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韓國電影刷新坎城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2018年5月8日至19日,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今年的的幹按被稱為是電影的大年。因為電影節上有展出的電影真的是有史以來質量最高的一年(起碼是之一),同時今年的戛納也是被罵的最慘的一屆。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賈科長的《江湖兒女》和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然而壯志未酬,什麼獎都拿到。不僅如此,之前被業界人士稱之為“如果不拿獎就是的評委眼瞎”的電影《燃燒》也和金棕櫚獎失之交臂。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韓國電影《燃燒》,由韓國著名導演李滄東指導,實力與偶像並存的男演員劉亞仁主演。為了這部電影,劉亞仁不惜赤裸上陣。所幸播出後的效果不錯,原本是金棕櫚最佳種子選手。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燃燒》刷新了戛納場刊的高分記錄,以3.8分的成績打破之前由《託尼.厄德曼》創下的3.7分的記錄。而《衛報》更是打出了超過4分的成績。這樣情況,自信一樣應該無可厚非吧。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然而和村上春樹始終和諾貝爾之間的淵源一樣,《燃燒》在和《小偷家族》的博弈中和桂冠有緣無分。不過即便沒有拿到大獎,但依舊不影響它成為本年對大家最喜歡的韓國電影之一。單單是村上春樹和李滄東這樣為組成的主創配置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燃燒》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燒倉房》,而且還融入了美國小說《燒馬棚》的元素(本在咖啡廳和鍾秀見面的時候就拿著這本書),是一部高質量的劇情片。村上春樹筆下的人物,大多是病態的,而李滄東又是一個描述邊緣人物的大師,更神奇的是,在表現病態人生的同時還不忘渲染符合大眾非常認可的美學。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鍾秀和很多韓國年輕一樣,畢業即失業。他大學學的是文學創作,但是卻在畢業之後做著貨運搬運的零工。這次在搬貨的過程中,鍾秀遇見了自己兒時的玩伴惠美,惠美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平時就在賣場門口做促銷。鍾秀將自己抽獎抽到的一塊粉色手錶送給了惠美,惠美約鍾秀去喝酒,期間她告訴鍾秀,自己最近在學啞劇,並且給鍾秀表演了一段吃橘子。惠美說表演的要素就是要忘記自己手上沒有橘子,這樣才能像真的吃到橘子一樣。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因為惠美攢了好久終於攢夠去非洲的錢,因為她要去非洲看飢餓之舞,所以拜託鍾秀在自己期間照顧自己的貓。在惠美走之前,兩人還發生了關係。因為惠美的貓特別怕生,所以鍾秀從來沒有見過,只知道他放的貓糧少了。

後來,惠美回來了,和她一起的還有一個富有的男人。這個男人叫本,是惠美在途中認識的。三個人一起去餐廳吃飯,期間惠美哭了。她說到自己在非洲看到日落的時候產生的強烈的孤獨感的時候哭了。本一臉笑意的說自己感覺流淚很神奇,因為印象中自己從來沒有流過淚。鍾秀好奇的問本的工作是什麼,本說自己沒有具體的工作,就是玩兒。飯後看著本的跑車,鍾秀沒有執意送惠美回家。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惠美和本在一起了,鍾秀受邀去本高級公寓做客。在本的家裡,鍾秀髮現了很多女性用品和女性首飾。

後來,惠美和本開著跑車來到鍾秀的家,惠美說自己小時候掉進井裡,是鍾秀救了他,然而鍾秀卻一點印象都沒有。夕陽下惠美脫下衣服跳起了飢餓之舞,可能是想到自己在非洲看日落時的孤獨感,也可能是她自己本身也是飢餓的,跳著跳著就哭了起來。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鍾秀和本說起母親走了之後,父親就讓他燒掉了母親的東西,那成為他童年的陰影。而本說他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燒塑料棚。那些沒用又髒亂的塑料棚。聽他說完的一瞬間,鍾秀就愣住了。在本和惠美走之前,鍾秀就再也沒有和惠美聯繫上。

整個故事被用一種極為壓抑的手法呈現出來。看完整個故事,很容易讓人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後鍾秀可能真的殺了本,也可能沒有,本的死只是在鍾秀的小說中實現了而已。而本究竟有沒有殺死惠美,也不得而知。就像派用老虎、猩猩、鬣狗隱喻故事一樣,沒有人知道故事的結局究竟怎樣,這是導演給觀眾的自由。你認為怎樣就是怎樣,導演無權干涉。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這種曖昧不明的結局,從另一種角度考慮,也可能是導演的仁慈。

故事中為什麼著重強調燒塑料棚?暗喻的是像鍾秀和惠美這樣人在有錢人本耳朵眼中就和沒有又礙眼的塑料棚沒區別,需要隨機清除。鍾秀幾乎是下意識感到了不對勁兒,於是在本走之前說了一句“我愛惠美”。這句話突然但並不莫名其妙,鍾秀向本傳遞的意思就是,我愛惠美,她是一個被愛著的人,所以並不是需要清除的塑料棚。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李滄東說,本片“燃燒”對應的就是憤怒。所以在本原來放女性首飾的抽屜裡發現了自己送給惠美那塊粉紅色的表之後,鍾秀憤怒了,憤怒之下殺了本。最開始鍾秀是看清自己和本的差距之後的卑微,後來有點逃避,直到最後的爆發。這份憤怒並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通過慢慢的積累達到一種質變。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不過相比對本的憤怒,鍾秀最痛恨的應該是階級。鍾秀從一開始就在仰望惠美,但是惠美愛上了本。至於本,他會愛惠美嗎?並不會,因為他們是不同的階級。這在惠美當著眾人的面表演飢餓之舞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惠美包括鍾秀,只是一群富人眼中的小丑,本是富人,自然也不例外。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惠美之前說過飢餓分兩種Little hunger,這種飢餓指的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肚子餓的人。還有一種叫great hunger,指的是缺乏生活意義的人。惠美和鍾秀就是第一種,而本就是第二種。當惠美和鍾秀為生計奔波的時候,本卻在通過燒塑料棚填補生活的空虛。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所以,死亡對於本和惠美都是一種解脫。就像本殺過眾多女孩沒有被發現一樣,本的死一樣不會被發現。因為他們都屬於社會邊緣人,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分屬兩個不同階級的邊緣人。

這部韓國電影刷新戛納最高評分,自卑中燃燒的憤怒,可以毀滅一切

電影結束了,但是邊緣人的故事不會結束,不同的階級會滋生出不同的邊緣人。在階級滋生的自卑,在轉化成憤怒之後,燃燒起來足以毀掉一切,生命這時就顯得脆弱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