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文丨焱公子

近日看到一則令眾人譁然的新聞。

10月23日,在第十五屆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提到,華為手機現在發展這麼好,是因為僱傭日本人做研發,採用了日本的技術。

“你們要知道華為是誰研發的,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任正非這個人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

徐社長這番話,看似在表揚任老闆知人善用,懂得獨闢蹊徑,推動產品研發,但也透出另一層含義:沒有日本人就沒有華為手機,華為手機不能算是國產貨。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

這位公知先生,發言前,或許您應該先補補常識。

首先,不要混淆“商業品牌”與“產品研發”的概念。

蘋果的組裝是在中國富士康,某些部件也由中國製造,很多高級研發人員來自印度,我們能說蘋果不是美國貨,是中國品牌麼?

耐克公司連自己的工廠都沒有,研發也大多是委託或收購全球的頂級設計公司負責,但這樣就能認定耐克的專屬品牌不是美國?

技術研發與商業品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技術與研發,只是品牌的附屬。即便請了日本人參與研發,使用了他國的技術研發,也無損華為是中國品牌的事實。

其次,切勿以偏概全。

華為2017年研發投入經費897億人民幣,列全球第六位。截止2017年底,研發人員約8萬人。橫濱研究所中400名日本研發人員,佔比僅為千分之五。

徐社長現在告訴我們,這“千分之五”,研發出了華為手機。

這種以偏概全、偷換概念的論調,把“日本人參與研發”,說成“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是嘴瓢了,還是高級黑?

盧梭有句話,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並不是由於他的無知,而是由於他自以為知。

自以為知的徐靜波社長,正是走入迷途的無知者。

1.博知者寡言,無知者肆言

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資格去評論的時候,“好好說話”成了一再被提及的修養。

近日,出席TEC 2018論壇的俞敏洪引用華為某副總裁的話,在接受訪談時提出:華為使用了美國一半專利,若沒有美國的授權,華為可能連芯片都造不出。

這話沒毛病,說的是事實,俞先生是想借著例子提醒大家:國產品牌應該注重核心技術研發,不要被美國掣肘。

但是,他的話引發了歧義,在微博上掀起熱議。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從網友們的評論,我們能看到另一個事實:

自2015年開始,蘋果便向華為支付專利費,截止目前,華為一共向蘋果授權過769 項與通信相關的專利,蘋果也向華為授權了 98 項專利。

在全球資源整合浪潮下,為提升生產效率,購買他國技術,轉化為自己品牌下的專利,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一點兒不稀奇。

這一件事,俞敏洪先生只以轉述口吻說了前半段,然後以一句“是不是這種情況我不知道”,就帶過去了。

我想,如果網友評論中所述的後半段,他能先調查,弄清楚,知道“專利交叉授權”是怎麼回事,再拿出來做例子,自然不會引發如此多的質疑與駁斥了。

“博知者寡言,半知者放言,無知者肆言。”

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是擁有著雙倍的無知。

去年,作家譚延桐與袁隆平院士的事件,就讓人驚詫於公知們的無腦言行。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無論人類社會文明想走得多遠,最根本的一條,是得有足夠的糧食,讓人活下來。若沒有袁老這些科學家,解決了中國夠不夠吃的問題,哪裡能有譚先生這位“思想家”,在這兒悠閒討論量和質,哪個更重要?

央視《輝煌中國》獻禮片中,袁隆平老先生說:

“現在產量提高上去,必須質量也要隨之提高上去,要從吃飽到吃好轉變。我今年八十七,爭取90的時候突破17噸(每公頃),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向18公頃推進。”

這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沒有知識的人總愛議論別人的無知,知識豐富的人時時發現自己的無知。

公知們,多瞭解情況,少隨性妄議吧,別讓你的無知暴露了你的虛榮與淺薄。

2.因無知而喊出的批評,往往最虛弱和最幼稚

因為影響力,公眾人物在公共平臺開腔,最好預先想一想,審一審。

“慎言”,或許會是最佳選擇。

去年,一檔文化訪談節目《十三邀》,進入大眾視線。主持人許知遠,以“生於70年代”的北大傳人自居。

他採訪馬東,帶著明確的預設目的:馬東是個商人,《奇葩說》是惡俗的大眾文化產物,他想讓馬東親口承認這一點。

他草率地說馬東“粗鄙化”,馬東立即反駁,我們曾經精緻化過嗎?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許知遠:我看不起這個時代。馬東,你呢?馬東:我喜歡這個時代。許知遠:你為什麼不會看不起呀?馬東一句話戳破:我沒那麼自戀。

許知遠陷在自己老舊的邏輯裡,他對這個時代的偏見,包括互聯網對生活的入侵、光上網不看書的現象。

他希望馬東承認《奇葩說》是純商業行為,只為賺錢。他一再強調“知識分子的堅持”,拒絕接納“亂搞一通的節目,也有可能開啟民智”。

然而,《奇葩說》從第一季一直走到了第五季,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開啟民智”。

在《許知遠為什麼是最令人無比尷尬的公知》一文中,作者有個無比傳神的比喻:

“當整個世界傾瀉而下的時候,真正有行動力的人穿著雨衣夜行奔跑,許知遠只會找到一個跑得最快的人,然後追問他:你快說,這場雨是不是你下的?”

那期節目有處細節:許知遠和馬東乘電梯下樓,去錄影現場。馬東興致勃勃自顧自地玩著王者榮耀,一旁的許知遠不解又木木地看著,直到馬東的英雄掛掉。

老派文人許知遠,傲慢與偏見的背後,藏著拒絕與時俱進的固執,與自戀滿溢的無知

當狼遇到老虎的時候,是不會叫的。只有無知的初生牛犢,才會大聲叫喚。因為無知而喊出的批評,往往最虛弱、最幼稚。

3.無知的人逢人就講,有教養的人不愛炫耀

無知,從不是公知、名人的專利,乘著互聯網東風的部分人,一樣逃不開。

例如,抖音第一網紅莉哥。巔峰期粉絲4400萬,因惡搞國歌被舉報,其虎牙直播間被封禁,賬號凍結,連同抖音裡的全部作品被下架,本人也因違反相關法令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

在直播平臺公開“目中無國”的翻車網紅,莉哥不是第一例。

網紅女主播陳一發兒,在直播過程中公開調侃“南京大屠殺”和東三省淪陷。博主穆雅斕上傳的“愛國視頻”,造型低俗不堪,國旗掛反,打著“反韓”旗號卻用韓國的歌曲。

明知是錯誤,依然要去做,只能說明她們的無知。當修為和能力撐不起名聲,一個人離悲劇就不遠了。

水平有限,便不要賣弄才華;法律知識空白,至少懂得不要觸及政治紅線。

可惜太多人不懂得,就是要作死。

前天,我在的某個微信群裡,有人發出這樣的信息: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多少公知,毀於無知
基站有輻射,會致癌,一定要把建基站的人趕出小區;已經有人用塑料顆粒製造大米、用化工材料製造出假雞蛋;市面上出現了打針西瓜,小龍蝦是侵華日軍的陰謀。……

謠言像南遷北歸的大雁,飛來又飛去。

《奇葩說》裡有一句話,現實中這樣做的代價太高,而網絡世界裡,這種宣洩沒有成本,不必負責。

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見人就講,但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裡的學問的。

真正的智者,是懂得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4.世上只有一種善,就是知識;也只有一種惡,那就是無知

曾經,一個物理系的學生採訪愛因斯坦,問他,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是什麼?

愛因斯坦想了想說,年輕人,如果真有什麼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我想是:這個世界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

年輕人很疑惑,這難道不是一個宗教問題嗎?

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個科學家相信世界是邪惡的,他將終其一生去發明武器、創造傷害人的東西,把人隔得越來越遠;但如果他相信世界是善良的,他會終其一生去發明好的東西,創造鏈接,致力於把人們親密聯繫在一起。

身為普通人,我們不大可能成為愛因斯坦,也未必有機會成為公知、名人、網紅,未必有機會了解許多事情背後,真正的真相為何。

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不那麼無知——真正的無知,從來不是學術上的。

真正的無知,是你明明正在說著可能誤導、扭曲、甚至傷害別人的話,卻還對此沾沾自喜,引以為傲。

蘇格拉底說,世上只有一種善,那就是知識;世上也只有一種惡,那就是無知。

如果遇上不了解,我們就選擇沉默吧。守住心,守住嘴,像愛因斯坦那樣,相信並致力守護這個世界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