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現象,暗示市場原有選股模式已失靈

之前做過了一個測試,在“中糧地產大跌至5元附近,較重組草案發行價6.84元,股價較發行價已跌了逾30%”這樣一則消息面前,有股民看到之後,馬上就想到,這是機會吧,挖掘一些跌破發行價的個股,是不是有戲?其實,玉名想告訴大家的是

市場殘酷,這樣有重組、國企改革等諸多題材股一樣大跌,而很多股民卻滿腦子只想著買股;實際上,隨著市場環境的走弱,很多過去的盈利模式都發生了重大改變,甚至包括,牛散、公募一哥,以及重組等市場選股均已經很難賺錢了,今兒就來給股民梳理,哪些市場機會因素已經變成了風險因素。

員工持股被套現象

《反彈中別跟風買股,找到對的贏利模式才賺錢(名單)》文章中分析過國家隊、社保等增持股被套現象明顯,如果股民盲目跟風,很容易深套。不僅如此,一些大股東號召的增持和兜底員工持股也出現很多風險因素。

兩大現象,暗示市場原有選股模式已失靈

​ 2018年以來,先後有數十家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然而從市場表現來看,除了極個別上市公司,今年完成購買的員工持股計劃悉數被套,其中,錦富技術的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浮虧甚至超過60%,(2018年1月12日,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的方式,累計購買錦富技術股票186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148%,累計成交金額約2.08億元,成交均價為11.132 元/股,鎖定期自2018年1月16日至2019年1月15日,期間有過送配,除權後成本為8.5元;有意思的是,第一批員工持股計劃浮虧比例更大)。

兩大現象,暗示市場原有選股模式已失靈

​ 無獨有偶,近期國資概念的東方園林的員工持股計劃同樣浮虧嚴重。今年2月9日公告,東方園林公告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成交均價約為19.45元/股,浮虧比例為逾50%。還有,通威股份員工持股計劃,成交均價為11.56 元/股,員工持股計劃也一度浮虧超過50%。此外,還有長盈精密、深南股份、創意信息、博彙紙業、龍淨環保、通鼎互聯、老闆電器、永貴電器、南洋股份等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今年購買的股票浮虧比例超過四成。未來還要注意,由於員工持股計劃的鎖定期多為12個月,目前被套的員工持股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都將迎來解禁。面對大比例的虧損,是認虧出局?還是持股等待?對於盤面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清盤基金創紀錄,環境日趨殘酷

不僅員工計劃出現明顯的虧損現象,基金的日子也不好過。如今年以來,清盤基金已超過470只。其中,三季度206只基金被清盤,較二季度增長約18%。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合計206只基金遭遇清盤,較二季度增長17.6%。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清盤基金的數量分別為91只和176只

。其中,三季度的清盤基金主要包括以偏債混合型基金及債券型基金為主的“迷你”型基金,佔比分別高達53.5%和34.6%。

兩大現象,暗示市場原有選股模式已失靈

​ 在三季度清盤基金中,開放式產品及定開式產品分別為168只和38只。可見,三季度基金清盤受委外資金退出的直接影響較小,更多為產品同質化嚴重所導致。2018年以來遭遇清盤的基金數,是2017年清盤基金總量的3.2倍。一方面,清盤基金數量激增,清盤從個案變成了業內常態;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清盤基金的“壽命”呈現出越來越短的趨勢。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成立不足1年即遭清盤的基金分別是9只、61只和60只。如圖

,今年前7個月數據就已經超過了之前幾年的總和,今年前三季度“活不過”1年的基金已趕上去年一整年的數量。2018年8月份首次出現了成立僅62天就遭清盤的基金,且該基金並非定開式基金。

兩大現象,暗示市場原有選股模式已失靈

​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對於投資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股民還用原來的傳統的選股思路,結果也是很殘酷的。

本文系頭條財經“理財大賽、分享理財知識”活動參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