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雙橋區「法治鄉村」建設作爲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

31歲的賈騰飛樂壞了。

——往年需要派出所出警維持秩序的村幹部選舉,今年在選舉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新情況下,不但沒用警察維持秩序,選舉工作還特別順利,全村604張選票,他獲得518票,高票當選村支書和村主任。

——往年最令村幹部頭疼的村民土地流轉,今年在建設32畝草莓園過程中,由於“村法治副主任”出面講解政策,解答疑慮,擬定合同,贏得了村民的信賴,涉及47戶村民的土地流轉順利完成。

這就是承德市雙橋區在全國率先推行“法治鄉村”建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給這個地處城郊的雙峰寺鎮賈營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雙橋區委書記宋成立感慨地說:我們這項工作能夠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離不開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民主與法制》雜誌社和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雙橋區是承德市的核心區,下轄5個鎮52個村、7個街道辦事處65個社區,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農村特別是城郊村社會治理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變化、新矛盾,雙橋區委區政府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為主要抓手,不斷加強基層法治建設、下沉公共法律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治服務,努力探索並形成了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的法治格局。

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基層黨組織為堡壘,以公益援助為主力,全面建設村級法律服務諮詢中心

雙橋區依託村級綜治中心,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主要目標,全面開展村級法律服務諮詢中心建設,為推進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治服務。

雙橋區各村的法律服務諮詢中心起點高,建設規範。我們看到了完善的制度,齊全的設施,有場地有桌椅。主任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副主任由政法幹警、法律專家或律師擔任,公示信息掛在牆上,村民一目瞭然。這些法治副主任為村集體和村民義務提供法律服務、政策諮詢、風險評估和矛盾糾紛調處。

在配備法治副主任和法律顧問過程中,雙橋區調動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力量,專門抽調人員,落實責任,分赴全區所轄53個村擔任法治副主任和法律顧問,部分重點村還落實了駐村法官。雙橋區司法局在深入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各個律師事務所的積極性,紛紛派出精幹律師,活躍在法治鄉村的工作中。

今年以來村級法律諮詢服務中心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75起,提供法律諮詢445人次。

與此同時,雙橋區還投資6000餘萬元,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天網”工程,實現了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散居自然村等治安薄弱部位的實時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置。在部分村建設了綜治視聯網,實現了綜治信息化、網格化管理。自主研發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雲平臺和服務終端,可提供信息公開、法律查詢、律師在線諮詢等服務。在賈營村記者看到一位村民正在使用公共法律服務雲平臺,跟律師諮詢法律問題。這位村民跟我們說:“過去諮詢法律問題得專程去市裡找律師,還得掏諮詢費。現在方便多了,到村法律諮詢服務中心,有時趕上法治副主任或者法律顧問在,當場就能解答,他們不在的時候,我們就用公共法律服務雲平臺,同樣不掏錢就能解決問題。”

以普法宣傳為抓手,以化解矛盾為主攻方向,全面下沉社會治理服務

雙橋區以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解和居民自治的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為目標,推動社會治理服務向基層下沉,為打造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提供法治保障。

深入推進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分類指導,實現了各村普法宣傳有計劃、有人員、有陣地、有措施。針對農村實際,在區委黨校開設了多期村幹部培訓班,完成了全部村書記、主任的法律知識輪訓。針對村民日常法律需求,強化普法宣傳教育,累計印發宣傳資料3萬份、明白紙6萬張,實現了農村、農戶全覆蓋。河北省申彬律師事務所主任陳申彬,擔任柳樹底村法律顧問後,開展了新民法講座,上百名村民興趣濃厚,積極參加,認真聽講,講座完成後,村民紛紛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陳律師當場直接解答。村民高興地說:“我們生活在法治社會,但感覺法律離我們又很遙遠,許多問題似是而非,這次講座不但使我們知道了許多法律規定,還問明白了我們家的具體事情,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了。”

充分發揮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和駐村法官的作用,化解矛盾糾紛。建立村級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心,改革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定期會商制度,建立矛盾糾紛臺賬,化解一件銷號一件。進一步拓展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和駐村法官的工作範圍,及時瞭解社情民意,宣傳法律知識,解決群眾困難,多渠道、多方式滿足農民的法律需求,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從而化解社會矛盾、破解發展難題、維護社會穩定。今年以來,全區化解農村土地徵佔、回遷安置、宅基地、婚姻和鄰里等矛盾糾紛721件,達到了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減少訴訟的目的。

賈營村有一塊地曾經被村裡以7000元的價格賣給村民個人了,還有合同。這次修路被佔用,24萬多元的補償款歸誰的問題引發了爭議,村民們認為是大家的,買地的村民認為應該歸己所有。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都覺得“理直氣壯”,把村幹部都鬧懵了。村法治副主任把事情調查清楚後,給出了“標準答案”:“土地歸國家所有,村集體可以租賃等,但不能買賣,所以這塊地的買賣合同不合法。”順利地解決了雙方的爭端。

水泉溝法庭庭長孟慶九擔任柳樹底駐村法官後,深入實地瞭解村情村況,對村民反映的涉法涉訴問題當場給予解答,對於可能引發信訪案件的,引導當事人先通過訴訟解決,盡最大可能縮短審判週期,真正把涉村和涉村民案件放在事關農民利益和農村穩定的特殊地位來評價和審理。今年以來,通過法庭審理柳樹底村包括徵地拆遷、合同糾紛各類案件19件,其中11件案件當事人最終在法庭主持下達成調解意見,並很快履行了調解協議。他還向駐村提出了包括徵地拆遷中細化村民議事規則、徵收土地補償款發放公示制度等方面的司法建議6條,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委會辦事效率,減少和防範糾紛發生起到積極作用。

大石廟派出所副所長張超兼任石門溝村法治副主任後,與治保會每月共同開展4——5次的治安巡邏,今年與民調小組相互配合調解6起治安案件,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小組互相配合調解15起民間矛盾,與幫教領導小組對矯正人員多次開展幫教走訪、及時關注其思想動態。

在法治鄉村建設過程中,雙橋區還全面加強了具有現實和潛在社會危害性的重點人員的服務管理,對精神障礙患者、刑滿釋放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等,逐人落實幫教管控措施,達到了積極預防、控制犯罪的目的。

以法治文化為引導,以落實各項工作為載體,全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並強調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法治鄉村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法治文化在法治宣傳教育方面有著引領和薰陶作用。

雙橋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法治鄉村、文化鄉村、美麗鄉村為宗旨,開展“法治鄉村”系列宣傳活動,推進公益援助送法進村、法治宣傳、法律諮詢、法律服務、法治文化研究等多項工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是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舉措。

他們把依法治國的要求和法治精神與各項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為龍頭,不斷完善村民委員會、調委會、治保會、村民小組等基層組織架構,加強內部協調機制建設,全面落實基層民主和信息公開制度,通過法治、德治、自治有機結合,形成基層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在村“兩委”班子換屆中,全面強化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選舉法的宣傳教育,真正提高農村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為換屆選舉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柳樹底村今年的村幹部選舉格外順利,原村主任李振當選為村支書和村主任,他說:“村民懂法了,就沒有搗亂的了,所以我們村的選舉秩序非常好。”

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樹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聽取民聲、順應民意,立足現實、結合實際,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

他們將法治基礎建設與村容村貌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廣泛設立法治廣場、法治公園、法治文化牆等,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識。在大石廟鎮石門溝村,記者看到了圖文並茂的法治文化牆,法律宣傳通俗易懂,不時有村民駐足觀看。法治文化牆的對面就是他們的法治公園,拾級十幾個臺階進入法治公園,令人豁然開朗,整潔平坦的小廣場、造型奇特的假山、觸目可及的法治標牌,使人們在身心愉悅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法治氛圍。

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相結合。將法治創建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明城市創建助推法治雙橋建設。特別是在今年的創建活動中,他們把普法宣傳、文明執法等內容貫穿始終,廣大幹部群眾的文明素養和法治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石門溝的村幹部說:“老百姓懂法了,村幹部就得加強學習,大家的法律素質都提高了,文明行為自然就多了。”

與清潔基層黨風政風相結合。圍繞扶貧惠農、農村“三資”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了基層黨風政風清潔行動和“微腐敗”專項治理,增強了群眾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的獲得感。

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村幹部和村民都自覺地以法律為標尺,尤其是村幹部在行使職權過程中,都特別注意程序合法。賈營村支部書記、村主任賈騰飛說:“我決定的事,如果村民(組長)代表大會沒有通過,也不算。”

雙橋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郭德啟說:雙橋區把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加強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法治鄉村、文化鄉村、美麗鄉村為宗旨,緊緊圍繞“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的指導思想,著眼“均等、均衡、普惠”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法治建設的新思路,明確了“156”工作模式,不斷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下沉公共法律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治服務。下一步,雙橋區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斷強化農村法律服務體系的長效化機制,深化全民普法教育和推動農村社會治安管理網格化、智能化,加強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法治教育,真正深入田間地頭、深入群眾中間,把法治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挖掘整理出來,宣傳出去,更好地服務農村、服務群眾,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法治鄉村”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承德市双桥区“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蘇軍專程從北京趕來考察雙橋區的法治鄉村建設,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提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他說:“承德市在法治鄉村建設方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很好地切合了農村基層法治建設工作實際,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們要牢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緊緊圍繞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要著力聚焦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依託村規民約、教育懲戒等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範,唱響主旋律,育成新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