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的中秋很“骨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

人們在中秋佳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吟詩的習俗。

吃罷晚飯一家人聚集在庭院,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興吟誦含月的詩詞歌賦,真是一派恬然安靜團圓夜!

難忘中秋!中秋難忘!


同步教育: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的中秋很“骨感”


然而我們的孩子卻只能憧憬這些畫面,現實卻很“骨感”!

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

考試成績不如同學怎麼辦?

才藝不如人多怎麼辦?

考不上好的初中,就不能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很難考入好的大學,就不能有光明燦爛的未來……怎麼辦?

現在有些家長違背了假期的真正目的,為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買了一大堆的教輔材料,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直搞得身心疲憊,不堪重負。表面上看是對孩子學業的重視,殊不知卻使孩子們失去了閒暇的滋養,錯失了健全身心的良機。

孩子本是高高興興,以為終於迎來了快樂的中秋節,可以開開心心的玩一下了。可是他們發現高興得太早了,現實是,在假期裡除了要完成幾本作業,還要做家務、做手工、寫徵文、做手抄報、做PPT、參加假期公益活動......除此之外還要上數學班、英語班......比上學還忙,比學習還累!


同步教育: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的中秋很“骨感”


​ 打著孩子教育的旗號,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其圈在學習的牢籠中,真的好嗎?我的觀點一直是,在很多時候孩子玩鬧比專心的學習會成長得更快。書本的死知識只會束縛孩子的想象空間,泯滅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句話叫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所以,我認為,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給孩子一個最起碼相對自由的假期,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