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德:渾沌的美神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種文化的精神中,都有美神的呼喚。美像真理的光芒一樣,不可能直接接近。真正的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無不敬畏她,因為唯美神可以救贖人類,引領人類走向未知,走向無限,走向光明,走向永恆。

——劉巨德

9月15日,清華美院劉巨德教授的講座——“渾沌的美神”于山東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開講,講座圍繞“渾沌不可改造”“渾沌呈內直覺”“渾沌無分別”“渾沌至善”四個方面展開。為到場的山東有關藝術院校的學生、青年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們,講述了他對美術創作和審美理念的獨特見解。講座由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濟南市文聯主席張望主持。



劉巨德教授引經據典,以《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渾沌”的故事展開,講述了他對傳統文化中美學原理的理解。“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劉巨德教授說:“渾,無分別;沌,環轉之意。渾沌即道的化身,藝術旨在替天行道。我今天特別想告訴大家我的體會,藝術不是模仿看得見的物,而是重在體悟、模仿看不見的道。”

劉巨德:渾沌的美神

劉巨德教授講座現場



接下來,劉教授結合自己的部分美術作品,進行講解賞析,讓現場觀眾得到充分的視覺享受和審美體驗。

首先,他認為,渾沌不可改造。

它是自然之道,我們只能去學習它、崇拜它、欣賞它、敬畏它,如果因為現實的理由去改造它,就會出現悲劇。尤其藝術教育,劃界線、立標準,跟潮流,仿他人,追市場,千篇一律,就會百病叢生。藝術家的天賦、天性、心性、智性、秉性,很多是天生的,是不可改造的。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窩清泉,老師旨在讓學生心靈的清泉噴湧。

真正的藝術家心中都有美神的呼喚,他們歇不下,常常奔跑在沒有終點的路上,為藝術而亡。美不可能直接接近,但可以感受到它的光芒。

常言說知識是力量,對於藝術,不一定是力量,和未知相比它可能是絆腳石,也可能是釀成悲劇之原因。只有“以知其所知去養其知之所不知”,“所知”才能突破自己的侷限而變得有意義。已知越多,未知的半經也相對越大。故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之古訓。

第二、他認為渾沌呈內直覺。

在渾沌心中,眼耳鼻舌之感官所知覺的一切,還屬於現象界,沒有進入對自然世界本質的體認。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從藝術的觀點看,看山是山,看山又不是山,世界上沒有逼真的形體,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虛構的形體,萬物都是各種抽象關係相互聚合的結果。現象界是一個龐雜紛亂的世界,眼耳鼻舌所感覺到的還只是一個千差萬別的零亂現象,掩蓋了整體統一的本質。正如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所言,我們所看見的一切現象裡沒有什麼可以停留下來的,我們的藝術必須賦予它崇高的永恆性。也像愛因斯坦所言:我們所觀察到的還不是世界。

第三、他認為渾沌無分別。

渾沌為整一,無分別,無界限,這是道的視野。“不同之同為大”,在渾沌心裡,萬物齊同,生命沒有高下貴賤之分別,生命無界。人們所以有貴賤高下之別,都由現實社會中的價值觀所造成。

藝術無國界,它們就像空氣一樣,是流動的,所有人都可以呼吸。國畫、油畫、壁畫、版畫,雕塑、陶藝也都是沒有界限的,就像一座大樓開著一個個的窗戶,裡面都是通的,都是以天地之理抒人性之情。

在藝術家眼裡,藝術作品的高下,不在於題材之大小,也不在於抽象、具象、寫實、變形、觀念、傳統、當代等表現語言之分別和工具材料之差異,重在以天地之理抒人性之情。藝術是探索生命的另一條路。藝術家憂道不憂苦和貧,惟憂藝道無“天心”。

第四、他認為渾沌至善。

藝術唯有慈善的心靈與目光才可以走進自然深處,發現自然,與自我相遇。藝術的“個性”產生於忘我的對“共性”的“道”的深刻理解中。善就是面對每一個生命,敬畏它,擁抱它,順其自然,才能夠真正看到它的美。嬰兒是美的,老人是美的,乞丐和美女一樣是美的,藝術的美是超越現實,超越社會,超越理性,超越自我,超越功利的。

美通於真,達於善,發現美才能找到真。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一個生命,他和主觀、客觀是平等的,在繪畫世界裡,主觀、客觀、藝術三者是平等的生命,藝術的誕生就是三者互動、互生、互長的過程。藝術不可預設、不可謀劃,既“胸有成竹”又“胸無成竹”,一筆落紙眾筆相隨。切不可讓主觀闖進繪畫,一切要順其自然,善待畫。這是敬畏藝術的創作狀態,畢加索稱“畫讓我畫”。

劉巨德:渾沌的美神

講座現場


講座最後一個多小時,劉巨德教授還與現場聽眾進行互動交流。就有關藝術的錯覺、印象派繪畫的特點、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繼承與創新等問題,為大家一一解疑答惑,令現場聽眾受益匪淺。

本次講座,是山東美術館對舉辦的“渾沌的光亮——劉巨德藝術展”暨“尋歸自然——鍾蜀珩繪畫作品展”的更深入的學術研討與挖掘,旨在為觀眾呈現更獨特、更豐盛的藝術體驗和享受。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