巢湖史話》《優生優育》,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發表《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數十篇學術論文。

安徽合肥:“陷巢州”真的“長廬州”?是地質事件還是社會現象?

本專題文章來源於許昭堂先生歷經多年艱辛所著的《巢湖史話》一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評價為“視野廣闊、史料豐富,同時吸收了民間文化傳說,將巢湖地區自然史與文明史的方方面面呈現給了讀者”,內容涵蓋巢湖形成與演變、流域與水系、巢湖流域文化遺存、巢湖流域軍事文化等,是一部瞭解合肥、全面解讀巢湖古今發展史的地方文化普及的知識寶庫。

延伸閱讀


  • 作者:許昭堂(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