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是否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復旦學者:「病得不輕」

英語專業是否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復旦學者:“病得不輕”

11月3日在寧波舉行的2018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發言說要全面整頓本科教學秩序。他說“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有人說專業是人才培養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話,這個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頭。因此,對不起良心的專業應該停辦了。”“要消滅水課,打造有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吳巖司長的講話不是憑空而來,在我國高校裡確確實實存在“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和“水課”,而且不少。

什麼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我認為有幾個標準:

1)這個專業的培養規格並不是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

2)這個專業的教學內容也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3)這個專業之所以存在無非是滿足自身學科得以繼續保留的依據;

4)這個專業之所以不顧需求繼續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無非是這些學生是教授能成為碩導和博導基本條件。

如果用“對不起良心的專業”這四個特點去衡量,那麼我們就會發現英語專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對不起良心的專業”。

目前,全國144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超過1000所設有以英美語言文學為主要方向的英語專業,在校學生總數超過60萬。除了外語類大學,師範類大學和綜合性大學,連農業、石油、海洋、郵電、醫學這樣的特色院校也都有英語專業設置。一個專業點的學生少則上百,多則幾千。我國每年產生的英語專業畢業生有近二十萬。

問題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這麼多研究英語語言或英語文學的畢業生?或需要這麼多英語基本功尚可,但僅有一點英美語言皮毛知識的畢業生?

就上海一地調查,僅有5%不到的英語專業畢業生是繼續攻讀英美語言文學或英語教育的碩士學位,其餘都到了金融、法律、商務等工作崗位,還有不少英語畢業生甚至就業到無需任何英語的崗位。調查還顯示,不少考入一般高校的英美語言文學的碩士生並不是真心要學英美語言文學的,而是無奈被調劑過來的,之所以違心讀英美語言文學碩士無非是為了一個學位。

英語專業是否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復旦學者:“病得不輕”

但是,儘管連年來英語專業進入就業的紅黃牌行列,各個高校外語學院還是樂此不疲,大量招收英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量引進句法學、語用學、認知語言學、翻譯學和英美文學等方向的人才以促進英美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他們不知道英語專業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危機嗎?不,他們很清楚。但是在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發展需要和國家與社會需要之間,他們寧肯選擇了前者:在犧牲學科碩士博士點,犧牲教授們的學術前途和犧牲學生的利益之間,他們寧肯選擇了後者。

實際上這並不是兩取一的艱難選擇。智慧的外語決策者完全可以改變英語專業單一英美語言文學、翻譯和商務的方向,把國家利益和學生利益放在前面,瞄準國家緊缺的新工科國際複合型人才培養,如醫學、工程、石油、農林、航天、信息等方向的複合型人才。

英語專業是否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復旦學者:“病得不輕”

問題是,英語專業人士必須放棄“英語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的片面觀點,接受英語就是一門汲取和交流專業領域國際前沿信息的工具的觀點。

問題是,英語專業人士不能借口培養新工科各個專業的複合型人才英語專業沒有合格的師資。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用英語教語言文學和翻譯是全英語教學,但培養新工科複合型人才不是全英語教學,而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即教學生如何用英語來表達醫學、工程和航天領域的內容,增強他們在這些領域裡的國際交流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完全可以轉型。

英語專業病得不輕。2018年教育部本科專業申報中,有5個學校的英語專業擬撤銷。越來越多的學校在自行停招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但也有一些有遠見的高校正在奮起自救,進行積極的轉型。如中國科技大學停招後,轉向在非英語專業的理工科學生中招收專門用途英語方向的碩士生,武漢工程大學正在開設英語+材料(+財經+營銷)雙學位課程。英語專業要成對得起良心的專業,要麼停辦,要麼轉型到英語專門通途方向,培養新工科的國際複合型人才——沒有其他路可走。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