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素描,革命國畫,只因爲沒有國際話語權說明中國畫領先世界

中國畫改良,一個是中國畫的繪畫技術,有沒有完整的繪畫性發育的問題,一個是正常的世界文化交流問題。

引進素描,革命國畫,只因為沒有國際話語權說明中國畫領先世界

從實踐看,自清朝,西畫就已經受到重視,特別是人物畫,山水花鳥似乎影響不大。西畫的技術成分,豐富了中國畫的完整表現力。

比如,能不能高度寫實,素描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技術支撐手段,所以,必須學。這一時期,屬於正常的常態學習。

引進素描,革命國畫,只因為沒有國際話語權說明中國畫領先世界

但是,近代的中國畫改良,盲目的把中國畫素描化,這也是一種失敗。比如說,只注重體積感,而沒有在繪畫語言上深化。所以,現代很多中國畫,只是毫無情趣的繪畫,距離藝術欣賞,給人以感染的內容少了很多。

許多人認為畫的東西越多,越能說明“藝術”價值越高。

其實,沒有近代激進的社會改良運動,素描引入中國畫,仍然是一種歷史必然,只不過會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而不是暴烈的政治化方式。

素描會不會成為中國畫必須引進的繪畫技法呢?

我認為這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素描絕不是繪畫技法,而是支持繪畫完善性的那些繪畫原理,例如透視,解剖。中國畫也有自己的透視解剖,但是沒有那樣嚴格和精確,

假如我們需要繪畫高度寫實的人物,按照傳統的繪畫體系,是無法達到那種素描原理裡面的繪畫邏輯假設的。

所以,我一直說,素描給中國畫的寫實性等於補課,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但是,素描似乎對中國畫的影響是有限的。

比如,中國畫的花鳥和山水似乎沒有素描更好。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素描並不利於山水和花鳥畫的創作。

早期如陶冷月也很素描地畫過山水畫,但是效果並不好。西方的焦點透視,在中國畫山水畫裡面是一個很大的侷限,根本實現不了中國畫是詩情畫意和自由自在的美。

事實上,假如沒有一百年前的那場中國畫改良,我們今天也會常態地學習西方繪畫的,包括引進西方的繪畫核心價值素描原理。

引進素描,革命國畫,只因為沒有國際話語權說明中國畫領先世界

例如,當代中國畫仍然在學習西方的抽象畫,據說,抽象畫是“先進”的繪畫,但是,這種即使是“先進”的繪畫,也是悄無聲息的在接受與融合之列,而不是高高在上了。

學習西方繪畫,在中國經歷了一次非常的常態。

我們已經非常清楚了:任何一種畫法,僅僅是一種繪畫方式,繪畫方式永遠需要創造。中國畫也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創新。

實際上,中國畫有遠見的理論家,早就提出中國畫並不落後,恰恰相反很“先進”,但是,時代潮流,錯的也是對的。

按照繪畫原理來說,中國畫在宋代早已完成“現代化”這個繪畫革命的任務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好。這就是解決了形象與抽象的合理性。

現代西方的繪畫,始終沒有把繪畫性作為一種美,因此,在繪畫的形象與抽象問題是,徘徊不前非常矛盾,這與中國畫,靈活地包容了形象與抽象應該說落後一千年,只是我們近代在經濟、政治、軍事全面落後的條件下,根本沒有發言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