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哈佛亞裔新生自述:我是怎麼被哈佛錄取的?

微信又改版了,為了防止跟大家在信息流中走散

點擊資料頁右上角的5名哈佛亞裔新生自述:我是怎麼被哈佛錄取的?,給我們加星標吧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文 |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

ID | palmdrive_undergrad

最近,哈佛大學涉嫌歧視亞裔學生的事件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我們都在等待最後的判決結果時,哈佛校園內,學生們也在探討著這一事件。無論支持與否,很多亞裔學生也不禁開始思考自己的錄取經歷,有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資格在這裡學習。

今日,紐約時報發佈了一篇幾位哈佛在讀的亞裔學生對於此次事件的討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針對此時都有怎樣的看法。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從左至右: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學校宿舍裡的娜丁·李、夏洛特·魯爾、勞倫·馬歇爾、約瑟夫·費爾克斯和伊曼·萊弗裡。五個人都是18歲的哈佛大一新生。

我究竟是怎麼進入哈佛的?

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兩個交上了朋友的新生面對面地坐在公共休息室裡,交流著他們是如何進入哈佛就讀的經驗。從某些方面來看,他們的情況截然相反:一人是“雙校友子女”,父母都獲得過哈佛學位。另一方是警察的兒子,完全靠助學金。

身為校友子女的伊曼·萊弗裡(Iman Lavery)記得她剛來學校時,有一次跟人談話時感到難為情的事情:一位同學把那些“超級有資格來這裡”的人和校友子女拿來做了一番對比。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對她靠助學金來哈佛的朋友約瑟夫·費爾克斯(Joseph Felkers)來說,新認識的人總是會問自己“你的優勢是什麼?”——你怎麼進來的?——這會讓他感到坐立不安,開始問自己他的“優勢”是對詩歌的熱愛,還是隻是因為他是窮人。

哈佛開學的同時,一起挑戰該校在招生過程中使用平權措施的訴訟案正在法庭裡展開,對許多新生來說,這起案子從頭到尾都與他們直接相關。通常新生第一年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我是怎麼作為前5%,被學校從42749人當中選出來的?這起案子使這樣的懷疑變得更明確了。

該案也讓人們開始對那些不在他們控制範圍內,使他們或同學得以來到這裡就讀的條件產生令人不舒服的質疑,例如種族、財富,或是校友子女身份。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萊弗裡和費爾克斯都表示,新生們對這起案子的談論不多,儘管他們說自己在吃飯或課間,不時會和人討論這件事。費爾克斯說這件事“被人刻意迴避了”。

但近期一個工作日的深夜,兩人和萊弗裡的三名室友—— 娜丁·李(Nadine Lee)、勞倫·馬歇爾(Lauren Marshall)和夏洛特·魯爾(Charlotte Ruhl)——坐了下來,探討這個案子、它是如何讓他們開始反思自己被哈佛錄取過程的,以及他們迄今為止在哈佛的感受。

公共休息室裡裝飾著植物版畫,還掛著日本藝術家歌川廣重的風景作品。費爾克斯帶著金屬邊眼鏡,頭髮剪得很短,靠坐在沙發扶手上,旁邊是盤腿坐著的馬歇爾和魯爾。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萊弗裡和李都穿著緊身褲和球鞋,坐在他們對面的一張椅子和儲物長凳上。相互交流時,這些年齡都在18歲的學生互相傳著魯爾媽媽寄來的一包奧利奧雙面夾心餅乾。

該案原告指控哈佛以比其他種族更高的標準評判亞裔美國人,因此對他們構成了歧視。為自己做出辯護的哈佛被迫公開了招生程序的幾個方面,過去這些都是嚴格保密的信息。

此外,被公開的還有其他一些令人不快的因素,比如給予那些親戚對該校慷慨解囊的學生的特殊對待。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哈佛錄取程序中對亞裔的偏見

萊弗裡的兩個室友——韓裔美國人李和媽媽是華人、父親是英國人的馬歇爾——表示,他們認為哈佛的入學程序對亞裔美國人有偏見。

在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首爾和加利福尼亞州馬林縣長大的李表示,她一直認為自己在申請大學時會遭到歧視,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看到一些成績優異的亞裔朋友被他們理想中的學校拒絕。

她說,她考慮過如何從其他亞裔申請人中脫穎而出。最終,她申請加入美國空軍預備役軍官訓練團(United States Air Force Reserve Officer Training Corps)。在申請中,她強調自己對軍隊的熱情以及成為創傷外科醫生的雄心。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我知道我不想——無論這意味著什麼——我不想做典型的亞洲人,”她說。

來自北倫敦的馬歇爾是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她畫著深色眼線,一縷頭髮漂成了白色。她說,她並沒有感覺到,為了進入哈佛,她與其他具有亞洲背景的學生進行競爭,因為她的優勢是創造力而非嚴格的學術性。

她說,自己從這起訴訟中瞭解到的,特別是亞裔申請人的性格評分低於其他背景申請人這一事實,使她確信一些招生人員可能對亞裔美國人有偏見。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這就是種族主義,”她說起這個個人評級系統。

哈佛大學的招生和經濟援助主任威廉·R·菲茨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在法庭作證時表示,高中教師和輔導員也應承擔部分責任,因為白人學生的推薦信要比亞裔學生更有力。

雖然她希望哈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她表示,她也反對原告終止該校招生平權行動的努力。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哈佛錄取程序中的其他“偏見”

雖然該訴訟直接指控的是哈佛歧視亞裔美國人,但它也揭示了一些申請人獲得的一系列優勢;例如,校友子女的入學率是非校友子女學生、體育特長生以及親屬進行鉅額捐贈者入學率的五倍。

通過在線論壇,學生們比較了他們的申請資料,並討論彼此進入不同學校的機會,費爾克斯總結到,他潛在的“賣點”或優勢是:他來自中西部,父母是低收入人群。

來自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外的費爾克斯說,他對自己得到的機會和便宜都感激不盡,但他也感到慚愧。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他說,自己被哈佛大學錄取後,聽說來自競爭對手高中的一位熟人被一些精英大學拒絕後告訴兩人共同的朋友,“哦,約瑟夫被錄取是因為他正在享用免費和減價午餐。”

“這就像對我的肚子打了一拳,”費爾克斯說。“當然,這會讓你失去信心。”

他說,在哈佛,他經常想起自己貧困的家庭,特別是當大家談到父母的職業或在什麼地方上大學這些話題的時候。他說,自己經常在心裡掙扎,到底要透露多少東西。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是坐在這兒吃餅乾——我就可以很自在地談論我的援助狀況,”他說。

“但是,你知道,如果是週五的一個晚上,我想參加一個由重量級划艇選手舉辦的派對,我就不會說,‘哦,順便說一句,我正在接受全援助。’”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西雅圖的萊弗裡在8月份參加了預定培訓課程,一位同學在聊天時隨口說起,大多數校友子女都不具備上哈佛的資格,從那以後,不舒服的感覺就在她心裡縈繞不去。

她說,在那之後,她花了很長時間思考,是否要向在那個課程裡認識的朋友們(其中一些人來自低收入家庭)透露,她就是校友子女。

“我在想,‘我要怎麼告訴他們?如果告訴他們,會掀起軒然大波嗎?會改變他們對我的看法嗎?'”

“與此同時,我幾乎感到內疚,”她很快補充說,“因為身為校友子女為我提供了特權。”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萊弗裡的外祖母是墨西哥移民,外祖父來自印度,因此,她在申請時勾選了三欄,表明她是西班牙裔、白人和亞裔。她說,她知道自己的種族和民族背景也可以在入學過程中發揮作用。

“我入學之後想了很多,”她說,“像是‘好吧,我知道這些都是有利因素,但我知道我有資格進這所學校’,所以這是一種平衡的想法。”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哈佛錄取程序如此神秘

魯爾是白人,畢業於紐約市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 ——該校令學生群體多樣化的努力讓一些亞裔美國人擔心自己會被排除在外——在參與這次談話的學生中,她是唯一一個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什麼獲得入學資格的人。

本週早些時候,她提出要求查看自己的錄取文件。

自從斯坦福大學的一群學生成功利用聯邦教育法獲取入學記錄後,哈佛大學自2015年以來,已經正式允許學生查看自己的入學檔案。一位哈佛大學發言人表示,該校今年秋季每月收到大約200個此類請求。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現在,很多人正在研究到底是什麼讓一些人擊敗其他人獲得入學資格,在這樣一個時候,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檔案——再加上招生官員的批註——可能顯得很誘人,儘管有些學生說他們發現這些記錄是含糊不清的。

魯爾說她只是好奇。“整個錄取過程都是如此神秘,”她說。

Lavery說她也申請了查看自己的檔案。

“這(他的朋友們申請查看自己的檔案)對我來說是個新消息!Felkers說。他說他曾想過請求訪問他的檔案,但最後並沒有這樣做,同時他認為他也不會這樣做。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如果我被保證說,一旦我打開我的檔案,它就會說我想聽的話,會說那些讓我感覺良好、正派並非常滿足的話,那麼我可能會這樣做,”他說。“但這樣的機會對我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

哈佛大學亞裔歧視案一直牽動著我們的心,亞裔學生無論是在美國求學還是在美國就業、生活,都面臨著多重的阻礙。

但也正如文中萊弗裡想的,如果我肯定自己的能力,雖然我是個亞裔,但我的確是因為自己的實力進入的這所名校,那麼會給自己的心態帶來一定的平衡。

如果你對出國留學有疑問,都可以直接掃碼找我們的專業留學顧問小哥哥小姐姐們聊聊,完全免費哦~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5名哈佛亚裔新生自述:我是怎么被哈佛录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