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太空垃圾製造國排名

不論何時,在我們頭頂,距離幾百到幾萬英里的太空中,總是遍佈著數千顆人造衛星。

但是,在那些比你拳頭大的人造太空物體裡面,在軌的人造衛星只佔了少數。大約有95%都是太空垃圾,包括了失控的空間站、運載火箭的部件、報廢的衛星以及遺落的宇航員工具等等。

這種危險的太空垃圾移動速度大約是高速飛行子彈的10倍,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落回到地球。

最新的太空垃圾製造國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師,再入大氣層專家Bill Ailor說:“這些碎片將在太空軌道上存在幾百年。”

還有更糟的。

在太空中,只需要一次碰撞,就能再次產生成千上萬個失控的高速碎片,進一步對其他航天器造成威脅。

與此同時,根據歐洲太空局的數據,在太空中可能還有1.7億塊尺寸大於1毫米的碎片,諸如剝落的漆,掉落的螺栓等,正在圍繞著地球的軌道上高速飛行。

在非盈利航空航天公司工作的Ailor這樣說道:“多年以來的教訓讓各國都認識到,在太空中製造碎片是不利人更不利己的。”

下圖展示了截至2017年10月,在地球軌道上擁有最多可追蹤對象的國家/機構排名,數據來自Space-Track。

最新的太空垃圾製造國排名


圖表顯示俄羅斯/前蘇聯目前擁有最多的太空物體,總數超過6500個。然而,它並沒有貢獻了最多的太空垃圾。

美國贏得了太空小邋遢的稱號。與俄羅斯的3961個可追蹤太空碎片相比,美國共創造了3999個可追蹤的太空垃圾。

中國的太空計劃起步很晚,但它的3475塊太空垃圾排到了第三。這是因為2007年中國在反衛星武器試驗中摧毀了自己的一顆衛星。這個備受爭議的舉動瞬間創造了超過2300個可追蹤的,35000多片大於1釐米的和超過100萬個大於1毫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讓老舊的航天器能夠脫離軌道落回大氣層是防止太空垃圾形成的關鍵,現在許多太空機構和公司建造的航天器都能實現這個功能。

但Ailor和其他人渴望推動發展新技術、新方法來弄走那些老舊失控的航天器,它們的存在造成了持續的威脅。

“我提出的東西就像X大獎或DARPA挑戰賽一樣,提供獎勵來清除那些太空垃圾,”Ailor說。

最終的目標是防止凱斯勒現象的發生:當太空垃圾太多,一次碰撞會導致更多的碰撞,而新的碰撞會發生更多的連鎖碰撞,這將產生覆蓋整個近地軌道的碎片,以至於人類難以離開地球。

然而,戰勝太空垃圾的最大障礙可能是人類。

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所有權的概念在這裡得到了體現,”Ailor說。“例如,其他國家無權接觸美國衛星。如果我們跟蹤一顆衛星,它甚至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戰爭行為。”

Ailor說,需要各國達成一致,制定條約,就像國際海難救助公約一樣,有權處理那些失效以及失控的太空物體。

他說:“國家和商業機構必須得有權力才能去追蹤太空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