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圖:徐劉洋

迴風亭位於巴中市巴州區城西唐巴、巴廣公路的匯交處,始建於1926年,竣工於1929年,佔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築面積675.2平方米,通高31米,戰亂時期作為軍事瞭望,和平時期則作為巴城百姓登高遠眺,吟詩作畫。其內室常年關閉,外面階梯可供遊人休息,為四川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迴風亭舊貌

迴風亭座南朝北,共五層,為磚木混合簡體框架結構體系樓閣式建築風格,融匯了中西文化。其平面呈正八邊形,立面仿哥特式建築,屋頂為井榦式結構八邊形穹窿頂,屋面蓋粘土筒瓦,八條屋脊設花磚脊,閣頂正中用碎瓷鑲嵌寶瓶,寶瓶上裝金屬“卐 ”字形避雷針巧妙地與建築相結合,構成了與東面凌雲塔遙相呼應的巴城名勝風景點,是巴中獨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迴風亭舊貌

為什麼要修這個亭?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巴中人董修武在日本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1915年,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派心腹陳宦任四川總督,將董修武暗殺於獄中,犧牲時才36歲。同時,巴中一位參加川滇兩軍內戰的旅長李挽瀾,不幸在與滇軍作戰的內江戰役中被流彈擊中犧牲。

巴中這一文一武的人傑均不幸過早死去,人們懷疑是“風水”不好,說是從南江方向吹來的那股風直殺巴中,所以巴中的人物長不大。為了培植“風水”,經過一些鄉紳的醞釀,決定在城西選址修一座亭子,名曰“迴風亭”,據說其名字是邱臺蓀按屈原“招魂”之意而取的。

但修迴風亭,須有一個合法理由,不能以帶有迷信思想培植風水來修。同時,田頌堯駐防巴中,而田頌堯又是以鄧錫侯“保定系”一派的人物,不經過他的同意是修不成的。後找到一個正當理由,就是董修武參加辛亥革命犧牲,早經四川省議會決定入祀成都忠烈祠,並由省長公署辦理。以紀念董修武修亭向田頌堯報告,並請求他資助。這樣田頌堯不但同意,還捐銀八百,並題寫了“迴風亭”名,所以迴風亭於民國18年(1929年)順利修建成功。

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夜色中的迴風亭

而在修建迴風亭的過程中,據民間傳說,迴風亭原計劃的層數比現在層數多,當修到現在這個頂層時,建造工人遇到一個衣衫檻褸,口含一杆旱菸管的老頭過路,指著亭子高聲說道:“你們修的亭子已經向河邊傾斜,還不趕快完工。”人們隨著語音轉頭向亭子看去,果然亭子有點向河邊傾斜。當大家回看那老頭時,老頭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眾人都認為是魯班神顯靈,趕快獻三牲,敬供魯班,立即煞尾竣工。所以“迴風亭”頂端有突然收縮的樣子,而且亭身稍向河邊傾斜。此情是真是假,就當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吧。

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迴風亭新貌

巴中“迴風亭”的前世今生

↑迴風亭新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