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全面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 本報記者 覃柳鮮

一直以來,受自然和歷史條件影響,天等縣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緩慢,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發生率高。2015年,天等的貧困發生率為21.31%,在廣西貧困人口超過9萬的14個貧困縣中位列第9位,全縣有貧困村54個、貧困戶21907戶、貧困人口91073人,是廣西深度貧困縣和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天等縣採取一系列舉措,精準實施政策,通過培育特色產業、推廣“扶貧車間”、積極抓好惠民工程等措施,全面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戰。

大力扶持培育特色產業

天等縣有“五味”特色農業——酸(生薑)、甜(甘蔗)、苦(苦丁茶)、辣(指天椒)、香(八角),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辣”指天椒。當地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產出的指天椒香味特別濃郁、品質獨特,因此,天等辣椒醬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品牌優勢,天等也被稱為“中國指天椒之鄉”。

天等縣高度重視指天椒生產,打造了天等鎮、東平鎮等8個指天椒生產基地。作為廣西唯一的指天椒產品出口基地,天等縣每年出口幹椒50噸以上。甚至國內一些辣椒種植大省,如湖南、四川等地的加工企業,也從天等購買指天椒。從2010年起,天等縣每年都舉辦指天椒節,為本地企業與越南、老撾、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企業貿易往來搭建平臺。目前,該縣有辣椒醬生產企業6家,年總產值1億元以上。

天等縣創新扶貧模式,探索“扶貧+”模式,成功實踐出7種“扶貧+”產業扶貧模式。

該縣充分利用天等縣農村養牛、羊、豬等群眾基礎好、飼料豐富、養殖見效快的優勢,出臺實施特色養殖產業扶持政策,全面推進養殖產業升級發展,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經營,逐漸形成項目跟著政策走、貧困戶跟著產業項目走的新格局。先後引進北京華昊公司、大華公司、四野牧歌公司3家養牛企業,以及富鳳集團、德青源2家養雞企業和揚翔公司養豬企業,帶動更多貧困戶參與養殖。

截至目前,天等縣已建成養牛小區53個、養羊小區86個,生豬飼養量61.19萬頭,牛飼養量7.26萬頭,羊飼養量5.95萬隻;金雞項目累計投入10244.3883萬元,已正式投產。率先在崇左市推行貧困戶牛養殖政策性保險,已投入304.85(累計)萬元為11900(累計)戶貧困養殖戶26813(累計)頭牛購買保險。出臺《天等縣推動扶貧產業發展獎補暫行辦法》等文件,2016以來,累計發放“以獎代補”資金9342.2萬元,帶動2萬多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農產品加工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大眾公司等多家企業生產基地先後獲得了辣椒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甜椒無公害認證、無公害香米認證。

率先創建並推廣“扶貧車間”

天等縣是廣西勞務輸出大縣,常年有13萬人左右在外務工、創業。近年來,天等縣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多、有意願返鄉創業人員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的特點,積極搭建返鄉人員創業平臺,首創發展“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

目前,全縣因地制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推動產業扶貧、就業脫貧。圍繞“種、養、貿、遊、工”等產業探索發展返鄉創業發展型、園區企業擴散型、家庭作坊擴大型、外引內聯配套型、網絡平臺拓展型等五種“扶貧車間”發展模式。目前,該縣建立“扶貧車間”291家,其中加工類115家、旅遊類4家、養殖類127家、種植類43家、貿易類2家,已按標準完成認定90家。“扶貧車間”增加貧困戶收入的同時,又培養了農村致富帶頭人,形成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富一方”的扶貧格局。

同時,天等縣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和服務,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上級單位定點幫扶取得實效。出臺粵桂協作一攬子制度和實施辦法,簽訂了“扶貧車間”、教育扶貧、衛生計生扶貧等協作框架協議。其中,扶貧協作共利用粵方幫扶資金5180萬元,實施扶貧協作項目36個,現已完成26個,資金支出已超過70%;成功引入4家東部企業到該縣投資興業,帶動300人受益,其中貧困人口60人;幫助3368個貧困戶就業增收,解決599個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問題;推動雙方互派幹部及專業人才交流共計31人次,開展人才培訓13人次,接受社會幫扶捐助摺合528.2萬元。

積極抓好扶貧惠民工程

如今,在天等縣城,有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鄉鎮,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綜合文化站,大多數村屯建起了文化廣場,一項項惠民工程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也進一步提高了城鎮化水平。這是天等縣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縮影。

除了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天等縣還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加大投入,社會民生得到明顯改善。

為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天等縣先後投入4.6億元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徵地320畝用於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2018年9月,縣思源實驗學校已投入使用,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學生413人,搬遷戶子女學生328人。同時,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紮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同時,先後出臺《天等縣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天等縣健康扶貧“一站式”即時結算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著力推進“一站式”結算與各項醫療救助政策的無縫對接、互聯互補、統一監管,通過多渠道整合實現“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簡化了貧困患者的就醫流程。

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報銷比例在正常報銷比例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10%,確保全年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90%以上,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