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硅谷車庫是一個光環加持的地方,有不少影響全世界的公司都是從這裡開始的。筆者隨便提幾個:比如說,比爾蓋茨在車庫創辦的微軟,扎克伯格在車庫創辦了臉書,還有邁克爾戴爾、蘋果的喬布斯,惠普、谷歌等等,這些人創辦的公司最後都成了國際級的大企業。於是很多人就會有點疑惑,為什麼沒有中國人創業成功的事蹟?

其實,當然有。今天我筆者要說的這個人,恰恰就是中國人,在硅谷車庫研發出了一款芯片,回國創辦公司,被美國一家行業巨頭盯上,出價1000萬美元蓄意收購,但是他卻堅持自己的眼光,現在做到市值190億,最高達600億,在該行業內做到世界第三。

硅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以IBM、三星等代表的科技巨頭開始進軍儲存器的設計和製造。儲存器細分為DRAM(主要是用來做PC機內存和手機內存)、NAND Flash和Nor Flash三種類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2000年以後行業已經逐漸定型,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然而,這些主要集中於日本、韓國、德國和美國,國內還沒有相關的公司。這同時也說明了進入這個行業的難度,但是在硅谷打拼多年的朱一明卻不這麼認為。

朱一明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又到紐約州立大學進修,畢業後前後在美國馬騰達公司的網絡安全產品部門iPolicy Networks擔任工程師,後又在單片系統技術公司工作,經過近5年在硅谷的打拼,朱一明意識到,未來儲存芯片產業一定會向中國轉移,或者說中國也一定需要自己的儲存芯片。於是,朱一明找到了清華大學的校友,經過軟磨硬泡,拉來了10萬美元資金。

硅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2004年,朱一明和他的朋友舒清明靠著這10萬美元,帶著一幫實習團隊,在車庫開始研發芯片,做儲存器樣品。而這一做就是幾個月,幾個月後,他做出了一個新型的儲存器樣品,這個儲存器只需要2個晶體管,就可以實現原來6個晶體管才能實現的存儲單元,也就是說相比原來的技術,同樣成本下,性能提高3倍。

硅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技術有了,資金相對就好拉了,經過校友的多方支援,最終湊了92萬美元,開始了回國創業之路。

2005年,朱一明回到國內,選擇從儲存器技術門檻較低的Nor Flash做起,創辦了北京芯技佳易微電子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後來改名為兆易創新。由於主打低功耗、低成本,迅速取得了小公司、小供應商的青睞,公司也開始慢慢壯大起來。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很多企業惡意競爭,儲存器行業大洗牌。

硅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2007-2008年,三星為了逼退競爭對手,進行大規模降價,被稱為“反週期定律”,再加上金融危機,DRAM行業只剩下三星、海力士和鎂光;NAND板塊則除了上述三家還包括東芝;而Nor Flash本來就是高成本、容量小,在功能手機時代,需求量小,也容易被NAND取代,很多公司都退出了Nor Flash市場。此時,對於只做Nor Flash的兆易創新,舉步維艱。

這時,美國ISSI儲存公司考察了兆易創新的芯片技術,欲出資1000萬美元收購兆易創新,包括它的核心芯片技術。但是朱一明卻明確地拒絕了。就在大家都以為兆易創新要破產的時候,Nor Flash卻迎來春天。

硅谷車庫的中國傳奇:曾差點被美國蓄意收購,回國創業到世界第三

智能手機屏幕開始從LCD向OLED屏幕的快速轉變,而AMOLED屏幕需要Nor Flash作為電學補償,特別是蘋果的使用,加速了Nor Flash的需求。而當時能夠生產Nor Flash的廠家已經寥寥無幾。兆易創新抓住機會,憑技術拿下日本一家公司的大訂單,開始迅速崛起。

如今,兆易創新在Nor Flash方向,已經佔據全球8%的市場份額,做到世界第三名。2017年,年營收20.29億元,市值達190億。而Nor Flash成功的背後,2018年7月,朱一明又悄悄卸任了兆易創新的總經理職務,準備到合肥長鑫將中國的儲存芯片向更難的方向NAND Flash進軍,加速推動中國的儲存芯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