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胡同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紫禁城一葉知秋 今夜有點溫柔

後海夜晚的涼風 吹散你的憂愁

紅牆綠柳沾細雨 藏著她的回眸

讓我感到不捨的 是京城的溫柔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提到北京,你們最先想到的什麼?是氣勢恢弘的北京天安門?金碧輝煌的故宮?還是故事滿滿的西單?亦或者是北京經典特色豆汁兒?

其實除了這些,提到老北京的歷史和文化,就不得不提“衚衕”和“四合院”,它們最為直觀的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來到衚衕,走進老北京四合院,才能更好的觸碰到北京的歷史脈絡。

悉數曾經的北京,那一片片寧靜的湖、古老的瓦、飄動的柳葉是無論時光飛旋過多少個年頭,都不會改變的安寧,那是北京的根。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聽潭拓寺的詩鐘 看釣魚臺的秋

頤和園香山和鼓樓 怎麼走也不夠

在這座大大的城市裡 到處都是回憶

北京 忘不了的 只有你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標誌建築物之一,與北京胡同一起成為了北京民俗文化的代表,四合院是北京沉澱最深的文化之一。

北京四合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四合,四面的房屋用走廊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結構,中間是一個寬闊的庭院,作為娛樂休閒場所,人們可以在裡面侍弄花草、飼鳥養魚。

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了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印象中的四合院永遠有一個硃紅色的大門,上有門環,裡面上下兩道粗大的插栓,對於大戶人家的四合院來說那講究就更多一些了。一進與二進之間有青磚鋪就的甬道,甬道兩側種著鬱鬱蔥蔥的冬青樹;兩側的院中間分別終止了臘梅、丁香和松柏樹;二進過道是六扇開,與整個一間房屋同寬且上半截鏤空雕花直至房頂的木門,那叫一個氣派。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國子監邊書生風流 釣魚臺落葉堆成秋

走到後海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吧的門口

夜深遠方的燈光 車馬不息川流

故宮城下的爐火 一朝夢迴紅樓​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而要說到北京胡同,以前在書本上總覺得它們徒有好玩的名字,又長又窄,破舊而且擁擠,遠不如大街和馬路整潔有氣魄,白天車水馬龍,夜裡華燈串串,繁華熱鬧。

總妄想著自己可以回到那個坐在老式腳踏車的後面,穿行於北京老城區,伴著車輪嘎吱嘎吱的響聲,聽路旁小販的吆喝的年代。

“賣豆汁兒嘍”“炸醬麵!來了您吶”“糖葫蘆兒,一塊一串兒咧”,一句句,一聲聲,老北京城的生機盎然彷彿便從每一個縫隙滲了出來,擋也擋不住。

即使北京城如今早已成為了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即使摩天大樓上遍佈的光幕玻璃使人們目眩神迷,即使五彩霓虹包圍的城市日日充斥著動感和奔放,然而靜靜佇立在城中央那一片古老的矮房和小巷卻永遠不會脫離每一個北京人的記憶。

現實中看到之後卻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書本上看不到衚衕中雕刻著歲月時光的牌匾,看不到灰色磚瓦牆裡隱藏的歷史畫卷,看不到衚衕中炊煙升起時老奶奶滿足的笑臉,更看不到奔跑的孩童身上滿溢的歡暢喜悅。

老北京的衚衕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的文化

在過些年,可能北京的四合院基本慢慢都會消失不見,可能也就能留下點極品,讓有錢人住著,可總之那也算不上文化了,只能說中華民族的遺產正在慢慢的消失,然後再過幾十年,又開始向現在回憶過去拆城牆一樣,後悔推責。

許多人留戀衚衕,留戀四合院,留戀曾經擁有過的歲月,懷念鄰里情誼、大家庭般的溫暖。衚衕裡鄰里相熟,院落間緊密相連,天然形成了一種既熱鬧又和諧的人文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