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一詩里的雎鳩真是司馬鳥嗎?

關於雎鳩的解釋,我們還是先看《爾雅·釋鳥》,因為《爾雅》的成書年代大約在戰國初期,最晚也不會在秦代。《爾雅》這部書,基本就是為了閱讀《詩經》而著,它是一部類書。

《爾雅》對雎鳩解釋說:“雎鳩,王雎”。什麼叫“王雎”?一直到晉代郭璞才有一個說法雲:王雎“雕類。今江東人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不過,郭璞並沒有解釋,雎鳩為什麼叫“王雎”,後世學者引《左傳》雲:“雎鳩氏,司馬也”是說,雎鳩這個家族是一個宰相級的高官,我看這個說法,不是很靠譜。因為司馬不是王。

我以為“雎”應該是水鳥一族,其中“雎鳩”應該是體格較大者。“王”在《爾雅》裡的解釋,就是“最長”級別的意思。

《關雎》一詩裡的雎鳩真是司馬鳥嗎?

“王雎”應該就是最體大的一種“雎”。究竟“雎鳩”是哪一種具體的鳥。後世學者包括聞一多先生也有解釋。但我覺得,這些解釋已經並不重要。雎鳩,我們就把它看做是一種體格較大水鳥好了。

為什麼?因為《關雎》這首詩的第一段第一句用的是比興手法,原不在要描寫鵰鶚還是魚鷹,而是以這種水鳥的鳴叫求偶,引出詩人也有“君子好逑”之心。

《關雎》一詩裡的雎鳩真是司馬鳥嗎?

我們從《關雎》全詩看,這首詩的後兩段是對稱的八句,只有第一段是四句,當然,這也不是固定的,或者古人原來的段落劃分就是這樣的。即便如此,第一段的“起興”特點明顯,後面才是詩人如何去求“窈窕淑女”的具體行動。看來,詩人確實是“在河之洲”“好逑”淑女的,你看他,人家在幹活,他就在那裡欣賞人家勞動的美態,最後終於贏得了淑女對他真誠的感動,願意嫁給他。

所以雎鳩是什麼鳥,沒有那樣重要,當然後世學者願意研究討論,也不是什麼壞事。

《關雎》一詩裡的雎鳩真是司馬鳥嗎?

詩歌的標題,從《詩經》起就不是那樣嚴格。《關雎》這個標題沒有說沒問題。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概就是“雎鳩在鳴叫……”的意思。古人的詩,一般不是每一首都有標題,但作品是完整的。一般按詩歌第一句裡的字取標題。例如《周南·葛覃》、《周南·卷耳》都是這樣。也不知這種標題之法起於何時,起碼杜甫詩集裡的許多作品,原本並沒有標題,現在的標題,都是宋代以後逐漸編輯完整的。

“雎”和“睢”這兩個字,卻是容易混淆,但不是一回事,“睢”的古代讀音是“灰”。含義如你所說是“仰目也”的意思。如果按《關雎》這首詩的一般藝術手法來說,是不存在仰目不仰目的必要性的,所以,還是不必節外生枝。詩歌並不是沒有它的嚴密邏輯,而是非常嚴密,這一點,我滅絕不要忽視掉。

詩歌藝術本來就具有豐富的欣賞性的,但也不是所以情況下都能任意欣賞的。解決的辦法就是正確地比較,區別,然後選擇合理的意象。

(圖片來自網絡系美化點綴,與文章內容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