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台票」?

汽車作為新的互聯網入口,早已成為BAT(百度阿里騰訊)的爭奪對象。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除了自有產品的開發,開放與跨界合作是三巨頭佈局車聯網的主旋律。這三家在互聯網應用等領域打的火熱的企業,誰能先搶到車聯網的“站臺票”呢?

1.阿里巴巴

在阿里巴巴參與汽車廠商的合作,最知名的莫過於它與上汽合資打造的“斑馬智行”,2015年雙方簽約合作,搭載該系統的首款產品榮威RX5在2016年上市,馬雲也為新車站臺。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馬雲認為,未來所有汽車都應該是清潔能源驅動、有無人駕駛以及智能化功能的產品。他舉例說到,移動手機加入智能操作系統後,80%的功能跟打電話、通訊沒有關係;他認為未來汽車80%的功能跟“交通”應該是沒有關係的。

不得不說,這是個“大膽”的想法。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馬雲說:“把汽車變成智能化、人性化的夥伴,這也是萬物互聯網時代的開始。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二三十年,希望能夠把機器變成人,也就是把機器加入‘靈魂’。”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以此為背景,後續阿里巴巴與汽車廠商的合作,多為車聯繫統的開發與定製服務,當然更具技術含量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也已低調展開。

2017年9月底,阿里巴巴宣佈升級操作系統戰略,發佈全新的AliOS品牌及口號:驅動萬物智能。新的操作系統事業部在IoT領域持續增加投入,面向汽車、IoT終端、IoT芯片和工業領域研發物聯網操作系統,並整合原YunOS移動端業務。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除上汽之外,阿里巴巴後續與多家汽車廠商簽訂了合作協議。跟神龍的合作是共同開發搭載AliOS系統的互聯網汽車,首款車型雲逸已經在今年9月上市銷售。

阿里巴巴跟長安的合作沒有說要共同造車,但也宣佈將在智能車聯網平臺、服務以及企業社交領域三大方面展開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極致的車聯網服務。另外,阿里巴巴和長安還將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人工智能、車載應用以及信息安全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今年4月,阿里巴巴方面回應媒體稱,首席科學家王剛正在領導團隊進行自動駕駛研究,至此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項目浮出水面。阿里巴巴自動駕駛選取的技術路線為L4(全自動駕駛),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是行駛由機器主導,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預。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該團隊研發下,已有車輛進行常態化路測,並具備了在開放路段測試的能力。目前還有幾十輛處在開發流程中。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團隊iDST曾在道路場景分割技術上投入研發。

該項目負責人王剛此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2017年3月,他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該團隊所在的實驗室目前隸屬於阿里巴巴負責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研究創新機構“達摩院”。

2.騰訊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近期馬化騰出席了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並對騰訊近年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探索和成果進行了總結。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據馬化騰介紹,騰訊正在研發車載微信,考慮採用全語音交互的模式收發微信消息,並且跟車載硬件結合,實現通過方向盤按鍵就能安全地收發消息。

近兩年來,騰訊在車聯網安全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據馬化騰透露,騰訊在安全領域有七大實驗室,其中科恩安全實驗室此前就發現了特斯拉和寶馬網聯汽車的多個高危安全漏洞,並基於漏洞實現了對車輛的遠程控制。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依託超10億月活用戶,騰訊具備了鏈接國內最豐富場景和產品的生態服務能力,還成為了汽車產業數字化助手。馬化騰透露,目前,騰訊已經與一汽、寶馬、廣汽、長安、吉利、東風柳汽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搭載“AI in car”騰訊車聯方案的多款車型已經上市銷售。

其中已上市車型包括傳祺GE3 530、東風風行T5等。

與阿里的AliOS車載系統相比,騰訊的車聯方案更輕,“騰訊不碰硬件,也不碰操作系統,在上層打造車的場景和體驗,與互聯網生態對接。”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搭載有廣汽和騰訊車聯繫統“AI in Car”的iSPACE概念車)

舉例來看,廣汽傳祺搭載騰訊車聯“AI in Car”方案的iSPACE概念車,在人車交互的場景智能方面取得了進展,能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包括通勤、約會、機場接送、購物停車、自駕出遊等,未來還會包含車況、汽車周邊等場景。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車主還將享受到“智能聽”服務,騰訊車聯“AI in Car”方案將基於十億級用戶畫像標籤,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內容推送,如QQ音樂、NBA現場直播等;還能夠在駕車過程中便捷、安全地收發微信和QQ消息,同時在接人碰面、實時行程分享、車友互動等場景能夠進行順暢社交。

未來騰訊將與傳統汽車企業共同打磨三項基本功:一是網絡連接能力,二是數據處理能力,三是安全能力。

“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正在拉開序幕。上半場的重點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方向是產業互聯網。”馬化騰表示,“汽車產業是騰訊進行產業互聯網探索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向來強調技術的百度,大約在5年多以前,也開始進入了汽車領域。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李彥宏近日在行業大會上表示,應該從2012年開始,百度意識到人工智能,因為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會逐步進入使用階段,會改變一個個傳統的工業。所以從2012年百度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改造百度的搜索引擎,以及一些相關的服務。

但是到2013年的時候百度發現,其實人工智能真正能改變的另外的一個大的行業是汽車行業。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在2013年百度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團隊,2015年的時候成立了自動駕駛的事業部。去年4月份百度宣佈Apollo平臺的開放,除了整車廠在投入無人駕駛的研發之外,也有很多創業型公司投入了無人駕駛的研發。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部分合作企業)

據介紹,今天的Apollo僅僅開放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生態,有接近130家的生態合作伙伴,包括整車廠,其他的Tier 1、Tier 2、芯片廠商、科研機構等等等都在使用Apollo平臺。其中不乏博世、寶馬集團等全球跨國企業。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今年7月份百度和廈門金龍一起合作的阿波龍迷你巴士,是全球第一款量產的商用的無人駕駛汽車。阿波龍現在已經安全運營了超過1萬公里,也載了超過1萬人次去體驗這樣的車。阿波龍落地在20個場景,到目前為止是零事故率。

李彥宏表示:“有了智能的車還不夠,汽車產業、智能網聯車這樣的產業是非常大的產業,涉及很多的環節,這些環節不僅僅包括車,也包括基礎設施,也包括路。”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李彥宏還談到了對於智能交通和智能駕駛產業的理解。在北京等大都市,交通擁堵一直是困擾城市的痼疾,每年因為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數以千億計,可佔到城市全年GDP的5%。

但隨著人工智能與交通的融合,擁堵會得到大幅度改善,智能信號燈、 自動泊車 、智能駕駛監測與疲勞檢測等技術的應用,能夠解決現代城市的“痛點”。

近期,百度與長城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在車聯網技術、內容、生態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來打造專屬車聯網服務,全面推動車聯網技術快速落地。

總結:

BAT爭奪車聯網“風口” 誰先搶到“站臺票”?


馬化騰在談及微信時曾說道,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騰訊通過微信搶到了一張“站臺票”。目前的車聯網、自動駕駛、新能源等汽車新技術發展,可以說正處於群雄逐鹿的階段,尚沒有企業宣稱自己已經佔據有利位置,或者真的有短期難以超越的優勢,“站臺票”尚未出票。

而對於汽車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的互聯網入口,已經吸引了不止百度、騰訊、阿里,還有谷歌、蘋果等跨國科技巨頭的加入,戰役才剛剛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