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今天要為您分享的是《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這本書,本書從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意志力、養成優秀習慣等,再到如何打造自己快速上升的職業雲梯,最後再告訴我們如何克服自己的職業極點。簡單來講也就是,從職場新人成長為公司一把手的全過程,這本書都有相應的指導準則。

本書作者虞瑩,她是資深職場專家,有超過20年的市場營銷和管理經驗,她也是“雲梯計劃”的發起人,至今她的職場理論,已經累計影響超過十萬學員。

小編將從以下四個部分,為您分享:自我定位、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優化。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一、自我定位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談到“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目標”,他的依據是:社會需要和二三十年後科學的發展、自己的興趣以及自己的才能

將楊振寧的方法翻譯過來就是“職業定位三步法”:能力(我能做什麼?)、興趣(我喜歡什麼?)、趨勢(做什麼最有發展?)

1、能力

優勢理論之父——伯納德·霍爾丹有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模式,都有能力將一件事做得比其他人更為出色。人們一旦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就如同火藥引子被點燃一樣,從內心深處煥發出熱情和滿足。他們工作主動積極,充滿信心和鬥志,會使用更有創造性、更靈活而富有彈性的方法來完成工作。他們往往不滿足已獲得的成就,不斷追求卓越,在面對困難時會更有耐心,堅持得更久。這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每個人獨特的核心優勢這樣重要,那麼要如何發現自己的核心優勢呢?

書中介紹了發現自己核心優勢的“SIGN法則”:Success(成功)、Instinct(暗示)、Growth(成長)、Needs(需求)

S(成功):在某件事上,你比其他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同樣的工作,你明顯比其他人完成得更快,而且質量更高。

I(暗示):在做某事之前,你對此事充滿期待,非常樂於展示這方面的能力。

G(成長):在做某事的過程中,你充滿求知慾,非常專注,樂於不斷學習與此相關的知識。

N(需求):在完成某事之後,你會感覺很有成就感,你喜歡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滿足感。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2、興趣

一個人只有對所做的事情有興趣,他才會充滿熱情,才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堅持下來。

喬布斯曾說:“你一定要找到你所熱愛的。你的事業將會佔據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你真正得到滿足的唯一途徑是去做你堅信偉大的事業。而做偉大的事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你做的一切。如果你還沒有找到,繼續找。不要妥協,就像其他一切需要心靈感受的事物,當你找到的時候,你會知道的”。

喬布斯的這段話,很好的說明了“興趣”對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本書作者的觀點是將“能力”放在職業定位的第一位,而我個人認為“興趣”應該是更重要的,因為你對一件事情由內而外的喜愛,會支撐你走得更遠。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3、趨勢

“趨勢”也是職業定位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於很多大企業家來講會更重要,因為判斷對了趨勢,公司才能不斷成長。

在判斷趨勢上,伊隆·馬斯克可以說是所有人類當中,最具前瞻性的幾個人之一。伊隆·馬斯克在大學時就意識到:對未來人類影響最大的五件事是能源、互聯網、星際移民、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因此他前後成功的開創了Paypal、特斯拉、太陽能源公司Solar City、火箭公司Space X、對抗AI潛在威脅的Neuralink公司。

卓越的科學家和偉大的企業家往往都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們研究與未來相關,能改變世界、促進社會進步的科研領域。對他們來講,趨勢是永恆的第一位,社會需要和科學發展就代表了他們的工作方向。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二、自我管理

本書主要從意志力管理、習慣養成以及克服拖延症這三個方面來講“自我管理”。

1、意志力管理

意志力:是指有效克服心理壓力、抑制衝動、抵禦外界和內在刺激的影響,不受干擾地堅持完成一件困難工作的能力。

數據表明,98%想改變壞習慣的人都會失敗;20個想減肥的人,只有一位能成功。為什麼看似簡單的事情,總是很難做到,這就是意志力缺乏的表現。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要使一個人真正努力確實很困難,因為人們經過短暫的努力之後,通常會感到很疲倦,當遭遇疼痛誘惑點的時候,往往會半途而廢,所有的決心都會土崩瓦解。但是對於同樣一個艱難的任務,有人堅持不了多久,而另外一些人則顯得堅定得多。

原因在於他們“內部動機”更強,而且配合以適當的“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人內心的原始動力,是一種自發自主的行為動力;“外部動機”是指人們在活動中獲得的評價、獎勵、懲罰等外部影響。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那麼我們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呢?作者設計了“五問法”來幫助我們。

尋找“內部動機”5問:

A、我內心真正想要做什麼?

B、為什麼我想要這樣做?

C、現在距離我理想的狀態還差多遠?

D、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資源,才能彌補這些差距?

E、這些差距需要通過什麼行為來彌補?

尋找“外部動機”5問:

A、這件事會給我帶來什麼長久好處?

B、要行動多久,我才能體會到這件事的好處?

C、我會用什麼方式來體驗這個好處?

D、其他人會讚許這樣的行為嗎?

E、他們會獲得什麼樣的利益?

“內部動機”也可以說是我們的興趣所在,“內部動機”相比“外部動機”來講會更為重要。

“外部動機”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外部動機”如果使用過度,反而會有反效果。因為需要依靠外界推動才能行動的人,一旦失去外界的推動力量,就無法真正行動起來了。比如:需要有人陪伴才能去健身的人,如果朋友有事,自己就沒有動力去健身了;希望通過群組打卡的方式來培養閱讀習慣的人,發現不打卡也能生活得不錯,就再也不提什麼閱讀習慣了。

人們需要可見得成果來激勵自己,當人們能夠明確看到行為的良好成果,會傾向繼續行為;反之,當人們看不到結果,甚至看到消極結果,就會大大消減繼續行動的信心。所以,在工作和學習中,要記錄和強調自己階段性成果,用以增強繼續行動的信心,這才是“外部動機”應該有的作用。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2、習慣養成

如果我們每天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我們耗費精力刻意去做,那我們的精力很快就會被耗光。要保持更旺盛的精力,我們就要將這些行為變成習慣,像呼吸、吃飯一樣的自然。

改變並養成習慣需要三個步驟:(1)培養注意力;(2)建立動態反饋機制;(3)調整適應性,強化行為。

(1)培養注意力

我們可以通過視覺、聽覺或者其他感覺,來培養注意力。

比如:威爾·鮑溫的紫手環運動。就是將刻有“不抱怨”等警語的紫手環戴在手上,如果意識到自己抱怨了,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直到持續戴在一隻手超過21天。這就是通過視覺來培養注意力。

再比如:我們可以將一些固定的音樂、地點或行為固化成一種儀式,能使你在第一時間進入到設定的場景中去。

(2)建立動態反饋機制

比如,列清單,跑步3公里、閱讀1小時等等,在完成的事項上打勾,這樣根本不能幫助我們養成習慣。這不是動態反饋,比如:我的目標是30天內完成200公里,我們需要每天記錄當天的跑步數據,包括日期、跑步時間、平均步速,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所累積的公里數,並以百分比來強調完成情況。

這就是一個好的,動態反饋的機制。就好像我們下載文件一樣,如果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進度條,我們就對進程有把握,會更有耐心等待下載,如果看不到進度,我們就會茫然和焦慮。

(3)調整適應性,強化行為

要建立一個新的習慣,關鍵在於找到一種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而非一味地給與獎勵。

習慣是最終的目標,而行為是你所選擇的不同道路。在這些道路中“我做的時候感覺不錯”比“做完之後有獎勵”更能調動積極性。

每個問題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最具備靈活性的部分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最有價值的部分。目標可以不變,但是方法是靈活的、可隨時調整。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問題來做調整:

A、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是否只有唯一的方法?

B、如果不是,我能找出多少不同的方法,可以走到同一個終點?

C、選擇一個我喜歡的方法和一個相對舒適的工具,是不是更容易讓我堅持下去?

D、我的目標是什麼?我喜歡的方法是什麼?令我舒適的工具是什麼?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而優秀是由訓練和適應達到的一門技術。”好的行為習慣,是奠定成就的基石。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3、克服拖延症

在靜止時,我們需要更強的爆發力,才能改變狀態,克服摩檫力,而在運動時,運動本身有一種慣性,我們只需要順應這種慣性,就可以保持運動。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克服拖延症:

(1)建立拖延任務清單

如果我們對拖延的細節不瞭解,就無法有效的開始。我們要建立一張拖延任務表,將所有被拖延的任務記錄在表中,並記錄每件事分別被拖延了多久,預計完成任務要花多久時間。

(2)克服啟動摩檫力

很多時候,拖延是因為不願意開始,很多人會用過度準備來抵抗開始前的壓力,其實這沒有準備根本沒必要。比如,做事前,我們想要先去上個廁所,倒杯水,喝杯咖啡,剪個指甲等等。

請停止做這些無用的準備,立即開始做這件事情。

(3)分解困難任務

當我們面對一項龐大或者困難的任務時,更容易拖延,因為我們天生會厭煩恐懼的心理。有時候,明知道這些工作非常重要,我們卻一再拖延,寧願做一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將大問題拆解成目標、資源、對象和階段四個要素,再將每一個階段的任務再次切分為更小的階段性任務,配合相應的資源進行處理。執行工作時,先易後難,不斷累計小成果,最終,我們就可以,將一個龐大的難題變成一系列可以操作的任務清單。

(4)拖延大掃除

當我們看著長長的拖延清單,還是無從下手。我們可以挑選兩個任務,然後告訴自己必須完成其中一個,我們就選擇其中簡單的完成。然後再從任務清單中選出一個比這個難點的,就把這個任務完成了,依此類推。最後完成拖延清單上所有的任務。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三、自我發展

這部分內容包括個人能力發展、職場社交發展以及打造職業雲梯三個方面的內容。

1、個人能力發展

(1)要具備敏銳的學習意識,從工作中發現一切學習機會。

訓練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在工作中發現各種學習機會,利用一切機會塑造自己的專業能力。這些就是你成為行業精英的必備技能。

(2)要培養結果導向的自學能力,制定學習方案。

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大量的精力用於各種學習,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僅以閱讀多少書、看了多少學習視頻、聽了多少學習音頻為衡量學習效果的標準,實際上,無論學習多少學習資料,這僅意味著信息的輸入,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輸入後還得能輸出。要學以致用,必須學會培養結果導向的自學能力,需要什麼就學什麼,制定合適的學習方案。

(3)建立工作的日常優化意識,使每一次工作都產生差異和進步。

在職業的初級階段,都不可避免的要重複單調的工作。如果你能建立對日常工作的優化意識,敏銳地發現這些問題,迅速著手去改善,就有機會獲得好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2、職場社交發展

在公司內部,我們經常需要與上司、同事、下屬打交道,作者分別給出了指導原則。

(1)如何與上司相處?

適應上司的管理風格,協助決策,創造價值。

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領導風格,我們得去適應他,而不是讓他來適應我們;另外領導看重的就是我們能帶來的價值,這也是你在公司能獲得怎樣發展的核心。

(2)如何與同事相處?

尊重並理解不同部門的利益,保持目標一致,合作雙贏。

同事之間互相的尊重和理解非常重要,特別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同事,因為利益不同,可能會遇到一些衝突,這時如果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理解,就能化解衝突。

(3)如何有效管理下屬?

洞察並理解下屬的能力以及個性特點,激發潛能,培養團隊。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我們領導的人,性格各異、能力各有所長,這時我們需要洞察這一切,並且針對不同人,制定出不同的溝通和激勵策略,讓他們各自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3、打造職業雲梯

在職業發展的不同層級,需要的能力,以及工作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需要不同的應對策略。

職場的四個層級:(1)經理級別:從基層工作人員晉升為本部門主管或經理;(2)總監級別:從部門主管或經理晉升為跨區域或產品的總監;(3)副總經理級別:從單個業務單元的總監到兼任另一個非相關部門的負責人;(4)總經理級別:向上晉升為一把手,承擔全局工作,擔任總經理。

(1)經理級別

雲梯策略:發展基礎領導力

面臨的挑戰是,能力從個人遷移到團隊,新經理需要帶領團隊達成目標。

新經理需要學會重新分配自己的時間,將對個人貢獻的執著變為對集體貢獻的執著,將管理下屬、人力開發作為工作的重點。

(2)總監級別

雲梯策略:加強綜合領導力

這個階段的挑戰在於理解不同項目、不同區域的差異,分析不同發展趨勢,並給與不同的政策與指導。

新總監應當與部門經理建立良好的信賴合作關係,同時積極拓展公司內外關係。控制使用過去特定產品或區域的成功經驗,更細緻的分析新產品和項目。要走到一線,關注業務來源,獲取真實的客戶感受和期望,確保公司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具備最強的競爭性。

(3)副總經理級別

雲梯策略:塑造T型領導力

對於職業經理人來講,這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也是突破自己能力瓶頸最重要的一步。過去的經驗往往集中在熟悉的領域,如果不懂得如何拓展能力幅度,也就是還得了解其他重要部門的業務。提升T型領導力,確保自己既有縱深的專業能力,又具備橫向的跨界能力。

(4)總經理級別

雲梯策略:打造戰略領導力

這時管理者的挑戰是如何確定企業發展焦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個優秀的戰略,並且帶領團隊有效地實施這個戰略。優秀的戰略必須建立在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基礎上。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四、自我優化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效能以及突破職業極點三個方面的內容。

1、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員工的價值與他能解決問題的難度成正比:能夠解決的問題越大、越困難,員工的價值就越大。

(1)遭遇全新難題的處理方法

當遇到全新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分析,這個問題是不是值得自己花時間解決。

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問題來分析:

A、長期概率,這個問題是偶發情況,還是在未來有可能再次發生?

B、長期效率,培養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是否會對現有工作有幫助?

C、長期戰略機會,培養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是否可以與你現在的和未來的發展做鏈接相關,使自己有機會接受更高級、更理想的工作挑戰?

如果都回答為是,那就嘗試自己解決,雖然要花費更多時間,但是會增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解決複雜問題的策略性思考

解決複雜問題,我們得分5個步驟:

A、從客觀事實中發現或推斷出核心問題。客觀事實,就是沒被人為調整和過濾的原始信息,通常是來自現場的第一手資料。

B、區分問題的類型是恢復原狀型還是追求理想型。問題的本質在於現狀和目標之間的落差。

對於恢復原狀型:應採取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方法來處理,包括緊急處理方案、尋求根本解決方案,以及防止復發方案。

對於追求理想型:關鍵在於明確最終目標和設定實現目標的期限,將一個複雜任務拆解為一系列可以量化、跟蹤的行動計劃,並根據計劃管理和推進日程進度。

C、將事實逐步分解,進行定性分析,找出對應的原因。分析就意味著將事物拆解,找出問題的構成要素,並且理解要素之間的層次和關係,隨後分門別類地處理。

D、將相關數據逐步分解,進行定量分析,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定量分析可以通過對數據構成和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問題重心和發展趨勢。

E、從多種方案中評估風險、代價和利益,選擇最恰當的解決策略。要嚴謹的進行情境分析,評估各項風險,並提前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2、優化效能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要提高工作效率,而我們這裡講的是“效能”,它和效率是不一樣的。

“效率”關注的是完成多少事,以工作量來評判;“效能”關注的是工作的結果和產出。

比如:“效率”是一天內參加6個會議、回覆50封郵件;“效能”則是一個會議推動了一個新項目的啟動,一封郵件使一個潛在客戶決定了整年的合作。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步,優化效能:

(1)編制工作清單

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面臨工作複雜性越來越高的挑戰。比如: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和規範要求、動態掌握各項營業數據並即時反饋等,複雜度越高,就越容易犯錯,編制工作清單是有效的減少犯錯的手段。

(2)學會做筆記

筆記不僅是信息的記錄,更是思維的外部延展。隨時記錄工作中發生的問題,分析原因得失,思考改善之道,才是工作筆記的重要功能。為了更有效地暴露問題,要將記錄內容可視化,並儘快把問題轉化成行動。

(3)提高工作密度

工作密度指的是“工作純時間”與“工作毛時間”之間的比值。比如,同樣的工作內容,工作密度越低,完成所需的時間越多;工作密度越高,完成時間越少。對自己每天的工作和時間花費進行不斷衡量、改進,是一條永不停頓的自我認識、自我突破的道路。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3、突破職業極點

(1)突破職業極點

在耐久跑中,有一個呼吸困難、步履維艱的“極點”現象。有經驗的運動員,會在“極點”出現以後,適當減速,並有意識地加大呼吸,堅持調整節奏,忍耐一段時間,跑過闕值之後,難受的感覺就會隨之消失,繼而進入一種穩定狀態,這就是運動中的“第二次呼吸”。

在我們職業生涯中,同樣存在“極點”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在其職業生涯中遭遇幾次“極點”:失落、疲憊、壓力、緊張、力不從心。人們難以忍受職業“極點”帶來的痛苦,幾乎都會湧現出放棄的念頭。在職業的“極點”,同樣只要調整工作方式、學習新的技能、找到新的動力,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恢復,獲得嶄新的“第二次呼吸”。

(2)構建B計劃

當我們的職業發展到達頂峰時,很可能也是危機降臨的時候,構建B計劃就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步,構建自己的B計劃:

A、找準目標定位: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要通過正確渠道獲取儘量多的真實信息。

B、建立B計劃可用的人脈:找準方向後,有意識地建立可用的人脈。

C、提升能力以滿足未來工作所需:要實施B計劃,必須要求自己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積累,這需要自己進行必要的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在這方面的專長。

《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

最後總結一下:

首先,通過能力、興趣和趨勢三個要素,為自己找到合適的職業定位;其次,養成優秀習慣、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以及克服拖延症;再就是,培養自己達到職場上一層級的能力,為自己架起上升的雲梯,在職場中獲得快速上升;最後,克服職業極點,獲得“第二次呼吸”。

本文內容參考的是虞瑩老師的《雲梯:從新人到達人的職場進化論》,如果想了解本書更多內容,歡迎閱讀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