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數為15393人,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這裡特別指出:我國的俄羅斯族實際上是俄羅斯人與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通婚的後裔(即華俄後裔),並且戶口上已成功申報俄羅斯族的這部分人。那麼,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恩和的俄羅斯族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是黃皮膚男人的智慧和藍眼睛女人的熱情造就了中國俄羅斯族,這也是中國多民族和諧共存的範例。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1689年以前,中俄兩國在外興安嶺、外貝加爾及額爾古納河流域一帶沒有較明確的分界線,邊境管理也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中俄雙方邊民可以自由往來。當時的額爾古納河充滿遠古的蠻荒氣息。從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始,清政府就鼓勵一些人口密集、生活貧困地區的百姓向東北移民,許多內地青壯年男人(以山東、河北為主)紛紛北上謀生,俗稱“闖關東”,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大的移民潮。其中很多人輾轉來到額爾古納河畔。闖關東的高潮是在1900年“庚子事變”後,清政府為了取得鉅額賠款,加重了國民的賦稅,橫徵暴斂,使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破產。加之清朝中、後期關內北方諸省出現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災害過後,往往是房屋倒塌、田地荒蕪,饑荒、瘟疫流行,人們只好把逃荒視為唯一出路,紛紛逃往東北。北洋軍閥時期,積極推行移民拓顯,關內特別是山東、河北的人民忍受不了軍閥混亂以及其他天災人禍,也紛紛逃到東北。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無獨有偶,在同一歷史時期,沙皇俄國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奉行“邊區俄羅斯化”的政策。從19世紀中葉開始,俄羅斯人大量流入呼倫貝爾地區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俄國流民仍然越過額爾古納河到中方一側採金、伐木,或墾荒種地和飼養牲畜。據史料記載,至1884年前後,僅在額爾古納地區越界盜採黃金的俄國人就達1.5萬人,同時形成了一個較為龐大的俄羅斯族群和村落。二是1900年東清鐵路從開工到運營通車,先後有大批俄國鐵路勘測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一般鐵路員工進入呼盟,隨後眾多工商業者湧進呼盟。三是俄國十月革命後流入的人員。四是1929年蘇聯實行農業集體化後,富農、富裕中農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對蘇聯推行集體化不滿的人也相繼越境進入,在此定居。需要說明的是:東方的移民屬於在本國範圍內的,遷移的目的是謀生,與俄羅斯有目的的武力對外擴張有本質的區別。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於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三四十年間,兩個巨大的移民流體在額爾古納河畔相遇。這些人分屬不同人種,在這空曠原始的地方,出於生存的考慮,他們悟出了鄰里之間,做朋友比做敵人更符合生存法則。中國闖關東的人中絕大多數是單身男人,他們生活在俄國人當中,經常與俄國少女接觸,加之他們不嗜灑,對女人體貼。在漫長的歲月中,中俄男女“始而相交以為友,繼而相愛以為婚”,最終形成了大規模的華俄聯姻,逐步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據《額爾古納僑務概況》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後,僅在額爾古納河沿岸嫁給中國人的俄國婦女就有1000多人。伴隨不斷的繁衍生息,這些華俄聯姻家庭的後代便被統稱為第一代“華俄後裔”。融合是新生,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遺忘。如今的額爾古納俄羅斯族後裔已繁衍到第四代、第五代。但已經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說俄語了,不過他們生活中還是保持了俄羅斯族的許多民族特點。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實現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從1953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進行民族識別。那麼作為56個民族中的一員,俄羅斯族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被識別出來的呢?或者說“俄羅斯族”這個族稱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被確定為中國俄羅斯族的法定族稱的呢?1953年在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自報登記的族稱多達四百餘種。這一年,在這些自報登記的族稱中共確認了38個族稱,這其中就包括“俄羅斯族”。那麼“俄羅斯族”這個族稱是怎麼來的呢?黃光學主編的《中國的民族識別》一書中說:“在新疆的民族識別工作中,對新中國建立前強加於俄羅斯人帶有侮蔑性的稱呼‘歸化族’,正名為俄羅斯族……”在同一本書中,作者又說:“‘歸化族’原本是俄羅斯族……人民政府為貫徹民族平等政策,消除民族歧視,便恢復了他們的原來族名,改稱俄羅斯族。”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那麼,“歸化族”又是如何來的呢?盛世才於1934年召開新疆第一次民眾代表大會,已加入中國國籍的俄羅斯人以“歸化族”的名義出席了會議。1935年,新疆召開了第二次民眾代表大會。會議對新疆各少數民族的劃分和稱謂做了具體規定,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案。其中,加入了中國國籍的俄羅斯人和其他歐洲人被冠以“歸化族”的名稱。由此可見,“俄羅斯族”這個族稱最初是由“歸化族”變更而來,而“歸化族”又特指在新疆加入中國國籍的俄羅斯人。當1953年俄羅斯族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時,它只分布在新疆,新疆以外的省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並無俄羅斯族。1964年進行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新疆以外的其他省區開始有人將民族成分申報為俄羅斯族,但人數十分有限。內蒙古額爾古納右旗1966年共有俄羅斯族3人。其後,這3人中的1人去世,因此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該旗僅有俄羅斯族2人。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然而,到了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額爾古納右旗的俄羅斯族卻由2人攀升至2063人。1982年至1990年僅有八年的時間,不可能依靠自然繁衍將其人口的基數由2提高到2063。這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實上,額爾古納右旗是中國具有俄羅斯血統的人分佈最多也最為集中的地區。新中國建立之初,額爾古納右旗共有人口12350人。其中,蘇聯僑民9491人,無國籍僑民308人。佔當時該旗總人口的79%多。從1954年開始的遷離俄僑運動中,生活在額爾古納右旗的絕大多數俄僑離開了中國。至1964年,額爾古納右旗只剩下俄僑1戶5人(不包括那些已經與漢族或華俄後裔結婚的俄羅斯僑民女子)。1956年以後,生活在額爾古納右旗具有俄羅斯血統的人的主體,已由純血統的俄僑轉變為具有中國國籍的華俄後裔。然而,從1953年開始的民族識別中,額爾古納右旗的中俄混血人卻被識別為漢族。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前,為了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和國家民委於1981年聯合發出了《關於恢復或改正民族成分的處理原則的通知》。按照中央精神,內蒙古自治區於1985年下發了《關於重視華俄後裔生產生活問題的通知》,其中第二條指出:“華俄後裔過去自報漢族,現在不少人要求改變民族成分,報俄羅斯族。”此項通知下發後,額爾古納地區的一些華俄後裔開始自願改報俄羅斯族。1989年,國家民委、國務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和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暫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決定暫停更改民族成分的工作。至此,俄羅斯族申報工作結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8年時間由2人攀升至2063人:中國俄羅斯族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