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劉熙載《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的風格形成,一如其人,有諸內見形與諸外,有諸裡則必形諸其表。故書法能夠寄託書法家的性靈,可以舒散懷抱,可以表現作者的聰明巧思,可表現其個性,更能夠展現作者的才學人品,所以,書法雖然小道,但足以恢宏才情,“醞釀學問”。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這裡,書法作品表現的是學(書法理論),是臨摹功夫。書法中呈現的氣韻和精氣神表現的是書法家的才志和學問。故胸中有書,下筆自然不俗,如蘇軾所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書法之道無非功力和學問,一個是字內功夫,一個是字外功夫。只有字內功夫就會成為“奴書”、“字匠”、“書工筆吏”。只有字外學問功夫亦或書法可觀,但畢竟少些書法的筆墨功夫和書法法度規則。書法的字內功是書法的理論和技法。書法的字外功夫則是學問和人品,二者皆不可偏廢。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字內功是書法的體,包括臨摹學習書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要素和條件。

一是書寫工具,要熟悉其特性和性能以及使用方法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書法首先要了解和學會書寫工具的使用,熟悉用紙用墨的技巧。

工具的使用技巧,主要包括執筆技法的執、使、轉、用。“昔時應春色,引淥泛清流,今來承玉管,布字轉銀鉤”,這首《詠苔紙詩》不僅表達了對苔紙的喜愛和讚譽,也體現了對“文房四寶”的尊重。用墨的度、量,就書法而言,用墨貴濃不貴淡。紙分生宣熟宣,一般情況下用半生半熟宣書寫書法作品比較適宜。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二是讀帖和臨摹,入帖與出帖的功夫。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臨摹離不開讀帖,讀帖是實現書法學習由感性進入理性的重要階段,是吃透消化作品的重要手段。讀帖使得我們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能夠做到“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果不能讀帖,臨摹的功夫就不可能不斷有所進步或提高,更談不上臨摹的形神俱似,惟妙惟肖和入帖、出帖。臨帖、摹帖、意臨和背臨是貫穿整個書法學習和創作全過程的書法技法功夫。而讀帖則又貫穿整個書法學習過程的每一環節。但這些在書法學習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技而不是道,道則是書法作品之氣韻和精氣神。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三是學習臨摹書法要得師法作品之神,創作作品同樣也以得神為最高境界。包括欣賞書法同樣也以唯見神彩為上, “深識書者,惟觀神才,不見字形”。

“學書之難,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得經典書法之神,要完成兩個工作,一是先得形,得形,上述兩條是基本功夫,也是的神得基礎功夫。二是得神。神在形準加上嫻熟的心揮手運時,神采自現。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書法之神彩,是多種多樣的,不同性格的書法家或取法作品的風格異同,都會影響一位書法作品風格丰神的形成。董其昌在《畫禪師隨筆》中說:所謂“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獨書道,凡事皆爾。書有他神,有我神。“我神”者,我寫我法,我寫我意,我抒我情,以我強烈的藝術個性,以我獨特的藝術理解,在藝術天地中馳騁我之才能,發揮我之特長,表現我之風格,是為“得神”。

書法的神彩美或境界,也是書法美學的範疇,書法美學是對書法藝術古今理論哲學化的理論研究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功夫的具體評判標準。一方面有利於我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本質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也對於我們書法的臨摹學習與創作提供指引或有極大價值的啟示。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字外功是書法的本,也是書法的藝術精神的本質體現。黃山谷論書最突出的就是一個“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書法要有韻和去俗,除了師法書法經典的,得書法經典之精髓之外,就是要靠廣博大學問來充實。如歐陽詢和現代的啟功等經典書法作家,都是大學問家,書法只是其大學問之一部分也。

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談到:梁山舟答張芑堂書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嘗見博通金石,終日臨池,而筆跡稚,則天分限之也;又嘗見下筆敏捷,而墨守一家,終少變化,則少見之蔽也;又嘗見臨摹古人,動合規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則學力之疏也。而餘又増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巻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絕倫者也。

天分、功力、オ學是書法成功之三要素。餘嘗見乏筆性之人,雖嗜書如癖,每用功於雞鳴燈影,終老而不以為倦者,其書卻無神韻意趣,此則天分之限也;餘嘗見天資極佳,下筆即有意思,燃只能枯守一家,而不能下功夫博採眾美,融會貫通,其書終不能變化而自出面目,此功力之限也;餘又見筆性即佳,,功力又足,雖然法度嚴謹,點畫周到,其書之格調,而終不雅正者,此才學不足也。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小人之態,睢盱側目,利口劍舌,鄙吝滿懷,自有一種惡俗之狀。君子之行,光明磊落,肝膽照人,自然正氣凜然有不可犯之色。

涉及到書法藝術精神同樣如此,人品書品端正者,一點一畫,自有一種清剛雅正,醇厚質樸之意;書格低俗者,一波一撇,自有一種矜張怒目,媚俗鄙野之態,故歷來學書以人品為第一。顏真卿,忠烈鑑日月之臣也,故其書剛毅雄,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歐陽詢,其書纖濃得中,剛勁不撓,似正人執法而折廷諍之風;虞世南貌儒謹,而學術淵博,論議持正,故其書氣秀色潤,意和筆調內含剛柔,蓋書如其人,誠非虛語也。

書法格調亦貴與書卷氣,何為書卷氣,所謂風雅之書溫養也,此氣非大學問者不可得。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學習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