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處於至暗時刻?已比2年前好很多

近期集中發生的風險事件,極大地重創了P2P網貸行業以及人們對這個行業的信心。

一方面,行業規模不斷萎縮,今年9月份的網貸交易量,甚至不如3年前的同期。另一方面,出借人也開始變得謹慎,月度活躍人數由原來的四五百萬,回落至兩三百萬。

平臺也被頻繁地爆出問題。網貸天眼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7月,P2P網貸行業出現的停業及問題平臺就達到了262家。P2P網貸行業似乎到了至暗時刻。

然而,無論以“暴雷”的數量,還是行業形勢來論,2018年都算不上是P2P最糟糕的時候。

P2P行業處於至暗時刻?已比2年前好很多

網貸天眼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起,在大多數的月份裡,網貸行業都保持著每月出局50~100家的淘汰速度。換言之,網貸行業殘酷的淘汰由來已久,並不僅僅發生在2018年,2018年的情況甚至沒有表現的更嚴重。

在過去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單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新增數超過100家的月份超過16個。其中,2016年的12個月份裡,有7個月份的“暴雷”平臺數量超過100家。“暴雷”數量最多的月份也出現在2016年。這一年的8月份,有264家平臺發生了“暴雷”。

P2P行業處於至暗時刻?已比2年前好很多

即便從成交量來看,P2P網貸在2016年的表現也並不樂觀。某租寶在2015年12月出局後,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並在此後長時間裡處於徘徊低迷狀態,直至2016年底的12月,月度交易量才恢復到2015年12月的高度。

2016年算得上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元年。這一年,監管力度驟然加強,網貸管理暫行辦法出臺,聲勢浩大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也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的深入進行。然而,銀行存管、登記備案、信息披露等一系列要求如何進行落實猶待監管部門給出具體意見。

網貸行業已經戴上了緊箍,但監管部門如何唸咒還不得而知。這時,不僅出借人心裡在犯嘀咕,就是有志於合規經營的平臺也是惶然且茫然的。

到了2018年,情況變得有所不同。一是,網貸監管的法規體系已然搭建完畢,網貸行業要怎麼搞,不再是盲人騎瞎馬,而是實現了有法可依。二是,經過2年多專項整治的洗禮,眾多平臺經受住了考驗,合規要件日趨齊備,行業合規程度高於以往任何一個時候。三是,百行徵信這一為互金行業提供基礎支持的金融設施開始籌建,長期以來影響網貸行業發展的“信息孤島”困局有望得以打破。

相比而言,當前P2P行業所處的形勢已大大好於2016年。但這並不會改變行業洗牌的趨勢,一些競爭力不足,合規又不達標的平臺在所難免的會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