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廈門是很多旅遊者眼中的熱門城市,小清新、文藝範似乎成了這個海邊小城的標籤。隨著越來越多遊客的湧入,網紅景點日益濃重的商業氣味必然會被有追求的旅行者嫌棄。旅行者們更樂意發掘這個城市裡更深層次、更有內涵的東西。於是在老城區密如蛛網的小街小巷裡隱藏的有意思的小空間漸漸引起越來越多旅行者的關注。

“路燈計劃”共享空間

很多人知道沙波尾,很少人知道沙坡尾有個叫做“路燈計劃”的讀書共享空間,直到有一天一個叫做“如果愛”的電視節目裡出現它的身影才漸漸引人注目。

第一次來“路燈計劃”是朋友帶過來的,沿著沙坡尾一處蜿蜒的小巷往裡走,“路燈計劃”就在一個小巷盡頭的拐角處,如果沒有人帶路著實有些難找,如果你是走沙坡尾遊客線路,估計你會完美錯過,不會發現這個美妙的空間。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小巷牆上門的位置被刷成橙黃色,就像一束暖燈光從頭頂灑下來,旁邊是一道七色彩虹。旁邊的牆上可以看見幾行手寫的字:路等計劃,全年365天24小時不間歇全開放,純免費/不關門/不關燈,共享溫暖自由空間。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走進這扇小門是個意外的驚喜,簡單的小屋大部分牆壁保留了混凝土的原始風貌。牆上留言板貼滿了小紙條,都是來過小屋的人留下的心情。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書架上擺放著各類書籍,木質桌椅、零食、茶水一應俱全,桌子和簡易壁櫃上還擺放了鮮花,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文藝氛圍。最喜歡的是靠窗的長方形大桌子,和朋友一起圍坐桌邊品茗暢聊。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閣樓上的軟沙發可以三五好友小坐,或者書架上找一本喜歡的書,靠在沙發上可以很舒服愜意的打發掉時間。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房主擬定的“路燈守則”所有人都自覺遵守,大家都在努力維持著一種和諧默契,將這股溫情無言地傳遞給了更多人。即使是完全開放的場所東西沒有少反而多了起來,這個共享的空間常常能收穫不小驚喜:有人自己做了手工藝品,送到這裡與大家分享,有人把家裡的舊書捐到了這裡,還有人主動提供起了免費的茶葉、鮮花。在這個小小的溫暖空間實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生活空間,人與人之間缺失的信任重新被找回。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廈門市“路燈計劃”“亮”出一方共享空間,給需要的人一盞明燈、一點溫暖,無數陌生人走進這裡,不捨離去。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兒自由來去,只要在離開時物歸原位、清理垃圾,關好水龍頭,熄滅多餘的燈就行。如果喜歡你也可以來到這裡喝一壺茶,歇一歇腳講講你的故事談談你的理想。

記憶中的廈門影像

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總有或多或少、或清晰或模糊的記憶,如今廈門人無處安放的鄉愁有了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來自龍巖的視覺廈門創始人紫日一手策劃了這個影展,原來以為這個紫日是個中年大叔,沒想到見到的卻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年輕的紫日來廈門已經超過十個年頭,來到這座城市愛上這個城市,憑著對廈門歷史影像的執著,攝影作品中都是這個城市的身影,於是策劃了這個影展。被這個熱愛廈門的年輕人所感動,中華社區免費提供了影展場地。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廈門改革開放40週年”公益影展讓更多人瞭解廈門的鉅變,重拾我們心中久違的鄉愁,吸引了我的眼球。這處在在廈門老城區的小巷深處的小小展廳核心部分為1978-1995年間的廈門彩色老照片以及廈門40年間的新舊對比。推開這扇門,彷彿進入一個時光隧道,時光退回到40年前,這是一扇記憶之門,舊門牌、老照片,見證著廈門40年的變遷,帶著老廈門人回到過去,勾起童年時代的溫馨回憶。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想了解廈門老城,來鹽溪街吧,鹽溪街是廈門的文脈,這裡走出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彙集了眾多廈門文人故居,是一個值得你邂逅廈門的人文勝地的老城區,主人紫日歡迎你來這裡品茗、小聚,聊聊老廈門的故事。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共享經濟的時代,這些最值得共享

共享經濟時代的生活中常見的共享單車、汽車等林林總總看得見的收費共享,已經失去了共享的本來意義。除了這些物質以外的東西,這些需要用心感受的精神共享才是真正的共享,尤其彌足珍貴。

“路燈計劃”共享空間地址:沙坡尾22-5號

“廈門改革開放40週年”影像展地址:鹽溪街9-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