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憑什麼能見那麼多國家領導,而其他互聯網大佬不行?

馬雲憑什麼能見那麼多國家領導,而其他互聯網大佬不行?

也談“為什麼馬雲能見到不少國家領導,馬化騰他們卻不行”?

網上有篇文章《為什麼馬雲能見到不少國家領導,而馬化騰他們卻不行?原因很簡單》,好友任志儂(山西省企業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的點評更簡單:“遠景不同,使命不同,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戰略佈局也不同,由此形成的影響也就不同,這就是馬雲與馬化騰他們的區別所在!”

的確,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言“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一個企業要想獲得良性的發展和廣泛的尊重,一方面必須不作惡,包括不能以犧牲環境、健康和安全為代價,另一方面,應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實現盈利,並通過盈利行善。

每一個企業都因價值而存在,但是,視野和格局不同,前景和結局也不盡相同。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夠得到那麼多國家及其領導人的重視,就在於它的存在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大大提高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就業率,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走向和經濟繁榮。而這一切的背後,就是阿里巴巴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樣的使命追求,在工業時代根本難以實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卻變得如此簡單,已經連續舉辦十屆的雙11購物節就是最好的例證,雙11的成交量不僅連年創新高,即使在號稱內憂外困的今年依然增長勢頭不減。我們都說科技改變世界,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人們的崇高理想釋放了科技的力量,讓科技顛覆生活、改變世界從可能變成了現實。

德魯克說:“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做什麼,而是研究我們今天做什麼,才有未來。”市場機會隨時都會出現,每一個企業,千萬不要吝惜戰略思考的時間,想清楚“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麼”,想清楚“我們可以為社會做什麼貢獻、我們能為社會做什麼貢獻、我們應該為社會做什麼貢獻”比什麼都重要,而這正是企業持續生存發展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