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再「擴圍」,新機遇不只屬於上海|新京報快評

上海自贸区再“扩围”,新机遇不只属于上海|新京报快评

以點帶面,將有助於充分利用國際普遍遵循的規則與精神,極大地促進貿易量,並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的深化改革開放提供發展增量。

上海自贸区再“扩围”,新机遇不只属于上海|新京报快评

11月5日,一名參觀者在美國波音公司展臺體驗787機型的模擬駕駛艙。 圖/新華社

文 | 畢舸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在上海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

習近平提出,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個自貿區,面積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意味著上海自貿區將進一步擴容,這不僅僅是轄區面積的擴大,更是進一步發揮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主導作用,為上海乃至全國自貿區建設探索更多的創新模式。

包括上海在內的自貿區承載著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重任。改革開放四十年,上海利用自身的區位條件,逐步發展成為國際化金融、貿易都市,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很強的區域輻射力。

上海自貿區與國際接軌,本質上是主動應對國際經貿規則升級的挑戰。通過近年來容缺受理、聯動審批機制、負面清單等制度創新,推動政府管理方式的持續優化,降低企業審批成本,構建起一個開放、高效的貿易和投資軟環境,形成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

上海這幾年來保持較好增長態勢,也正是基於包括自貿區在內的一系列內源性和自發性創新改革在持續發力。

上海自贸区再“扩围”,新机遇不只属于上海|新京报快评

11月5日,媒體記者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聞中心工作。 圖/新華社

上海自貿區“擴圍”,意味著貿易自由化向廣度和深度拓展,以點帶面,將有助於充分利用國際普遍遵循的規則與精神,打破各種壁壘,由此吸引國際資本、技術、服務的進駐,極大地促進貿易量,並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的深化改革開放提供發展增量。

接下來,上海自貿區改革還將進一步大膽突破既有框架、加快創新步伐、把自貿區將打造成為新型國際投資貿易規則試驗區,在國際投資、貿易、知識產權等領域探索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體系,推動上海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和投資合作。

上海市有關領導提出,一方面要加強進博會和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聯動,爭取一些新的開放舉措,尤其是在金融創新、服務業開放等方面。另一方面,上海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各個部門的支持下,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展示交易保稅、展示交易購物的中心。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及上海的以上改革舉措表明,上海自貿區正迎來時代發展的新機遇。未來,上海自貿區將在中國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發揮更為積極主動的作用,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樣本。

□畢舸(財經評論人)

“好新聞,無止境”,應時間之約,新京報APP面世了。這是一個值得跟某信某音並排而立的APP,這是你最不可略過的媒體之一,歡迎下載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