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情書》是我看過最多遍的電影。第一遍的時候沒有看懂,但是也猜了八九不離十。

第二遍看到結尾處的時候瞬間淚目。生死經年,你終於打開,年少時我寫給你錯過的情書,那些沒說出口的告白,最後還是讓你知道了

許多人說《情書》是一部把暗戀表現到極致的電影,我深以為然。

電影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意外地收到回信,並且牽扯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愛戀。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抽絲剝繭的向我門展露出那段不為人知的暗戀。

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影片的開頭,男主的未婚妻博子躺在雪地上,四周一片蒼茫,群山在白雪的覆蓋下忽隱忽現。這一天是男藤井樹去世三週年的忌日,是的,那個澄澈透明的少年已經不在了。

關於男藤井,博子這樣形容他:“他那樣的人,經常眺望遠方。那雙眼睛總是清澈的,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歡登山和繪畫。如果不是在畫畫,就是在登山。” 私以為這樣的描繪再恰當不過,他就是那樣簡單純粹的少年。

博子由於對藤井的離去無法釋懷,寫了一份寄往天國的信。卻收到了與男主同名的女藤井的回信。

得知她是男主以前的同學,博子請求女藤井告訴她關於男主之前的一些事。而在女樹回憶的過程中那段沒有來得及說得出口的告白漸漸變得清晰可見,那段不為人知的暗戀終究浮出水面。

傲嬌的男藤井喜歡女藤井。會在同學欺負她時出手教訓同學;會為了跟她多待一分鐘在車棚藉著微弱的自行車光校對答案;會在圖書館的借書卡上寫滿“藤井樹”的名字;會在她騎車的時候把袋子套在她的頭上。

他想通過惡作劇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她對他的感情卻一無所知。笨拙卻又小心翼翼的表達愛意的男藤井,可不就是懵懂年少的我們嗎?

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女藤井在給博子寫信的時候說到:“他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借書卡片上,是個很奇怪的人。”可是博子說:“你怎麼知道他寫的不是你的名字?

我想起自己曾在紙上一遍遍的寫著喜歡的人的名字,所以我多能明白男藤井的心情,我能想象他嘴角的笑意,寫字的姿勢,內心的悸動,彷彿要在“藤井樹”這三個字裡傾注他畢生的愛戀。

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電影裡最經典的鏡頭莫過於男藤井在窗邊看書的一幕。微風吹過,白色的窗簾如蟬翼般輕舞飛揚,少年額前細碎的劉海輕輕飄起,身影忽隱忽現,這一幕美好的過於不真實,純粹到只剩下初戀的味道。

男主轉學之前到女藤井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他不捨地看了看女藤井,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

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當女藤井墊著腳尖把《追憶似水年華》放到書架上的時候,我的心莫名痛了一下。因為我知道將有一段感情埋藏在這圖書館裡,塵封在這書架上,流逝在這歲月裡。

在博子聽過他們的故事之後,就已經明白了一切。也知道為什麼男主第一次見她就對她表白,他說他對她一見鍾情。

是的,因為博子長了一張跟女藤井一模一樣的臉。所以最後博子把所有的信件都寄還給了女藤井,她說:“關於藤井樹的種種回憶,是你擁有的,我把它寄還給你。”

我把年華寫成信,等你來讀—《情書》影評

電影的最後,女藤井樹看到書卡背後畫像淚流滿面。彷彿百轉千回,豁然開朗。遲到多年的告白,你最終還是知道了。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席慕蓉的詩《青春》,彷彿就是電影的縮影。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