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2016認證管理體系認識上的八大誤區

IATF16949:2016認證管理體系認識上的八大誤區

誤區一:

對於ISO證書的最大認識誤區就是,ISO體系只是一種形式,是公司為了得到證書而不得不加諸自身的枷鎖。持有這種觀點的公司,一般都是僅僅為了拿證,而看不到ISO體系對於公司自身管理能力及產品質量的提升作用。持有這種觀念的公司認為ISO證書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往往在這種情況下ISO推行失敗。很多企業認為質量管理就是為了爭取客戶,等爭取到了客戶, IATF 16949:2016認證體系就沒有價值。其實,體系是糾正和預防問題的發生,是伴隨企業發展的過程,雖然沒有直接產生增值,但是通過對過程的控制,漸漸產生了經濟效益。

IATF16949:2016認證管理體系認識上的八大誤區

誤區二:

很多企業負責人經過四五天的培訓就認為自己是內審員,其實並沒有理解體系標準條款的涵義。想要成為真正的內審員,應理論結合實際加以實施,不斷學習研究、以及和體系相關的人一起研討現存問題,糾正和預防,才能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內審員。

誤區三:

總認為自己的專業技術以及管理日常手頭的工作比貫徹IATF16949體系的工作重要。要知道,體系是教我們做正確的事,然後我們才能正確的做事,體系為我們指明方向,專業技術與日常管理工作是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方向錯了,做的再正確也還是錯誤的。

誤區四:

有些企業員工認為體系有專職的人在負責,不管自己的事,自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而專制負責質量的人員為了省事,什麼事情都自己扛著,什麼事情都自己代勞。結果關鍵人員一走,全體系都脫鉤。體系的管理原則要求全員參與,不是一個人做的工作,需要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員工,都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各部門的溝通協調,把體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凝成一股繩,勁朝一方使,才能做好體系這件事。

重視全員培訓及後期管理,所有的體系文件等都要靠人去執行。因此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的素質,適應管理、執行、驗證等工作的需要是保證質量體系持續正常運行,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的首要因素。文件化質量體系的建立需要一批瞭解企業實際,懂業務又懂標準的企業各級領導和骨幹;管理、執行和驗證工作的實施需要一批熟悉標準和程序文件,能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實踐的工作人員;所有的質量活動和質量方針目標的實現需要正確認識貫標的目的和意義。因此,貫標應始於教育,行於教育,不斷總結,反覆培訓,持續提高。在此基礎上,企業按期作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及高層管理者管理評審,認證機構按照程序對獲得認證的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才能確保企業在認證後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的目標得以實現。

誤區五:

有些企業認為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證書都已經拿到手,自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不需要做什麼了。體系是系統化管理,需要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我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不也在不斷修正,所以光憑一張證書是證明不了什麼的,只能證明已經建立了體系,需要在實踐中才能不斷調整,在調整中提升。

IATF16949:2016認證管理體系認識上的八大誤區

誤區六:

總以為寬度代表深度。培訓很多內審員,就可以貫徹體系了,其實人數不在多,而在於精。

誤區七:

總認為技術和能力很重要,技術和能力固然重要,但質量意識、態度更重要。能力和技術可以通過學習和培訓來提升,但是如果質量意識、態度有問題,就很難轉變,就是能轉變也需要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誤區八:

總認為 IATF 16949:2016認證諮詢和請教是件傷身份的事情,特別是企業領導,談到問題都說知道怎麼糾正,已經明白自己部門、崗位的漏洞和人員的疏忽,最後糾正四五次都達不到理想要求,而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理解漏洞與疏忽在哪裡,只是一味的不懂裝懂。

以上誤區不僅侷限於 IATF 16949體系,其他類型的質量體系同樣存在這樣的誤區。因此,上至企業領導,下到普通員工都應該審視這些誤區是不是已經出現在企業內部,影響了工作的質量,如果是這樣,則需要改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