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女人最渴望的是被當成孩子

婚姻裡女人最渴望的是被當成孩子

就在這幾天,朋友終於要離婚了,有種破繭成蝶的悲壯。一直以來,兩個不合拍的人吵鬧分合,離想要的幸福越來越遠。與其痛苦地糾纏,不如痛快的清算。

離婚的原因並不是有了小三小四,而是互相再也看不順眼。也曾有過努力修合,可過不了多久,本性又脫下了偽裝,強裝的愛情總是不牢固的。

總之,就像有人調侃的那樣失望:以前期望他為我遮風擋雨,最後發現風雨都是他帶來的。

就在同時,我收到了一個親戚結婚的帖子,大紅的紙燙金的字,無不顯示喜氣洋洋,心裡突然就生了感慨,有句過往的歌詞莫名飄來:“從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

想當年朋友也是這般喜氣洋洋地宣告她的婚姻完成式,光陰隨意間,一切都面目全非。

其實,每一個離婚的時刻,無不是準備了很多年。而每一個離婚的女人,最怕的並不是失去了曾經,而是沒有東西來支撐。

當然,如果沒有錢,最起碼還有孩子。

但是,養孩子更得需要錢,好在她現在工作穩定,手裡有一點積蓄,短期內可以支撐她與孩子了,至於以後,唯有努力。

她以前總是埋怨,喋喋不休,等到真地做出了決定,反倒不再多說,只覺得那眼神也堅定了。因為他同意了不要孩子,她終於鬆了口氣,孩子就是她的命。

孩子也是每個女人的命,只要有孩子在身邊,天就是滿的,婚姻的殼要不要都不重要了。

這幾乎是全天下婚姻不幸福的女人的感受,——後悔嫁給了自己的老公卻不後悔生了一個孩子。曾幾何時老公是每個家庭的天,慢慢的如果沒有了愛,孩子便成了最大的心安。

希望朋友的離婚就像生孩子,伴隨著陣痛之後,能儘快迎來春天。

婚姻裡女人最渴望的是被當成孩子

有人說,離婚,有一百條好處,它就一條不好,那就是覺得以前都白過了;單身,也有一百條好處,也有一條不好,就是心裡邊沒著沒落的。

說起婚姻,總是千頭萬緒。踏進婚姻的圍城,誰都想歲月靜也好,若不是窮途末路誰肯邁出那一步險招?

有些人在婚姻上的失敗,並不是找錯了對象,而是從一開始就沒弄明白:在選擇愛情的同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而那些方式可能並不適合你,要麼努力適應,要麼做回自己。

男人對女人的傷害,不一定是他愛上了別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時候沒有及時安慰。

在有關離婚率的統計數字裡,令人震驚的是,現在有80%以上的離婚是由女方先提出來的,不得不說新時代的女性都不肯委屈自己,也同時說明在婚姻裡,女人們的感受普遍不幸福。

不幸福的主流是覺得自己沒有被愛與善待。

曾經為了愛情而結婚,到後來變成了婚姻裡的保姆老媽子,一頭扎進歲月的長河,漸漸就忘了當初嫁人的初心。

是啊為什麼要嫁人?

就像前幾天熱傳的《女兒啊,我寧願你不結婚》,雖然觀點有點偏頗,但無不是作者經歷了一場不甘心婚姻的心靈感悟。

她並不是希望女兒孤獨終老,而是希望能找到一個寵她愛她拿她當女兒養般的男人再結婚。可是讓男人在戀愛期寵你簡單,讓丈夫在婚姻裡寵你就太難了。

曾經有一對恩愛夫妻的視頻,一位60歲的老人堅持三十年寫日記,大多記錄自己和妻子之間的點滴趣事。

老人說:“男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把妻子當女兒養,而不愛你的男人卻是把你當媽用。”

一句話道破了婚姻幸與不幸的真相。

若遇到真正懂得又善於表達的伴侶,絕對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所以,所謂的現世安穩,動、靜皆好,也不過鳳毛麟角。

婚姻只要求我們做溫柔的女人,做成熟的大人,卻不知道女人們最喜歡的是做回小孩。有陪伴,有包容,有理解,有支持,可以撒嬌,備受關愛,不為瑣事操心……

當然這些註定是越走越遠的童話,因為現實從來講究勢均力敵。

不一定離婚,卻要有離婚的資本

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那些最初都非常相愛的伴侶來說,最容易導致他們分手的並不是大的困難,而是生活的瑣碎。

其實讓女人婚姻失望的不一定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而是雞毛蒜皮的生活之下,三觀越來越不相合。

有個網友說,有次她出去溜狗,在河邊發現乾的蘆葦枝,覺得很漂亮,就折了七八根帶回家,找了個落地花瓶插好,心裡美美的。

可是他老公回來看到就開始發瘋,說家裡插枯枝敗葉不吉利,非常氣憤,非常堅決的給扔了出去了。

網友一時間悲憤交加,大呼三觀不合日子沒法過。

而所謂的三觀就是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都不和諧,在很多大的章程原則上仍岔路條條。

就像有人控訴的:

你喜歡看愛情劇,他說你沒深度。

你喜歡旅遊,他卻說花錢找罪受。

你喜歡買束花放家裡,他指責你裝文藝。

你教女兒跳舞、鋼琴、畫畫,他說又不算成績,費那麼多心幹嘛……

婚姻裡的孤獨,便大抵如此了。

而三觀不合直接導致的就是,在貌似的熱鬧溫暖裡獨自清歡。

桌子的生活觀裡說,很多男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失望的。而當失望接踵而來的時侯,女人就會變得沉默,她覺得對這個婚姻已經無能為力了,在絕望中的她會在心裡建起一道隔閡,把丈夫擋在外面……

所以,當女人開始沉默的時候,就是她無比失望的時候。

之前有個熱門話題:“如果有來生,你還願意嫁給現在的老公嗎?”

讀者的評論句句扎心,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錢是我掙,家務我做,孩子我管!我還得多伺候一爺們,再加飯後一堆碗,嫁男人幹什麼?……”

笑中帶淚的調侃,無不是太多女人對於婚姻的失望。而之於女人的底氣卻少不了:錢是我掙。

如果去掉了這一條,吶喊的聲音總歸不那麼響亮了,所以女人不一定要離婚,但一定要有能離婚的資本。

只有鑽石是自己買的,男人是自己挑的,婚姻是自己甘願承受的,這樣,你才可以從容面對婚姻裡的甜蜜或酸澀。

每一場離婚最後考量的都是孩子

蕭伯納曾說過,"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要後悔!”

但我覺得雖是兩種後悔,但包涵的意義完全不同,單身的後悔是沒有機會去體驗人生;結婚的後悔卻有點千帆過盡大浪淘沙的況味,並且大多帶著婚姻的果實——孩子。

所以說哪怕為了有個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也最好不要永遠單身,當然討厭孩子的除外。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多少人因為孩子卡在婚姻的邊緣,去留難決。

但不管怎樣,孩子永遠都是婚姻中女人們最後的堅強。只要有孩子在身旁,未來的路就光明有希望。

雖然離婚後孩子是你的依靠,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孩子會少了個依靠。每一場婚姻的分道揚鑣,都冒著讓孩子早熟的風險,失去一方親人的庇護後,孩子只能被迫早早長大。

有一個30歲的男人,談及父母離婚仍是情緒激動,他成年後雖然外表叛逆卻內心自卑。他說他曾經很羨慕過朋友的一件小事。

那天,他坐朋友父親的車,朋友一家三口都在車上。朋友父親開了個玩笑,朋友母親也順著說了句笑話,朋友笑的不行了。就是這個家庭裡最普通的情節,卻讓他難受地忍不住哭了。

他說曾經有那麼一雙小手,努力的想去抓住兩個大手,因為抓緊了,就是幸福,可是,他怎麼抓,也抓不到。

很多單親長大的孩子,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什麼兩樣,卻各有各的暗傷,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自卑:“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沒人要的孩子”等消極悲觀的自我概念,容易導致自卑。

孤僻:人際關係感到緊張,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不願意和人多來往,獨來獨往不合群。

怯懦: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對父母敬而遠之,變得膽小怕事,怯懦退縮。

粗暴:孩子感覺不到親情和家庭溫暖,容易產生悲慼、冷酷的心情,會形成粗暴的性格傾向。

研究證明,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而堅持是最好的品質。

一旦結婚,夫妻間的關係就不應再是單方面的要求和給予,而是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才可能將幸福演繹到極致。

進入了婚姻的秩序,就意味著你不能隨意地逃離,你必須要承擔起責任和義務。

結婚的人,不要輕言離婚,而一旦離婚,就別期望回頭。愛情或婚姻,當你擁有的時候,一定要珍惜。而當真正失去的時候,也要學會及時地放手。

對於已經千瘡百孔無法修復的婚姻,離婚要趁早;而對於尚有轉還餘地的最好是堅持,畢竟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