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的「崛起之路」


歲月流逝,玩家老去,《王者榮耀》們崛起,或許我們不知道《英雄聯盟》的時代還剩多久,但我們卻深知,這段歲月代表著MOBA類遊戲從幕後走向臺前的光輝蛻變,奠定了電競文化的繁榮,留下了一整段史詩般的傳奇。

2006年,貝克、梅里爾等幾位來自“DotA: Allstars”玩家社區的資深用戶在洛杉磯創辦了一家名叫拳頭遊戲的公司,並開始著手製作第一款遊戲產品《衝鋒》。回到洛杉磯後,拳頭對其產品進行了一系列精心雕琢,換成了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英雄聯盟:命運之戰》

2008年,拳頭遊戲開始真正進入市場、尋找投資,相較於歐美傳統遊戲發行商,來自中國的騰訊更能理解他們的理念,對於騰訊而言,在嚐到了英雄聯盟的甜頭後,他們的腳步愈發加快。 在拳頭公司保留自身人事、研發、賽事等管理保持獨立性的基礎上,騰訊通過投資拿到了拳頭公司約22.34%的股權和中國大陸代理權,並在其後通過多次投資,最終實現了100%完全控股。


2010年的10月2日和12月5日,WCG和TGC的兩場表演賽,LOL在開始內測前用電競的形式宣告者一個市場霸主的誕生。2011年,隨著LOL品牌號召力的逐步提升,騰訊乾脆斥資2.31億美元收購了拳頭更多股權,持股增加至92.78%。這是兩家公司的關鍵交集。

10月5日,S2全球總決賽,中國戰隊WE、iG均為第一次參賽,但都遺憾地輸給了CLG.EU和M5。12月2日,IPL5決賽中,WE在幾乎杜絕偶然的雙敗賽制中脫穎而出,最終戰勝S1冠軍Fnatic拿到了世界冠軍。

在互聯網和直播平臺的推動下,LPL的觀看人數和版權價格每年水漲船高,從2011年的十萬級增長到今天的千萬級,成為了無可爭議的中國電競第一聯賽。 在這個黃金時代中,拳頭和騰訊兩家公司完備的賽事規劃和領先的職業體系,將LOL推上了電競的高峰。同樣,和他們一起締造神話的還有職業戰隊和選手們。

在2017年LPL夏季總決賽之前的洲際邀請賽上,RNG與EDG還不是對手,他們是代表LPL對抗LCK的戰友,加上OMG和WE戰隊,最終LPL賽區3:1,拿下了夢寐以求的冠軍。 S4系列賽,中國戰隊迎來高光時刻;OMG對陣S1世界冠軍FNC,完成基地50血量的絕地翻盤,成就一時經典,隨後他們又以3:0戰勝韓國戰隊NJS,一掃S2失利以來壓在中國隊伍頭上的陰霾。

時光迴轉,當年那個初出茅廬的天才少年UZI,如今也變成了不苟言笑的老將,奮戰在賽場的他依然寄託了很多玩家的希望,而從UZI的臉上,回想起這六年來發生的故事,不甘的吶喊以及身邊那些開黑的隊友,放佛一切都在昨天。 RNG的中單選手小虎曾表示,“我想幫Uzi拿一個冠軍!”在S7開始前,這群年輕人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全華班的故事仍在上演,而更高的戰場,也在等待著LPL。

再看看比賽的場地吧,這簡直代表著《英雄聯盟》的奮鬥史。從S1的“大網吧”,到2016年S6,來到NBA洛杉磯湖人隊主場“斯臺普斯中心球館”,再到今年S7的2008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電競的社會影響力伴隨著《英雄聯盟》及其賽事的成功也在呈幾何數增長,原本在主流觀念看來的“打遊戲比賽”,現在的規格已經和傳統體育賽事一般無二。


歲月流逝,玩家老去,《王者榮耀》們崛起,或許我們不知道《英雄聯盟》的時代還剩多久,但我們卻深知,這段歲月代表著MOBA類遊戲從幕後走向臺前的光輝蛻變,奠定了電競文化的繁榮,留下了一整段史詩般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