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時節雖是初冬,這道溪水兩岸的萬頃良田依然鬱鬱蔥蔥。

這道溪水叫霍童溪,從西往東繞霍童鎮而過,滋養著這裡的人們。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霍童茶園

霍童鎮,地處福建省寧德市,在秀水與山脊之間,緩緩走過了千年。生活在古鎮的人們,依然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鐵匠鋪裡,使用的仍是祖輩傳下的技藝;豆腐坊裡,滷水點出的豆腐還是百年前的滋味;在一片市井的喧囂中,63座明清老宅無聲地向人們展示著過去的繁華。

早在唐宋時期,霍童就被道家方士稱為“天下第一洞天”。自古以來,霍童鎮人才輩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傍晚時的霍童

霍童古鎮的旁邊有一座龍腰山,這裡有一條隋代開鑿的水渠。山下的溪流經由這條水渠的引導,繞過了山樑,灌溉了山腳下數千畝的土地。而讓人感到驚歎的是,在1400多年後的今天,這條水渠依然發揮著作用,造福著一方水土,而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就是霍童古鎮的開山始祖黃鞠。

黃鞠是隋朝的諫議大夫,與父親黃隆同朝為官。隋煬帝殘暴無道,驕奢淫逸,百姓苦不堪言,黃氏父子多次直言進諫,惹得隋煬帝大怒,欲殺黃隆。提前知道消息的黃隆決定慷慨赴死,並讓黃鞠逃離外地。

臨別時,黃隆將一首詩交給了兒子:“駿馬堂堂出外疆,任從隨地立綱常。身居外境猶吾境,志在他鄉即故鄉。”

帶著這首詩,黃鞠一路跋涉,最終來到群山環抱中的霍童。霍童山色清幽,河谷秀美,猶如人間桃源,黃鞠當即決定在此開基立業。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雨後的霍童古鎮

中國傳統社會,耕讀為本,一個家族的繁衍生息,離不開肥沃的土壤。雖然霍童溪南岸的土地適宜耕種,但因山巒阻擋,咫尺相隔的溪水無法直接引入灌溉,為了給子孫後代創造出更好的耕種條件,黃鞠決定挖斷龍腰山,在山間鑿出一條水渠。

當時,有人提醒黃鞠,“龍腰”是霍童的龍脈所在,斬斷龍腰會斷了黃家的代代官貴。黃鞠堅定地說道:“不要世代官貴,只要萬家香火”。

抱著這份信念,黃鞠開始了鑿渠引水的工程。

但是,黃鞠也沒有想到,工程難度遠遠超過了他最初的設想。龍腰山的山樑上全是堅硬的花崗岩,靠著簡陋的工具一點點開挖,進度十分緩慢。

一時間謠言四起,有人甚至傳言,黃鞠挖斷龍脈,觸怒了山神,白天挖下的渠溝,晚上會自己填滿!

為了澄清謠言,黃鞠的兩個女兒,細心設計了一些小石佛作為標高,每挖到一定程度就放上一尊。

隨著小石佛越來越多,人們才發現渠溝越挖越深,終於明白“白天挖下的渠溝,晚上會自己填滿”是謠言!所以,大家挖渠的信心越來越足,參加的人不斷增加。

歷經九年的艱辛,黃鞠帶領家人和鄉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修成一條長達千米的引水渠。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霍童古鎮全景

龍腰水渠的修成,讓貧瘠的土地成為良田,霍童也因此人丁興旺起來。時至今日,龍腰水渠依然保存完好。

千百年來,每當在水渠中發現小石佛,人們總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原處,在霍童人心中,小石佛是黃鞠精神的化身,是這方水土的守護神。

為了開闢更多的耕地,黃鞠又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計劃在大山的山腹中,鑿出一條長隧洞,引水灌溉霍童溪北岸的土地。

開洞不比挖渠,在沒有炸藥的年代,幾乎就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面對眼前的這座大山,黃鞠沒有退卻,他想到了前人曾經採用過的一個辦法,把柴火放在山石上點燃,等燃燒到一定溫度時,突然用冷水澆石,使岩石在急劇的溫度變化中爆裂,再用簡單的工具把裂開的石頭一點點撬開。

運用這種辦法,黃鞠帶領著霍童人用十幾年時間,硬是在山腹中鑿出了一條700多米的隧洞。

在當年黃鞠用火燒石澆水技術,開鑿成的隧洞裡,洞壁的石塊上至還留有一些黑色的痕跡,這都是當年他燒柴火所留下來的。

黃鞠開鑿的水利工程,讓霍童的耕地面積增加到數千頃。

史料記載,“湖源遠流長,歲旱不竭,附近之田,盡成沃壤”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天色漸晚,霍童古鎮愈發靜謐悠然

在霍童鎮老街的中段,坐落著一座靜謐的古宅,它曾經的主人名叫黃樹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中進士後,出任廣東茂名知縣。1911年,黃樹榮目睹了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革命烈士慷慨赴死的悲壯場面。

從此之後,黃樹榮開始潛心研究中外法律、政治書籍,閱讀新報刊,接受新思想。他在日記裡這樣寫道:“最新學說,莫如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南方一些地方不斷掀起工農革命運動的浪潮。霍童古鎮老宅舊巷裡的年輕人,在1933年5月的一天,由顏阿蘭、葉飛率領50多位工農自衛隊員,一舉攻下霍童民團團部。這就是閩東著名的“霍童農民暴動”,打響了寧德縣工農武裝鬥爭的第一槍。

然而,一個多月後,顏阿蘭不幸被捕,關押在霍童古鎮的文昌閣。敵人對顏阿蘭進行了嚴刑拷打,顏阿蘭意志堅定,隻字未說。第二天清晨,顏阿蘭英勇就義。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霍童古鎮的浮橋

顏阿蘭的犧牲,激勵了無數霍童人獻身革命,不久,寧德縣蘇維埃政府在霍童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在霍童組建,霍童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始終堅韌不拔,捨身赴死。霍童也因此成為中國革命堅實可靠的紅色堡壘之一。

今天,古鎮中的孩子們,常常會在顏阿蘭的墓碑前放上一束鮮花。天藍水清,這片顏阿蘭和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來熱愛的土地,終於再次迎來安寧與祥和。

歷史上,霍童的陸路交通並不發達,為了將林木運送出山,人們練就出獨木衝浪的水上絕技。霍童溪灘險浪急,只有百折不撓,才能勇往直前。千百年來,踏浪而行的霍童人,正如這韌而不折的長竹,一路走來,代代延續著小鎮的活力與生機。

老鎮上的大石塊、木板門、老水井,都在默默地見證著古鎮的歷史滄桑。老鋪子裡的芋頭飄出的香味,還是那種家鄉的味道,老字號裡的老手藝,遵循的還是千百年前的那種做法。時間的腳步到這裡好像放慢了。

霍童老街上,眾多百年曆史的老字號,老手藝,沿襲傳統,匠心古拙,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人。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霍童古鎮的很多街道依然保留著幾百年前的樣子

霍童與茶的緣分由來已久,因為適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霍童一帶所產的“天山綠茶”,自唐宋以來到明清一直貴為貢茶,古鎮幾十公里外的三都澳港口,是中國近代“海上茶葉之路”的起點之一,霍童也因此成為福建閩東地區茶葉重要的集散地。

如今的霍童茶園,已經發展到1800多畝,出產的茶葉多次榮獲“茶王”稱號,茶農們的人均年收入翻了十幾倍。小小的茶樹,憑藉霍童人的韌勁兒和巧勁兒,成為擺脫貧困,富民強鎮的希望之樹。

在福建寧德市,有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小鎮

清早的霍童古鎮

打開霍童的千年記憶,如同一幅厚重飽滿的畫卷,每一處跌宕起伏,或婉轉,或激烈,卻都以水一般的柔韌與剛強,聚合成一往無前的力量,在時代的浪潮中創造著屬於他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