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消費提示:工商提示這些「套路」雙11「剁手」前先要「避坑」

中國小康網訊 綜合報道 11月1日,“雙11”大促將正式打響,近百家大小電商平臺紛紛開展促銷活動,而電商平臺低價劣質、高價仿冒等問題成為了消費者關心和輿情關注的焦點。日前,中消協、工商局等紛紛發佈“雙11”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們留心網購陷阱,理性消費。

雙11消費提示:工商提示這些“套路”雙11“剁手”前先要“避坑”

十年前的雙11只是阿里為了迎合“光棍節”的熱點而造的一場電商大促,而如今已經成為國內現象級的商業盛事。天貓雙11的成長可謂一步一個腳印,2009年銷售額僅0.5億元,2010年銷售額飆升至9.36億元,2011年突破50億元,2012年突破百億,2016年突破千億,2017年達到1682億元,同比增長39.4%。2018年天貓雙11銷售額突破2000億毫無懸念,按照2017年增速,銷售額有望達到2300-2500億左右。

針對“雙11”電商大促期間出現的消費陷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出消費預警與消費提示,提醒“剁手”前先要“避坑”。

雙11消費提示:工商提示這些“套路”雙11“剁手”前先要“避坑”

陷阱一:預售商品謹防“退換”問題

預售成為電商引導消費、緩解系統壓力的促銷手段,然而部分商家在其預售的商品中以“不明朗”的方式明確不能退換、定金不退等。

為避免後期網絡維權帶來的諸多不便和週期長等問題,在網上選購預售商品時,最好點開細則仔細閱讀,或提前諮詢店家是否能退換商品。如果店家嚴格按照“預售規定”中的條款來執行,慎重考慮可能面臨的後果,然後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千萬別隻圖一時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雙11消費提示:工商提示這些“套路”雙11“剁手”前先要“避坑”

陷阱二:先漲價後降價,虛標原價

價格是電商促銷期間刺激消費的重要因素,電商以預售、定金、滿減紅包等各種促銷手段讓消費者“算不清”。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在“雙11”整個體驗週期內,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

消費者在提前購買“預售商品”時需擦亮眼睛,貨比三家,對於心儀商品,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促銷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實惠,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對於商家先漲後降等行為,積極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

陷阱三:贈品雖多,小心藏“貓膩”

購買商品附贈品,購買大家電送小家電。但贈品不在商家的質量保質期內,以贈品為由拒絕保修。

消費者在購買下單前,如有贈品附送的商品,要截圖保留商家宣傳的活動頁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諾發送贈品。法律早已有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沒發票,所以質保卡是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雙11消費提示:工商提示這些“套路”雙11“剁手”前先要“避坑”

陷阱四:慎點紅包、鏈接

紅包成為電商大促的標配,“雙11”更不能例外,這幾天紅包、代金券滿天飛,。然而,除電商平臺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紅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工具發佈紅包惡意鏈接,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戶的賬戶資金。

小心這幾種紅包詐騙,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可搶紅包不要信、與好友共搶的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拆紅包要求輸密碼是詐騙。

陷阱五:低價拼團或藏“貓膩”

部分拼團平臺充斥著質量差、以次充好、服務差的問題。由於一般購物金額不大,出現質量差、服務差等問題,消費者往往不會積極維權。

社交拼團用戶,“雙十一”期間參與拼團購物尤其小心幾類常見的拼團陷阱。一元拼大獎實為抽獎陷阱,商家為了騙取下載量;低價拼團實為獲取用戶隱私信息;虛假拼團鏈接可能帶有木馬病毒。

陷阱六:電商專供小心被“套路”

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應當區別予以認定“電商專供”商品。

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陷阱七:下單之後冒充商家客服發詐騙短信

這類短信仿照官方商家說的有模有樣,有的甚至準確報出買家的個人信息和網購交易記錄,迷惑性很大。

查詢官網官方信息。在撥打商家客服諮詢時,一定要仔細確認為其是否官方電話,以免上當受騙。

歷來,消費者購物都多少會出現消費不滿的情況。到了雙十一除了購物狂潮,也出現過退貨狂潮。我們在購物時,一定要理想消費,不要被低價商品所迷惑,遇到損害自身利益的購物時,要懂得依法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