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

閱讀經典·築夢宣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

“姑蘇城上鳥,日夕城上啼。空巢在高樹,飛向何處棲?……”11月3日,在宣漢中學春暉大禮堂,由宣漢中學師生誦讀的《唐甄詩歌選讀》贏得陣陣掌聲。

當天,由宣漢縣教科局主辦、宣漢中學、宣漢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宣漢縣作家協會聯合承辦的“閱讀經典·築夢宣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活動分為“經典誦讀”和“專題講座”兩部分,省市縣專家學者、宣漢中學師生、全縣中小學校長千餘名參加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

一場跨越時空的“經典誦讀”

《潛書》是達州籍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唐甄嘔心瀝血三十載而成,被梁啟超譽為凝聚著“東方哲人智慧的精華,實在是醒人之良藥,逆耳之忠言”。

從經典中,懂得做人之道。“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師也者,猶行路之有導也;友也者,猶陟險之有助也。”“君子之道,修身為上,文學次之,富貴為下。”這些詩句,在宣漢中學師生的誦讀演繹下,盡顯300多年前唐甄思想家的人文情懷,讓師生懂得尊師重友,修身為懷的為人之道。

與經典為友,與先賢對話。“財者,國之寶也,民之命也。”“治貪之道,賞之不勸,殺之不畏,必漸之以風。……”大巴山朗誦藝術團的精彩誦讀,彷彿可窺一代思想家唐甄的思想之精髓。

“大巴山朗誦藝術團和宣漢中學師生用他們最美的聲音《潛書》經典誦讀中,使我們現場品賞了一臺精美的文化盛宴,讓我們知道家國情懷、做人道理。”宣漢中學學生張青青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

一次震撼人心的思想之旅

“唐甄是帝師唐瑜的十一代孫,他不只是唐家人的先輩,也不只是宣漢人民的資源,他是全中華民族的思想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思想家……”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原所長陳德述教授結合自己從事56年唐甄思想研究的切身體會,飽含深情地為師生進行演講。

“‘為治者’必須‘以民為功’ ……‘富民’也是現代每一個國家所必須追求的目標,民富則國富國強。”

“唐甄廉政建設不能為了廉政而廉政,必須以‘富民’為總計目標。人民富裕就能有所‘養’。所以‘富民’即是‘養民’。”

“‘立國之道,惟在於富’,這個‘富’不是指國家富裕,而是指人民大眾富裕;只有人民富裕了,國家才能富強。”

陳德述教授緊緊圍繞“唐甄思想的現實意義”這一主題,從唐甄大力倡導思想解放,重‘實事’‘實行’‘實功’,強調“富民”,提倡經濟均平和社會平等的思想,倡導廉政建設,“凡事為民”的進步思想等方面,結合現實社會,娓娓道來。陳德述教授聲情並茂、激情澎湃的精彩演講感染了現場觀眾,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

活動中,中國哲學博士、湖北經濟學院副教授黃敦兵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就唐唐甄《潛書》的校釋及其學術意義和現代價值為師生進行了解讀。

談起這次活動,宣漢中學歷史教師姚剛祥說:“國學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門深沉的學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甄思想)—走進宣漢中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經典誦讀,專題講座,觀看唐甄唐瑜專題片,享受了一次思想之旅,用傳統文化薰染心靈,讓經典化為行動,教會學生做一個有用的人!”

(龔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