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去美國以前,曾多次往返中美的朋友告訴我:“除了鈔票(信用卡)什麼也不要帶,美國的東西很便宜。”

對此,我半信半疑。畢竟,根據2016年的數據,2016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美元;2016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9192美元,美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倍。美國的物價怎麼可能比中國低呢?

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飛速提升。中國的GDP早已排在全球第二,遠遠甩開日本,正在不斷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從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上來看,中國依然還是發展中國家,排名在100名以後。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最近有人把中國和美國的物價進行了對比,發現同類產品美國的價格要比國內便宜,有一些要便宜好多。


先說說收入水平:


美國中等收入月4000美元,中國中等收入按月3500人民幣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算,相差10倍還多。美國無技術含量工種—收銀員的工作時薪在13-18美元不等,每週工作22天,每天8小時計算。這些基本無技術含量工種的月薪在2000-3000美元,屬於低收入人群。

據國家稅務局統計,中國個人所得稅繳費人群約5000萬,14億人口啊,就算再加上那些瞞報的灰色收入的等等,充其量也就是1億人那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中國大多數人還是低收入者。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再說美國和中國的物價:


穿的、用的便宜,吃的也便宜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好新鮮,這麼一大塊牛肉得有2斤多

在美國精牛肉4.69美元一磅,在中國45元一斤

1磅約等於0.9斤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美國的水果1元多

美國一般收入每月4000美元,水果在1美元左右一磅

中國月收入4000元人民幣每月

但基本沒有1元人民幣的水果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香蕉0.59元1磅


在美國如果很少去餐館的話,一家四口基本上食品(包括各種蔬菜,水果,肉類,魚等)方面的消費不超過500元一個月,並且基本上是想買什麼都行。


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


我昨天的購物清單,是芒果、香蕉、生菜、小蘿蔔、酸奶、麥片、番茄醬、大米,一共是21塊美金。假如是21塊人民幣,你在北京的超市裡可以買到什麼?也許只有三個芒果。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看清楚:一個LV包才257美金

一箇中國遊客到LV專賣店,指著三個包說,除了這三個,其他都給我包起來。

在中國是高端大牌的倩碧黃油,倩碧黃油一直暢銷的不得了,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

美國月收四千美元,喝杯星巴克2元,看場電影8元。

中國四千人民幣,喝杯咖啡35元,看場電影50元。

在中國一家三口生活月開支至少要3000元以上吧,還不是想買什麼就隨便買什麼吃,因為水果,牛肉,海鮮等現在太貴了。

在美國如果很少去餐館的話,一家四口基本上食品(各種蔬菜,水果,肉類,魚等等)方面的消費不會超過500美元一個月,並且基本上是想買什麼都行。

豆角0.77元/磅,一磅等於0.9斤。 中國豆角4元/斤。

美國一般青菜2到3元一磅,有的更便宜,比如中國現在青菜平均3到6元一斤。

不要再亂攪美元換成人民幣多少錢,別忘了人家美國是賺美元花美元,在美國消費不存在換人民幣之說。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小西紅柿0.99美元,月入4000美元,花1美元買1磅西紅柿,是不是有種白撿的趕腳。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108ml小盒哈根達斯打折10元10個,第11個免費,平時價格是4個5元。在中國冰淇淋30多元一個。

美國豬瘦肉3元一磅,中國豬瘦肉17元一斤。

在美國精牛肉4.69元一磅,在中國45元一斤。

在美國豬小排2.79元/磅,在中國,豬小排25元/斤。

美國雞蛋0.12元一個,中國0.8元一個。

豬肝、豬心、豬腳、骨頭之類,每磅價格都在0.50-0.99美元之間。

美國三文魚一磅7.49元。中國三文魚一斤109元,裝盒裡大約切成8片就25元。

在美國1.50元一隻熱狗外加一隻空杯子自己去倒免費飲料。飲料至少有10種。

美國吃份麥當勞巨無霸4元。在中國巨無霸20元。

美國月收入4000美金,買臺三星液晶40寸電視才800美金!看看國內,收入4000人民幣,一臺三星40寸液晶彩電約4000元左右。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美國專賣店34.99元,這個牌子在中國600元一條。

在美國進一次餐館,人均30美元可以吃到海鮮。

在中國進一次餐館,人均200元可以吃到海鮮。

iPhone手機,無合同的賣5、6百元一部,籤一年合同的幾十美元可以拿走

中國手機5000元一部。

從洛杉磯到紐約單程機票,平均價格140元(含稅)。

從北京到烏魯木齊一張單程機票,平均價格1500元(不含機場建設費)。

在美國購物特別放心,不管買中國產品還是其他國家的產品,質量都有保障,並且,服務非常好,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退貨或者調換,商家仍會熱情接待。

美國住宿的價格也不貴。我前後住了4個四星級或五星級酒店,網上預訂,每天的價格大致在90美元左右,不同的是,有的提供免費上網,有的要收費。住宿最便宜的是拉斯維加斯,當地的酒店之豪華令人驚歎,而價格卻非常便宜,意在吸引更多人前去旅遊、賭博。有意思的是,拉斯維加斯的酒店上網費用高,顯然是不鼓勵在屋裡上網的。

醫療、教育及生活費用

18歲以下的美國窮人家孩子,醫療費和教育費由國家出,家裡一分錢也不出。18歲以上,收入低的人國家給免費醫療。收入高的由僱主或自己買醫療保險。


美國有一個“免費”急診就診保障。這是最最後一道防線。在美國,任何人看急診都不用先付錢。看病,住院,開刀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事後由醫院找病人要錢,病人沒錢就記到國家的賬上。

在紐約認識一位陪女兒讀書的中國媽媽。她沒有美國身份。她在美國得了急性闌尾炎。住院手術花了一萬三千美元。因為她實在是沒錢,所以國家就付了。

在中國治療大病的特效藥,你會發現基本全是醫保不管的,一場大點的病沒個幾萬下不了地。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美國4000元一個月工資,不吃不用一年多可以買寶馬,不到5年可以買房子,中國的收入買房子車子你懂得,這裡就只能暗自桑心,淚撒一地了。

美國的通訊價格也便宜。在洛杉磯,一位華人朋友告訴我,每月25美金就可以隨便打國際長途。如果用一種卡打,從美國到中國,每分鐘只有幾美分的價格。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美國汽油的價格也比中國便宜,美國的油價以加侖計量,1加侖=3.785升(英國為1加侖=4.546升),折算以後,絕對價格也比中國略低一點。當然,中美油價不能簡單這樣對比,美國的油品質量更高一些;中國養車要繳納養路費等各種費用(養路費名義上取消,實際上換個新馬甲繼續留任,最典型的中國特色之一吧),而且,收費公路如林,逃都逃不脫。而在美國,絕大部分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都是免費的(美國的高速公路叫freeway,免費的,可謂名副其實)。

我在美國期間,從洛杉磯到聖地亞哥再到拉斯維加斯,平均每天都有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驅車在路上,沒有遇到一條收費公路(也難怪,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佔全世界70%)。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我所瞭解的幾所美國中小學,都提供早飯和午飯,兩頓飯都按照孩子的營養所需配置,是比較豐盛的,而兩頓飯一天僅收1美元。

美國的教育,從學前班一直到高中畢業是義務教育,是真正的全免費,孩子馬上讀三年級了,我印象中給學校每學期交的錢就只有1塊錢的文件夾費用,另外還有開學的時候自己需要買一些學習用品。政府對18歲以下的每個孩子給予每月400美元左右的補助金,當地叫做牛奶金。

對於老人,60歲以上的有1000美元左右的生活補助,65歲以上的老人則除了政府有補助外還可以領取自己的退休金。若是殘疾人,福利待遇更是超乎想象。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中美房價對比:美國工作3年住別墅,中國需百年。

根據近期中美兩國房價走勢分析,美國房價仍只相當於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戶均收入的4倍。中國平均房價目前超過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按單價來比較差別更明顯,中國住房單價是月收入的4倍,而美國則不到20%。

絕大部分美國住宅是2-3層的樓房,附帶院子、車庫,甚至游泳池,社區高爾夫場地也並不算稀奇。相當於中國的高級別墅和聯體別墅。美國房產商所經營的都是現房,三室兩衛房以上房型佔90%以上,用中國話說是大房型為主。且是裝修房,基本與中國的豪裝相仿。所以其房價應和中國的高檔裝修房進行比較。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房價,加州的就業機會多,房價就高。美國的房價以紐約為最貴,其他就是加州等地了,主要由就業、治安、環境、購買力等因素所決定。對亞裔美國人來說,距離學校近的位置更重要,因而,房價也會高些—亞洲移民更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看似簡單的物價對比,實則是一系列諸如體制、公共服務等因素差異化最好的體現。如果是你,你會考慮移民嗎,對此,您有何看法?

新移民對比中美物價,傷了誰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