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省西寧新寧廣場

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城市,多民族聚居,因獨特的涼爽氣候,素有“中國夏都”之稱,總人口222.08萬人,擁有2100多年曆史。境內平均海拔2261米,是千年之前絲綢之路、玉石之路、唐蕃古道的交通要衝,被稱為“海藏通衢”、“西陲咽喉”、“青藏門戶”。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7至8月份在青海、甘肅和寧夏舉行。環湖賽沿途的自然景觀、向世人展示了一片神奇而且美麗的土地。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激情與速度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海湖新區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海湖新區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東關清真寺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西門口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勝利路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小峽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大通縣老爺山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互助縣白馬寺

青海省東部山區湟水河畔的一處半山崖陡壁上,依山而建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白馬寺,像一張古舊斑駁的老照片,昭示著河湟谷地曾經的燦爛輝煌。歷史上,河湟谷地處在中原通往中亞、西藏的通道上,因而成為中原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一個交匯點。歷史的車輪倏忽駛過千年,白馬寺前一片綠樹蔥蘢,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像長長的絲帶,通向四面八方。騎著自行車從這裡匆匆而過的環湖賽運動員,也許無緣聽到千年古剎那空靈清寂的晨鐘暮鼓,但是,他們一定會記得路旁那片黃色的山崖,記得山崖上那座古樸肅穆的白馬寺。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互助縣威遠鎮

互助土族是世居於青海大地上,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是善飲青稞酒,愛蕩“輪子秋”的率性勇敢的民族,每當金黃的油菜花開滿山野,青海互助的土族人又迎來他們翹首以待的自行車比賽。那更像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聚會,當來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車運動員,帶著激情,帶著遙遠陌生的氣息,颼颼地,從他們熟悉的小城穿過,此時此刻,不需要語言,一張笑臉,一聲助威的吶喊,一個充滿欣賞和鼓勵的眼神,已經足夠。此時此刻,沒有膚色、民族和國籍之分,所有人共同擁有的,是自行車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悅。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互助縣十二盤公路

互助十二盤公路迂迴曲折,像一條巨龍逶迤盤旋在達坂山3300米高處。十二道急彎像十二個挑戰,每繞過一彎,都考驗著運動員的技術能力水平。速度,在這裡慢下來,循著彎道蜿蜒而上的自行車隊,一輛緊跟一輛,像一條舞動的彩蛇,蔚為壯觀。也許,正是這樣的艱難曲折,讓比賽更富於挑戰性和觀賞性,也激勵運動員在逆境中更加砥礪奮進。人生的意趣在於此,而環湖賽的魅力或許也正在於此吧。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貴徳縣拉什貢峽

西北的風蒼涼遒勁,像一隻看不見的巨手,將黃河北岸的山谷雕琢成今天攝人心魄的阿什貢峽。要多少年的漫長歲月,才能將那些綿延數里的山峰,鬼斧神鑿一般,塑造成如此蒼涼凝重的面容。而騎著自行車穿過阿什貢峽,就如同穿越時光隧道一般,在一瞬之間,便已走過億萬年的滄桑歲月。(在“環湖賽”的賽程中,黃河北岸貴德境內的阿什貢峽,風景頗為奇麗。峽谷內綿延數里的丹霞地貌,蒼涼凝重而又奇詭多姿。對於穿行在這裡的自行車運動員來說,沿途美景就像一副徐徐展開的美麗畫卷,讓人目不暇接。而“環湖賽”所經之地,多有如此雄渾壯美的名山大川,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環湖賽”也是一次踏訪中國西北壯麗河山的尋幽攬勝之旅。)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貴徳縣農莊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貴徳縣拉雞山

藏語稱“貢毛拉”,意為尕拉雞(石雞)棲息的地方。它是祁連山系的一個支脈,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樑,所以正確的說法應是“拉脊山”。作為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拉雞山的美在於他的雄渾大氣,在於他的不加修飾的豪放陽剛之美。他毫無掩飾地向人們展示著西部的雄宏與粗獷。而對環湖賽自行車運動員來說,這裡充滿刺激和遐想。翻越拉雞山,是一種挑戰,它令比賽更為艱難不易,但無疑也讓“環湖賽”變得層次豐富,擁有更厚重的質感。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貴德縣油菜花田

七月的西北高原,流光溢彩,風姿綽約。騎行在漫山遍野金黃燦爛的油菜花叢中,將自己純粹徹底地融入到這片充滿刺激、充滿遐想的神奇大地中去,讓心也像鮮花一樣怒放,多麼令人喜悅,令人為之心醉神迷。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循化縣城

沒有人知道,多年以前,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拉爾的後裔們,是歷經了怎樣的艱辛,才由中亞的撒馬爾罕經過長途跋涉遷徙,到達青海省東部這個現在被稱作循化的地區。那或許也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尋覓上帝為其預備的流著奶與蜜之迦南寶地那樣的傳奇與壯烈。而循化的確是黃河上游的一處寶地。這個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氣候宜人,環境優美,花香四溢,更有民族特色濃郁的西域撒拉風情,被人們譽為高原上的江南。這裡的女子頭戴迷人的絲巾,會用五彩絲線繡嬌豔欲滴的芍藥花、牡丹花。環湖賽自行車隊伍中也有許多來自中亞的運動員,雖然只是匆匆路過,不知道這個遠方的美麗小城,是否令他們感受到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循化縣黃河溼地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化隆縣青扎山

崑崙山系的支脈青沙山,是湟水谷地和黃河谷地的分界線,也是西寧至化隆、循化、黃南的必經之路。如果是旅遊者,翻越青沙山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定會留連於沿途壯麗的自然風光,沉醉於大自然的奇妙造化之中。但對自行車運動員來說,奇峰林立的青沙山是橫亙在面前的一座難關,是對意志和耐力的嚴峻考驗。翻過青沙山,衝出座座險峰的夾持,就翻過了賽程上重要的一頁,天地豁然開朗,勝利也越來越近了。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尖扎縣黃河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黃南州隆務河峽谷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民河縣老鴉峽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民河縣古鄯驛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湟源縣西湟高速

每個自行車運動員一定都向往著在高速公路上飛奔的時刻,嚮往著一次次體驗自行車比賽帶來的速度和力量的衝激。車輪上的縱橫馳騁,固然令人激情四溢,但只有親身體驗過後,才知道勝利的光榮和喜悅,是經過了怎樣的歷練才可以抵達。而路有多長,心就有多遠。環湖賽讓每一個運動員走過西北的雪山,草地,走過湖畔美景和大漠戈壁,走過一條條或筆直或彎曲的道路,也感受中國西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自行車運動何嘗不是我們瞭解和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湖畔

青海湖蔚藍,澄澈,寧靜,安祥,7月的青海湖,如此深沉,如此遼闊,彷彿正默默召喚著遠方的來客。這個中國最美的內陸大湖,正越來越多地為世界所關注。毫無疑問,一年一度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比賽”,為青海湖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併成為湖畔一道絢麗的風景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湖魚場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湖南岸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青海湖畔的經幡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像靜臥在柴達木盆地中的一面明鏡,銀波浩淼,如詩如畫;又像一位素顏的絕色佳人,優雅恬淡的,孑然獨立於天地之間。這是一個純淨的鹽的世界,鹽白勝雪,晶瑩剔透,而且藏量極為豐富,目前已有3000多年的開採史。遠望鹽湖,只見水天相接,蒼茫一色,置身其間,如同進入童話世界。每一個從鹽湖旁經過的人,都會驚歎於她的簡潔純淨之美,驚歎大自然如此豐美的饋贈。相信疾馳在鹽湖邊的自行車運動員,即使不能放慢腳下車輪飛奔的速度,也要深深吸一口氣,讓瀰漫在天地間的,鹽湖特有的鹹鹹氣息,沁入心脾,滋潤肺腑。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海鎮金銀灘

如茵的綠草像厚厚的地毯,茫茫蒼蒼,無邊無際。陣陣花香夾雜著清新的原野氣息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說不出的愜意。難怪當年年僅27歲的王洛賓在見識過金銀灘草原的美之後,會寫出“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樣動人的歌曲。今天,來自遠方的自行車騎手,如駿馬一般奔騰在遼闊的金銀灘草原上,在經過聖潔美麗的白色氈房時,是否也會像年輕的王洛賓一樣,在心底漾起一絲柔柔的情愫,忍不住想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海鎮金銀灘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海鎮金銀灘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西海鎮

有誰想到,今天這個街道整潔、樓宇寬敞、富有現代氣息的新興美麗小城西海鎮,曾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原子彈試驗基地!歲月無痕,當年的核試驗禁地早已了無蹤影,而那些驚天動地的不凡往事早已淡然遠去,成為風光旖旎、牛羊成群的美麗草原一段塵封的記憶。今天的西海鎮正敞開心扉迎接著全世界的目光。當來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車運動員,挾裹著遙遠而陌生的氣息,從這裡經過,這個昔日的中國原子城赫然優雅轉身,從一處國防軍事管制區,成為今天青海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的和平的平臺。環湖賽就這樣悄然改寫了一個小城的歷史。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哈爾蓋鎮經幡

在大地與蒼穹之間,象徵著天、地、人、畜和諧吉祥的五色經幡,連天接地,日以繼夜,鋪滿哈爾蓋的天空。飄揚在風中的經幡,呈現著一種不能名狀的柔韌而動感的美,它們正傳誦著怎樣誠摯而動人的祈願?在這片神靈庇佑之下的天空和大地上,列列翻飛的經幡,是否讓遠方的騎手,在經過它的一瞬間,感受到藏人心中神靈的威嚴存在!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祁連山油菜花

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為“天之山”。這樣的名字,帶著不凡的氣勢,令人心生敬意。這個橫亙在西北高原上與天相接的龐大山系,成就了“絲綢之路”,成就了河西走廊,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令人矚目的黃金通道。7月的祁連山下,依然是那片寧靜古老而又神奇富庶的沃土,依然是碧波萬頃的草原和開得金黃璀璨的油菜花,高原的雲氣象萬千的掛在天邊,而祁連山的座座雪峰在雲端欲隱還現。就這樣在祁連山偉岸身影的注視下,讓腳下的車輪如疾馳的馬蹄,在曾經的古絲路上馳騁,去追逐遠去的歲月流光,讓褪色的記憶在心中一點點復活。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祁連縣八寶鎮

八寶鎮是藏語中出產“吉祥八寶”的神奇之地,也是今天祁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八寶不但寓意美好,而且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像一顆光彩奪目的“高原明珠”,靜靜佇立在群山的懷抱之中。今天,疾馳而過的環湖賽隊伍,讓這個古老安寧的小鎮也沸騰起來。傳說騎馬圍繞小城南邊的阿咪東索神山轉山一週,能看見吉祥八寶之相。相信騎著自行車經過這裡的人,一定也能獲得吉祥、圓滿和幸福。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祁連縣八寶鎮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祁連縣八寶鎮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祁連縣八寶鎮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甘肅省武威市

河西走廊東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武威,因著漢武帝為表彰徵西歸來的西漢名將霍去病的“武功軍威”而得名。這個自古“人煙樸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當得起如此響亮的名字。武威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貿集散地。1969年從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向世人展示了漢代無比精湛的青銅鑄造技藝,如今已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就像當年跟隨霍去病遠征西域的將士一樣,今天環湖賽的自行車運動員們也躊躇滿志地,從武威這片古老的黃色大地上經過。疾馳的車輪代替了飛奔的駿馬,但是胸中那股勇往直前、不勝不歸的信念,何其相似。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張掖市大佛寺廣場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張掖這個名字開始於漢武帝的時代。因為如此不俗的名字,地處河西走廊咽喉地帶的張掖,註定在中國輝煌絢爛的歷史舞臺上,有不凡的表現。張掖是絲綢之路上的樞紐,這裡物產豐饒,風光秀麗,“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張掖有華夏大地絕好的佳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張掖還有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自古以“塞上名剎,佛國勝境”蜚聲海內外......今天的張掖,因為環湖賽的到來,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大佛寺廣場前,戴著頭盔的自行車運動員,身手矯健地從沉睡千年的臥佛前輕輕駛過,他們提示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時代視角,重新審視張掖這個曾經的東西文明交匯之地,重新發現她流傳千古的魅力。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蘭州市鐵橋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位於黃河中下游,是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享有“西部黃河之都”,“絲路山水名城”的美譽。蘭州歷史文化悠久,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鐵橋下滾滾東去的黃河水,彷彿帶著久遠的記憶,從歷史的極深處噴湧而來。正是這穿城而過的湯湯黃水,緞帶一般,把蘭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緊緊維繫在一起。依傍著這條孕育了中華民族的雄奇壯闊的母親河,蘭州這個昔日“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又歷經了幾多歷史的興衰和變遷。文明不曾在這裡止步。今天的鐵橋古渡旁,熙來攘往的不再是絲路上西去的客旅商販,那如黃河一樣奔湧而來的自行車隊,更像是對古老文明的問候和致敬。昨天與今天在這裡交匯,歲月以自行車的速度從這裡流過,流向更遙遠的未來。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天水市伏羲廟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寧夏自治區銀川市體育館

中衛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礦產豐富,景色秀麗,由“塞上江南”之稱。這裡是“世界枸杞之都”、“中國硒砂瓜之鄉”,是連接西北、華北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通道“東進西出”的必經之地。集沙、山、河、園於一體的沙坡頭、以丹霞地貌著稱的寺口子旅遊區,顯示中衛奇美風光。一碗泉舊石器遺址、古代巖畫等多處古蹟名勝,又展現著中衛燦爛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中衛贏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譽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中衛市沙坡頭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中衛市沙坡頭黃河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銀川市滾鍾囗

塞上江南寧夏,既有江南山水的靈秀,也有西北邊關大漠孤煙的雄奇。當比賽從安寧恬靜的青海湖畔,輾轉至黃河岸邊的寧夏沙坡頭,一時間,時空流轉,黃河、大漠、青山、綠洲,還有那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隘,自行車隊彷彿帶著我們更深地進入到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去。公元736年,詩人王維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勝仗的將士,途經寧夏中衛沙坡頭時,為其壯美的景色所吸引。面對浩瀚無邊的大漠,看著黃河自遠方逶迤流過,詩人難掩心中激情,揮毫寫下那首著名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而今,塞上的風帶著黃沙的氣息輕輕掠過耳旁,車輪上的遠方來客,可曾聽到沙漠中傳來簌簌沙響和悠遠的駝鈴聲,聽到黃沙掩埋下金戈鐵馬奮力嘶殺的歷史的回聲!

車輪上的風景一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李全舉畢業於北京大學,後赴日本金澤大學留學,專攻美學、美術。他自八十年代開始攝影創作,足跡遍佈中國和日本、新加坡、俄羅斯、法德意等國家。2006年—2010年連續四次在青海三江源國際攝影節上舉辦了個人攝影展,其中攝影作品《甘德黃河》獲得首屆三江源國際攝影節銀獎。並收入2007年《中國攝影年鑑》。2008年在福建第三屆海峽攝影藝術節上舉辦了《天上江河源》個人攝影展。2010年作為策展人在青海三江源國際攝影節成功推出《CPL領軍人物個人作品展覽》系列攝影作品展,並獲得三江源國際攝影節組委會頒發的“丹噶爾”杯主題攝影展獎。同年10月參加“2010·北京國際攝影季”活動,在北京民族宮舉辦了《秘境黃南--年都乎村的“於菟”舞祭》個人影展。2008年他當選2008奧運會火炬手。2009年國家郵政局根據李全舉提供的航拍照片製作的影寫版特種郵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一套公開發行。2012年入選中國體育攝影學會、文明雜誌社聯合舉辦的中國體育記忋暨百名"中國體育傑出攝影家"。主要亊跡及攝影作品收入《中國攝影年鑑》、《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中國知名攝影家檔案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