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人生大鬧一場,

悄然離去。

他的離去,並不悄然。

金庸昨天去世,金庸原名查良鏞,

活了94歲。在香港文匯網、

《星島日報》等港媒報道,

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

10月30日下午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他的離去已經是很多人知道,伴隨好幾代人的記憶創作,一下子就離開了,實在有些惋惜。

他的人生態度:人生大鬧一場,悄然離去。15部小說改寫武俠小說給世人的印象,我們一直說創業,武俠小說對金庸老先生來說也是他的創業,而且是幾代人的記憶。從5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的傳播到今天,毫無疑問是成功的,這裡我們談談他的創業。


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金庸與馬雲


“武俠小說,太下流!”

這是胡適先生說,在1960年

在他人生創作的道路上,首先就面臨這樣的尷尬了,金庸先生浙江名門望族之後,徐志摩的表弟。當時很多文人都看不上武俠小說,覺得這不是一箇中上層知識分子的讀物,而是讀過幾年書的車伕,每天精神消遣的小說。可以說是一個地攤貨,金庸如何做成一個高大上的產品呢?

①民族大義,

而不是市井江湖打打殺殺

名門望族之後要創作這一類,家人或許不是很看好。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裡面,基本上都是民族大義的情分要多一些,無論是鹿鼎記還是神鵰英雄傳。自然不會淪為一個市井江湖打打殺殺的小故事。在文人的精神上面,也會有好的印象。我們看《射鵰英雄傳》,各種神功武功都有,各種打鬥畫面也有,可是他永遠把武俠小說的境界上升到國家的命運之上,這是亮點之一。

② 迎合用戶語言、思想習慣,

新文學武俠小說

舊派武俠小說在語言和思想上會有一些守舊,金庸老先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之後,閱讀習慣開始改變。當時輸出的內容被廣大年輕人所接受,他也明白年輕人才是未來。所以被當時封為新派武俠小說,後來,與古龍、梁羽生在中國新武俠小說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懂用戶的習慣,懂用戶的心理,才能做出他們想要的產品和內容。儘管被李敖批評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東西,說他寫得俠義很好,但是很虛偽,自己本人也一樣做不到。這個時候,就要懂得分辨市場了,少數高人的觀點雖然很對,但是他只是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你自己是要考慮你面臨的市場是什麼樣子。懂得分辨。

③ 蹭永遠的熱點:

愛情的外衣,武俠的大義

金庸老先生的小說當中從來不會缺少愛情的成分,愛情容易讓讀者有感同身受,愛情永遠不是他要寫得主題。《鹿鼎記》的韋小寶那麼多個老婆,公主也只是其中之一。韋小寶只是一個地痞出生,卻遇見了神龍教的掌舵人,遇見了朝廷公主,有了幫派堂主的頭銜,有了皇帝兄弟的身份。所以很多人羨慕韋小寶能抱得那麼多美人歸,可是,他是在幫助朝廷解決了鰲拜的事情,才有那麼多的美人。


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雖然被那麼多人批評,包括一開始名人胡適在60年代就說武俠小說是下流的,但是也沒有改變金庸老先生繼續武俠小說創業的這條道路,他明白自己人生的定位。洋洋灑灑15部小說,奠定他在武俠小說歷史的地位。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的產品,精神層面的產品。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1972年

《越女劍》1970年,

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創業的路上,家庭總是不如意

①他創作《倚天屠龍記》時,兒子在美國去世

這是金庸老先生這一生最痛的一個點,在自己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兒子就沒了。可以用悲痛欲絕來形容了,但老先生知道,不能因為兒子的離世,改變了他人生的走向。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例如妻子離去,兒子離去,主人公就開始變得人生頹廢和模糊。所以在《倚天屠龍記》的內容上,他描寫義父與無忌的內容就是自己的感受。


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② 三次婚姻失敗,與妻子離婚

金老先生已經過世,這一點就不多談了,畢竟私事。能講的就是,他一直在創作,思想上一直都在進步與改變。創業者是需要平衡好這些,家庭與事業都要平衡好,尤其是一方在進步,一方在停步不前,這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

婉拒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不要給自己戴不適合的帽子,做好形象上的宣傳。根據金老先生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要反共的,金老先生說自己愛國,所以不會被諾貝爾文學獎而改變自己的信念。所以說不是所有的身份和高帽,自己都需要去做,適不適合很重要。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

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別了,金庸大俠:金庸94年的人生創業“遭遇”了什麼?


金庸老先生的離去實在惋惜,但從他武俠小說創業的這條道路,他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斷的往這條路去走,並且堅定不移這實在難得。15部武俠小說,在歷史上稱之為經典了。第一、創業者要堅定,在遇到旁人的影響也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第二、面對家庭的一些問題,一定要去平衡好,事業需要繼續,家庭也是自己必須要去維護的。第三、拒絕不適合自己的高帽子,不要被帶偏了,以上。

這算是金老先生除了武俠小說以外,在人生道路上給我們寶貴的經驗了。

我是莊俊,抖音短視頻研究,8年互聯網營銷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