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大門,不僅走出了錢學森、蔡鍔,還走出了中國創業板首富!


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在其120年薪火相傳的悠久歷史中,校門也經歷了數次變遷。圖為1906年前的南洋公學校門,中國近代軍事家蔡鍔就曾於19世紀末就讀於此。

1906年,學校改隸郵傳部,更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圖為1906-1911年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校門,期間,國學大師唐文治擔任監督,接連創設鐵路、電機兩個工程專科。其中鐵路專科是學校歷史上設立的第一個工程專科,也是中國近代高等學校工程專科教育的發端。

1912年民國成立後,學校劃歸交通部管理,遂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圖為1912-1921年間的學校校門,古樸牌匾下曾走過無數發奮讀書、立志報國的仁人志士,當時的交通大學校長,是清末舉人葉恭綽。


1920年,葉恭綽以"交通要改,亟需專才"為由,提出將部屬的四所學校: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道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以南洋為中堅"合成一所學校。次年,四校合併成立交通大學。圖為1922-1927年交通部南洋大學校門。

圖為1928-1935年間交通大學校門,路旁樹枝枯槁,屋簷像是落了一層薄薄的雪,或許這是個冬天。年輕的錢學森從校門經過,抱著厚厚一摞書,在雪地上留下淺淺的足印。1934年,畢業後的他去了美國深造,或許此時的他未曾想到,直到20年之後,他才掙脫美國的重重阻撓,實現歸國夙願。

圖為1935-1942年間交通大學校門,之前的牌匾消失了,一座古式建築物取而代之。1940年,年輕的王安踏出校門,與大學時光轉身揮別。後來,他留學哈佛、創辦實驗室、成立電腦公司一氣呵成,公司遍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也成了享譽世界的“電腦大王”。1988年,美國國家著名發明家紀念館把王安列為與愛迪生、貝爾等人齊名的美國第69位大發明家。


1956年,隨著中央的一聲號令,交通大學大批知識分子告別上海的“十里洋場”,乘上那趟開往落後西部的列車,在這個曾經只是廣袤麥田、不時有野狼嗥叫的地方,用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建起了可容納萬餘名教職員工的校舍。自此,交通大學主體在祖國西部紮根。圖為1956-1958年間交通大學校門,門楣上方迎風而立的五顆紅星,詮釋著交大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堅毅誓言!

1956-1959年,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仍是一所大學,由統一前往西安的校領導班子統一領導。1959年,國家將兩部分反別獨立建校,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圖為1958-1968年間西安交通大學校門,可以看到學子成群結隊、興高采烈,白襯衫、藍布褲似乎成為那個代知識分子的標配著裝。

圖為1968-1992年間西安交通大學校門,“交通大學”四字出自毛體。二十多年間,從這座大門走出了眾多優秀學子,他們成為帶領祖國各行各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蒲忠傑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這裡度過了六年青春時光,還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張月娥。碩士畢業,蒲忠傑赴美深造,後帶著技術回國創業,成為2009年中國創業板首富。反哺知恩,2018年,他與妻子向母校捐資一億,創下西部高校單筆資金最高的校友公益捐贈記錄。


圖為1992年直至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門,歷經漫長時光的洗滌,校門的樣子似乎沒變,卻在細節中透露出一所百年院校的滄桑與厚重。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與學校合併,西安交通大學實現新世紀的騰飛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