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11月4日,《吐槽大會》第三季如期歸來:池子當場脫了王力宏的鞋,李誕換了本書推薦,張紹剛到處讓人摸胸肌,王菊自嘲全身都是瑕疵,陶喆提著緊身褲唱高音,王珮瑜用京劇唱skr,飛飛說話還是卡,熱狗以前“不上綜藝”後來“改變自己”……這幾個來自不同的圈層的藝人因第三季《吐槽大會》而有了交集。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除了吐槽組合頗具看點外,《吐槽大會》第三季還新設置了隔屏吐槽,將吐槽與短視頻相結合,提前通過微博、微視等渠道徵集網友對主咖的吐槽視頻,此外新一季每期的Talk King也交由現場觀眾投票決定,以此加強節目與場內外觀眾、網友之間的互動。

《吐槽大會》由企鵝影視與笑果文化聯合出品。近年來,笑果文化通過線上線下佈局,已經逐步搭建起年輕態喜劇脫口秀產業鏈。隨著吐槽被更多年輕人所接受,節目的口號也變成“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繼續挖掘和傳達年輕人態度及價值觀。同時,第三季《吐槽大會》中,主咖的位置也調換至嘉賓席旁邊,舞美、主視覺都全然換新。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此外,《吐槽大會》經過第二季引入體育、音樂等行業的嘗試之後,第三季將向學者、商界等繼續延伸,據悉每期都將邀請到不同行業的專家加入吐槽,深耕圈層多元化,推動喜劇脫口秀的跨圈層傳播。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隔屏吐槽”強化場內外互動

基於觀眾越來越懂喜劇脫口秀文化

《吐槽大會》第三季較以往最突出的變化便是新加入了隔屏吐槽環節,即在主咖吐槽之前,以VCR的形式播放觀眾吐槽主咖的短視頻,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有網友@CY吐槽王力宏與成龍的關係,直言王力宏是“成龍的傳人”;成龍本人也參與了吐槽,雖然稱讚王力宏是個音樂鬼才,但也透露王力宏之前單身時不愛收拾東西,家裡一片混亂的場景。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隔屏吐槽使每一位愛好喜劇脫口秀的觀眾有機會與主咖直接對話,將自己的槽點“先吐為快”,若能被節目組“翻牌”,得以在節目中播出還可藉此獲得高流量的曝光度。同時,節目組通過隔屏吐槽的前期徵集,在微博、微視等社交、短視頻平臺上積聚熱度,在強互動的環境下拉長節目的傳播週期。

《吐槽大會》第三季從場內嘉賓之間的相互吐槽轉變為場內場外聯動,以此調動並滿足觀眾的參與感,主要在於喜劇脫口秀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儘管喜劇脫口秀引入國內的時間並不長,但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節目相繼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吐槽”這種交流方式,人們對喜劇脫口秀文化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在觀看節目時,觀眾不再單純只為了滿足自己對搞笑的需求,而逐漸關注到嘉賓在吐槽時所傳達出的價值觀及背後的意義。

例如,在上期節目中,李誕在吐槽京劇傳承者王珮瑜時說道:“瑜老闆,被稱為不聽京劇的人最喜歡的京劇演員。”引得觀眾一笑的同時,也傳達出當下人們對京劇的理解程度不甚了了,京劇的觀眾基礎及愛好者的數量越來越少的尷尬處境。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從被搞笑吸引到深入瞭解,越來越懂喜劇脫口秀的觀眾自然更願意親自參與吐槽。而當下,短視頻也已成為年輕人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兩者的結合更加符合年輕人的互動習慣。觀眾通過參與隔屏吐槽分享槽點,將加速喜劇脫口秀影響力的深度下沉和持續擴散,刺激“喜劇人口”不斷增長。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宣洩解壓、表達態度、社交狀態

“吐槽”更符合年輕人的價值觀

除了首開隔屏吐槽,《吐槽大會》第三季還將Talk King的選擇權交給現場觀眾,而不再依據主咖的主觀判斷,同時也將主咖的位置調至嘉賓旁邊,以此弱化主咖與嘉賓的距離感,使吐槽雙方更加親近。親近的人之間往往更能準確抓住彼此的槽點,張紹剛在首期節目中一語中的:“越熟悉的人扎得越狠”,這也是現在年輕人普遍的交流習慣。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基於對市場變化的洞察,《吐槽大會》第三季的口號也從此前的“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轉變為“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在口號變化的背後,也反映出吐槽的影響力不斷向下遊擴散,逐漸覆蓋到更廣泛的年輕群體。而吐槽之所以能夠被大規模的年輕人接受,還在於這種溝通方式更符合年輕人的價值觀。

藝恩數據顯示,《吐槽大會》第二季的用戶群體中,男性佔比66%,40歲以下群體佔比79%,這部分人群即將或正在經歷著人生中壓力最大的幾年,他們需要找到簡單可行的方法舒緩壓力。而吐槽本質上是一種宣洩方式,往往表達的是一些內心所想但不會當面直接說出來的內容。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隨著吐槽被更多人接受,人們之間的交流將變得更加簡單,這種幽默的“拆臺”式表達反而成為聊天聚會時的笑點擔當,同時又化解了尷尬。而在笑的過程中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解壓方式。

在解壓的同時,吐槽也用輕鬆的方式表達態度。比如在節目中,其他嘉賓在吐槽王菊時不僅調侃了她“美黑”、“偏胖”的個人形象,還談到她揚言要重新定義女團,卻被“火箭少女”拒之門外等。然而,在這些言語背後,觀眾可以聽出來嘉賓們對王菊堅持做自己、敢於重新定義偶像、衝擊主流價值觀的肯定。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同樣,王珮瑜在吐槽時直言自己身為一個女老生,常被介紹為“老女生”。但瑜老闆在將京劇與R&B、說唱、流行等音樂對比時,把說唱元素skr、流行歌曲等以京劇形式演唱出來亦顯示出獨特的魅力,表達出京劇雖傳承艱難但值得被更多人喜愛的態度。

此外,年輕人在面對不同的場合往往呈現出不同的性格,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當前年輕人普遍的社交狀態:對陌生人禮貌,對朋友言語“刻薄”,用吐槽的方式進行溝通也逐漸成為兩人關係足夠好的表現。在節目中,陶喆和王力宏這對好朋友在互相吐槽時都有接近各自生活的細節,因為他們彼此瞭解,在吐槽時既能揭開痛點,又清楚對方的底線,能更好地把握吐槽的尺度。

當下,年輕群體已經成為網絡視頻用戶的絕對主力,他們因為更強的互聯網基因、更深的互動習慣、更高的付費意願而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爭奪對象。吐槽這種溝通方式被更多年輕人接受也意味著喜劇脫口秀的生命力將更加持久。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吐槽”形式的認同感與日俱增

多元覆蓋推動吐槽跨圈層裂變

隨著“吐槽”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和下沉,明星們也逐漸正確地理解什麼是“吐槽”。“所有上這個節目的藝人明星中,我覺得這季嘉賓明顯比以往更瞭解節目了,不需要跟他講什麼是脫口秀,什麼是吐槽了,每個人掌握得都很努力,效果都很好,這是非常大的驚喜。”葉烽如是說。第三季《吐槽大會》的明星嘉賓,他們不僅擁有直面自己的爭議的勇氣,也會用更加適合自己的“吐槽”方式機智回懟。

比如本期節目的主咖王力宏,一直是顏值、才華、家庭各方面都完美的偶像。但在第三季《吐槽大會》的現場,陶喆揭開了他穿破洞襪子的習慣,完美人設有了瑕疵。看片會上程璐就曾透露:“王力宏很多稿子他都自己在寫,他一直在飛機上寫段子,跟我們交流,在群裡面發段子給我們,說老師這個好笑嗎,好像不太好笑,發一個很羞澀的表情。他知道這個節目是怎麼回事,所以我們一起發力,一起把節目做好。”節目播出後,王力宏的偶像“煙火氣”拉近了他與觀眾的距離,觀眾也會更加相信他堅持的節儉、環保並非空談作秀,而在身體力行。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之後,《吐槽大會》第三季還將邀請到陳喬恩、楊超越等明星擔當主咖,她們身上的話題爭議點和“吐槽”表演的呈現也是觀眾的期待點。

第三季《吐槽大會》試圖藉助各個圈層間的碰撞,來實現對嘉賓們的多面呈現。以首期的主咖王力宏為例,他身上的說唱、R&B、偶像、創作人、中國風等多元屬性分別匹配熱狗、陶喆、王菊、飛飛、王珮瑜。在各個專業人士和好友的嬉笑吐槽之間,觀眾對嘉賓們的認識會更加全面、立體,也會被引導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節目中的種種“槽點”。


《吐槽大會》第三季:一次強互動、年輕態、跨圈層的大膽嘗試


而對各個圈層的挖掘,《吐槽大會》也在不斷嘗試。此前,節目中已經邀請過馮瀟霆、林丹、MISS、papi醬、郎朗等不同行業領域的明星,第三季有意將圈層拓展到學者,文化、商界等多種行業,將在每期節目中都邀請到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與大家分享鮮為人知的行業背後故事。

在圈層不斷細分的當下,《吐槽大會》的多元化覆蓋也使更多小眾文化有了近距離接觸大眾的機會。同時,各領域的代表者跨界吐槽,也將推動第三季《吐槽大會》的跨圈層裂變,進一步擴大喜劇脫口秀文化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