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2014年4月22日,馬蜂窩創始人陳罡發了一條微博:“如果為去哪兒酒店寫正面評價,我們可以給您500元旅遊基金……這種誤導用戶的做法並不明智”,他還向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隔空喊話,“只有真實評價才能幫到用戶,這也是你我事業的根基”。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此時的陳罡意氣風發,他即將於兩個月之後,宣佈馬蜂窩的註冊用戶突破5000萬。

只不過外界不知道的是,在這5000萬用戶中,有多少是馬蜂窩官方控制的“殭屍用戶”,這些用戶根據公司的業務方向,去爬取對手的內容、抄襲對手評價,來構成自己的“遊記、攻略、問答等內容矩陣”。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馬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


根據乎睿團隊的報告,即使按照最嚴格的抄襲定義,馬蜂窩也有7454個賬號抄襲作假。

辜負1.2億用戶信任,馬蜂窩官方賬號造假

在我上一篇文章裡,直覺的以為馬蜂窩即使造假,也不會用這麼粗糙的手段,完全可以用運營手段,去誘騙真實用戶人肉搬運其他網站內容(比如寫一條評論返5元紅包)。但今天看到乎睿數據提供的原始報告,我錯了……馬蜂窩還真就是用這麼粗糙簡陋的手段去造假,去抄襲。

因為在這些賬號裡,有馬蜂窩官方掌控的賬號,最為明顯的,是“問答小班長”系列賬號,這些賬號編號從1到11,每個賬號都抄襲了點評、攜程、yelp等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內容。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這個是官方賬號“問答小班長11號”的抄襲、盜用記錄。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左側是馬蜂窩官方賬號“問答君”,他擁有八百多萬粉絲,是不折不扣的官方號。大家注意看,問答小班長11號下面的“官方賬號”標記,跟“問答君”完全相同,官方賬號抄襲確鑿無疑。

有網友評論說,為啥官方賬號不能抄襲別的賬號內容?

因為陳罡強調過,因為“只有真實評價才能幫到用戶,這也是你我事業的根基”。

總不能去哪兒的評價就得真實,他抄人家的評價就可以造假吧?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在我的印象裡,馬蜂窩的攻略之所以牛B,是因為網友都相信,這些攻略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耗費了無數的時間,走過了無數的地方,踩過了無數的坑,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因為他們替我們踩過了坑,我們才能繞過去,才能避免損失,這就是馬蜂窩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網站存在的根基。

如果他從網上隨便抄一個評價填上去,號稱自己真的吃過那個飯店,玩過那個景點,那他還有什麼用呢?

一篇攻略僅需10元 揭秘馬蜂窩上的奸商

在廣大網友的認知中,馬蜂窩的旅遊攻略是其內容資產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我在上一篇中也質疑,為什麼抄襲不去完善攻略,不去鞏固自己的核心資產,而去抄襲別人的餐飲點評。

事實是:因為馬蜂窩的這項核心資產遭到了不良商家的“圍攻”,官方反垃圾團隊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採取放任自流的方式。

黑奇士(ID hqssima)搜索發現,在淘寶、豆瓣、豬八戒等網站上,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買到“操縱馬蜂窩”的能力。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我在百度運用高級搜索,找到了那些被操縱的攻略: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在淘寶上,購買一個新註冊的馬蜂窩賬號僅需0.18元,購買一個L 3的賬號要0.5元,請人在馬蜂窩上發表一篇旅遊攻略,在攻略中放入自己的聯繫方式,這個價格就要貴很多,大約10-100元,看質量而定。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不良商家購買這些賬號之後,既可以用機器操作它來“頂”,讓包含自己聯繫方式的攻略排在搜索結果前面;也可以發表評論,在點評、問答中給自己的店鋪說盡好話。

根據乎睿團隊的報告,他們分析了493,487位用戶的1,579,178篇遊記,約7%的遊記雖然含有各種各樣的商家聯繫方式,被頂貼數量卻遠遠超過其他遊記。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難道用戶更喜歡廣告?當然不是。

那些給這些廣告攻略頂貼的,正是淘寶、豬八戒上買賣的馬蜂窩賬號,0.18元那種。

乎睿團隊從4,944,528條回答中統計出“頂”得最多的回答,排名靠前的不但被頂百十萬次,還清一色的都在回答與這些商家相關的問題或者推薦相應目的地的遊客去他們店裡消費。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被不良商家操縱殭屍賬號頂的最多的,都是有關三亞的吃和住。

這也和我們日常經驗相符,三亞是國內旅遊體驗較差的旅遊城市之一。(所以你看奸商們的競爭好激烈)

驚人巧合:殭屍用戶活躍之後,馬蜂窩拿到鉅額融資

乎睿團隊的報告指出,這7454個涉嫌抄襲的殭屍賬號,其活躍時間和馬蜂窩的融資節奏驚人巧合。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黑奇士查閱網絡資料得知,在殭屍賬號活躍的2014年前後,陳罡怒懟去哪兒網,隨後宣佈註冊用戶超過5000萬。

大約7個月之後,馬蜂窩拿到了高瓴資本、Coatue、CoBuilder、啟明創投共同參與的C輪融資,具體金額不詳,只是說累計融資過億。

殭屍賬號的又一個活躍高峰是2018年初。在此之前的2017年12月,馬蜂窩拿到了淡馬錫、厚朴基金等D輪融資,金額為1.33億美元。

看來是隻要賬上有錢,馬蜂窩的殭屍用戶就會活躍。至於其中有沒有啥關係,讀者您比我聰明,就不用我說破了吧。

如此賺錢:疑似在做內容農場 利用搜索權重來導流獲利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不管是馬蜂窩官方,還是不良商家,通過爬蟲爬來內容,拼接、洗稿弄成前言不搭後語的所謂“攻略”和“點評”,這個東西的意義到底在什麼地方,能賺錢?

深扒之後發現,不但賺錢,而且能賺大錢!

2018年4月,馬蜂窩創始人呂剛表示,“近兩年通過結構化數據、搭建自由行產品交易平臺以及最近推出的定製遊,已經實現了內容變現”

什麼叫結構化數據呢,結構化數據,簡單來說就是數據庫。把旅遊地、景點、飯店酒店之類,都輸入到一個數據庫中,只要遊記、攻略、問答等產品提到了這個酒店,就可以從數據庫中取出結果,展現給用戶,賣給用戶。(這段話是我猜的,如果不準確,請在評論裡提出)

以前,在2006年他們剛做攻略的時候,攻略就是文字和圖片,即使提到某個酒店,用戶也不能在馬蜂窩直接購買,還得去百度或攜程搜,才能實現購買過程。

而那時候的攻略,還是優質內容,所以搜索引擎給了馬蜂窩很高的搜索權重。

黑奇士在百度搜索,“自由行”、“旅遊攻略”、“三亞平民美食”等旅遊類熱門關鍵詞,馬蜂窩的搜索結果都排在前三位,能獲取到不少免費流量。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這個結果明顯是惡意SEO,商家微信直接展現在縮略語中)

既然權重高,那剩下的就是產生越來越多的內容,把搜索引擎的結果更多的導入自身網站和APP,讓用戶實現購買行為。

哪怕這些內容是爬蟲爬來、不良商家洗稿,也在所不惜,只要有內容就有流量,有流量有結構化數據就有錢。

這種賺錢方式,在行業內有個專業名字,叫做“內容農場”。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只要是UGC網站,例如頭條、百家號、知乎都面臨這種問題,需要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和精力與垃圾內容作鬥爭。

馬蜂窩不但不嚴格管制,甚至用“問答小班長”等官方賬號參與到內容搬運、抄襲洗稿中來。這種行為,肯定有問題的吧?

寫在最後:動輒要告媒體,法院是你家開的嗎?

自“小聲比比”和乎睿團隊引爆此次事件之後,馬蜂窩的第一反應是訴諸法律。

黑奇士搜索得知,這已經不是馬蜂窩第一次把指出問題的媒體告上法庭,早在2013年8月,中國網的一篇《在線旅遊調查:螞蜂窩遊記、攻略背後的商業陷阱》就曾引起其震怒,將其告上法庭。

一個殭屍粉0.18元,水軍撐起馬蜂窩百億估值


(中國網暗訪的馬蜂窩軟文報價)

但黑奇士並未在網上搜到該案的判決結果。

此次馬蜂窩再次告記者,訴稱“名譽侵權”,我覺得成功的概率也不大。

------------------

本文中的大量數據,來自乎睿數據團隊提供的報告,在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