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進博會」機器人需求太火爆 這家首個簽約進博會的外商已簽下數億元訂單

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4.1館的展臺二樓洽談區,那智不二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不二越)副總經理劉曉兵在意向合同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後面帶微笑地與客戶合影留念。

這位來自河南洛陽的新客戶打算從不二越訂購15臺工業機器人,應用於打磨和拋光工藝的產線上。

這不是劉曉兵在進博會上第一次簽署協議了。過去四天,他和同事們應接不暇地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採購商,洽談了數億元的意向訂單。

不二越是首家簽約這場進博會的國外展商。在今年年初,當不二越得到中國要舉辦進博會的消息時,第一時間做出參加首屆進博會的決定,搶先預訂了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展位,成為智能與高端裝備展區擁有最大展臺的公司之一。

這家創立於1928年的日本公司,名稱取自於佛經中的“善惡不二、邪正一如”之意,當時的日本機械設備全部依賴進口,其創始人井村荒喜遂在富山市成立了不二越。

有別於此前其他國內展會,此次參展進博會直接由不二越日本總部操盤,展品涵蓋公司工業機器人、刀具和挖掘機等在內的各類進口產品。

“相當部分的參觀者都帶著明確採購意向”,進博會的第四天,劉曉兵意識到進博會的洽談相當有成效。“多數(客戶)並不只是走馬觀花,尋覓到合適的產品後,有客戶在半小時內就簽下了意向協議,”他說。

劉曉兵估計,不二越在展會期間有望簽下十億元左右的意向訂單,大大超過預期。在這些訂單中,約六成來自於不二越主打的工業機器人設備。

展會上的超預期訂單,與其現場展出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不無關係。在展臺的一處,12臺超高速緊湊型焊接機械臂正在對一輛汽車的白色車身進行工作。

這是該公司首次在中國展出配備中空臂的“SRA系列”機器人高密度汽車點焊生產線。這款焊接機器人因運行速度快且所佔空間小,引來不少參觀者的駐足問詢。

當然,不二越要想把這些訂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收入,還需要一段時間。比如在與河南洛陽的客戶簽約後,不二越的工程師需要將首臺工業機器人運往那裡,並與其開展初步的技術對接。

距離不二越展臺不遠處,福伊特公司(下稱福伊特)的一位工作人員在忙著敲擊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他在為進博會上剛結識的國內客戶發送弗蘭卡·艾米卡機器人(下稱艾米卡機器人)的報價郵件。

「特写进博会」机器人需求太火爆 这家首个签约进博会的外商已签下数亿元订单

在這家德國家族企業的展臺上,擺放著四臺艾米卡機器人,其中一臺正演示著如何自動完成芯片檢測。

艾米卡機器人去年才正式推出了應用於工業領域的產品,但它在工業領域名聲赫赫。其最為知名的一次亮相,是在漢諾威展覽會上接受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檢閱,並完成了一次“人機握手”。

「特写进博会」机器人需求太火爆 这家首个签约进博会的外商已签下数亿元订单

作為福伊特新近納入版圖的業務,艾米卡機器人有著能與人類同臺合作的特點,該類型產品被稱為協作機器人。今年4月,福伊特與艾米卡機器人成立了合資公司福伊特機器人公司,共同開拓新市場,首要目標就指向了中國。

此次進博會是福伊特機器人產品在中國亮相的第三場展會。福伊特機器人公司首席銷售官托爾斯滕·弗里德里希(Torsten Friedrich)稱,公司在中國將主要針對電子行業等領域的客戶,因為這裡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國。

在談及中國市場時,弗里德里希不忘引用行業分析報告所預測的數據,說明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廣闊前景。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全球商用機器人支出指南》中的數據顯示,中國機器人及相關服務的消費額持續高速增長,到2021年將達到746億美元。該指南預計到2021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將佔全球總量的34%以上。

這與庫卡首席執行官蒂爾·羅伊特(Till Reuter)的看法不謀而合。在進博會的展臺上,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未來5-10年,中國自動化領域仍將擁有廣闊的市場。這家德國機器人企業也在進博會上設有規模不小的展臺,並帶來了智能工廠模板。

11月5日,在進博會開展的第一天,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的代表來到同位於智能與高端裝備展區的庫卡展臺前,向庫卡表達了開展新一輪的合作意向。

被稱為動力電池製造領域“獨角獸”的寧德時代計劃擴建電池工廠,為增加產能和效率,與庫卡進行合作成為它的選擇。

中國製造業“機器換人”的龐大需求,為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市場機遇。過去五年,中國已連續蟬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目前,真正能走向市場發揮重要作用的機器人種類,主要是它們。

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多的行業包括汽車製造、電子電氣、醫療醫藥、金屬製品、物流倉儲、化學工業、食品飲料、橡膠塑料等。其中,汽車製造和電子電氣行業,為前兩大主要應用領域。

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為14.1萬臺,同比增長了58%。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繼續成為中國市場的主導力量。去年外資機器人銷量達到10.3萬臺,國產機器人的發展則相對滯後,增速僅為對手的約四成。

正是基於這種市場預期,今年3月,庫卡宣佈在廣東順德新建機器人工廠,六年後,該公司在中國的產能將提高到10萬臺。

不二越也有著類似的規劃。劉曉兵透露,公司位於江蘇張家港的工廠正計劃擴產,目前年產4800臺工業機器人規模將得以數倍增長。其目前在華產能只能滿足中國市場約一半的需求,部分機器人產品仍需要從日本總部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