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里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來到位於廣東東北處的南雄市

這裡是廣府人尋根問祖之地

在南雄的珠璣古巷

便有來自159個姓氏的上千名住戶

古時各地移民由北向南而遷徙

梅關古道來到南雄定居下來

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個宗族

隱藏於古巷裡的那些宗祠中

又蘊含著多少遊子的鄉愁呢?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01

古道梅花盛開的時節,沿著這條鵝卵石鋪就的道路,盛裝打扮的新娘緩緩走出位於南雄珠璣巷的李氏祖居。她將被新郎抱著,走進鍾氏的宗祠,拜完天地,然後離開這條生於斯,長於斯的巷道,一如他們的先祖們。這條時光流轉的小巷裡,有難以計數的人走出去,繼續南遷,甚至漂洋過海。

“你姓葉嗎?”當我在珠璣巷葉氏祖居門外徘徊時,七十多歲的葉昌青推了推老花鏡,友善地問。“我姓餘。”“餘家的祖居往前走,走到巷子盡頭,沙水河邊。”這樣的場景,在珠璣巷重複上演了無數次。一年之中,有超過 10 萬人回來尋根。他們通常會走到宗族祖居前,點一串爆竹,宣告“我回家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祖居連著祖居,珠璣巷是無數嶺南尋根問祖之地 攝/餘婷婷

這是一條悠長寂寥的古巷。黃昏的柔光裡,老人放下門板,點亮門口的燈籠,那背影,既從容又孤獨。我是逆著古代中原文化經梅關古道進入珠三角方向,到達珠璣巷的。古代到這是走水道,如今,從廣州到南雄,早就沒船可坐了。它的確是落寞了,在歷史的長河中,站成了一個回望的姿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開鑿梅關古道的張九齡可能沒有想到,千年之後,自己的詩竟成了珠璣巷的讖語——這裡何其盛產遊子。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珠璣古巷 攝/吳丹

珠璣巷原名敬宗巷。據傳唐敬宗寶曆年間,敬宗巷孝義門人張昌,七世同堂,朝廷聞其孝義,特賜予珠璣絛環,為避敬宗廟諱,就將敬宗巷改名“珠璣巷”。張氏故居仍在珠璣巷,然而,這位在位僅兩年的皇帝幾乎乏善可陳,年僅 18 歲的李湛被人合謀殺死於內室。

事實上,珠璣巷興盛於唐敬宗即位百餘年前。當時,為了實現政治控制,和隋煬帝修鑿京杭大運河一樣,唐玄宗委任張九齡拓寬大庾嶺梅關,把一條崎嶇難行的山徑開通為能通車馬的大道,連通中原與嶺南。

梅關道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南北交通頓時通暢,緊靠梅關道的珠璣巷也夾道成鎮,古代稱沙水鎮,是南來北往旅客的歇息地。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南下的趕路人從大庾嶺過梅關,再走 25 公里路到珠璣巷,正好是一日腳程,恰好在日薄西山時分抵達珠璣巷。北上的趕路人從南雄起程行 15 公里到珠璣巷,如果當日上梅關,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過大庾嶺,因而也暫住下來。

所以從盛唐開元而下,尤其是明、清時期,南來北往路過珠璣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數千”,直到清末粵漢鐵路修築之前,珠璣巷依舊興盛非常。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原寫的並非今日所謂的江南,而是梅關古道。地處嶺南,春汛最早,梅花從這裡,每年一次“北伐”。嚴冬將近,護道的梅花盛放,疏枝墜玉,一片香雪海。不知是不是花也知鄉愁,南嶺為界,嶺南嶺北梅花又各不相同,南枝花落北枝始開,自古稱異。

北宋時期,蘇東坡謫遷惠州,過梅嶺時,曾手植了一棵樹,六年後遇赦返京時,再次經過此地,逢嶺上老人,感慨萬千,作詩曰: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蘇軾《贈嶺上老人》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02

廣府源頭出珠璣,珠璣巷是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遠不止過客雲集的驛站那麼簡單。

在漫長的巷道上徜徉,一百多個不同姓氏的祖居一字排開,一層的黃泥房子,有些陳舊了,屋瓦相連,中間隔一段便設有一道城樓,飛簷翹角,頗具氣勢。從門口往裡一戶人家看去,後院幽深,不見底。

一公里多長的巷道,走到盡頭便是清淺的沙水河,兩株千年古榕樹,立在水畔,沉默、安寧,等待歸人。河的左岸,是一字排開的新建宗祠,右邊是珠璣巷的另一段。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珠璣巷的門樓 攝/餘婷婷

當年多少人從珠璣巷離開,後人又回到這裡尋根

姓氏也許是中國古代僅次於四大發明的智慧。珠璣巷儼然是姓氏博物館。有學者統計,從珠璣巷遷出,到珠三角開枝散葉的共有 175 個姓氏,子孫後代已累計繁衍了千萬人。每一個細小支脈的歷史,都被詳細地記載在族譜裡。“舉目只看梁氏匾,回頭還見郝家碑。”足見當年的盛景。

我曾走訪珠三角地區的宗祠,每每驚詫於那些近乎頑固的族譜,每個村落、每個姓氏、每個子孫,無一遺漏,靜水流深,波瀾不驚地,把歷史的邊角料都保存下來。

通常情況下,人來人往,需要各類物資供應,容易形成繁榮的商品經濟,進而形成商埠、市鎮。珠璣巷亦然,先民們遷入嶺南,在珠璣巷邊開設商鋪,並開荒南野,暫居下來。也許還有一層原因,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珠璣巷是梅關過了第一站,離得近點,再近點。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珠璣古巷上的商鋪 攝/吳丹

最早的珠璣巷居民,可以追溯到先秦,始皇南征,平定南越之後,將嶺南納入中國的版圖。許多南征的秦兵就在當地留守落戶,為了解決這部分人的婚姻問題,秦皇又發派了 1.5 萬名女子,他們就成為嶺南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移民,其中一部分人留在今天的南雄珠璣巷附近。

安史之亂後,五代紛擾隨之而來,中原不時鼎沸,處於戰亂中心,因而在很長時間內,嶺南成為幸運的“避風港”。史書記載,南雄、韶關等地的人口數量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短期的激增,這無疑是難民流入的結果。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古巷裡的某個商鋪 攝/吳丹

說到珠璣巷,不得不說客家人,他們在南遷人中佔絕大多數。客家人的故鄉在中原地區,因遷徙而形成一種特殊身份,自稱“客家”,因為他們心裡的故鄉,遠在黃河畔的汴梁。

餘秋雨先生的《五城記》中這樣描述開封:“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眼間依然器宇非凡。”

開封城內,也有一條古巷名珠璣巷,與南雄常常並提。

遷入珠璣巷的異鄉人,後又繼續南遷,原因不一而足。據歷史記載,珠璣巷也曾幾次三番被捲入戰火。當然,也許是因為人口增多,耕地不夠,祖先們必須去開拓新的生存地,一進一出之間,將文明的火種帶到更遠的地方。

臺灣詩人邱湘雲曾這樣描述祖先的南遷: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03

粵漢鐵路通車之後,梅關古道便失去要塞的地位,近代人向嶺南遷移,則以北方鄉村的年輕人,乘坐火車,湧入東莞、深圳、廣州的工廠為主要形式。

蒼苔掩映,古梅護道,珠璣巷的價值依舊不可估量,那段厚重的歷史,有解讀不盡的意味,也引人重新思考宗族、祠堂的價值。

宗族和祠堂,是任何對中國鄉村有興趣的人所繞不開的。在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中,威嚴的宗祠,是鄉民精神的寄託空間、共同生活的維繫之所,家族的規訓甚至可以替代法律訴訟的實質仲裁。這是西方人所不能想象的。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一戶人家逢喜事,鞭炮留下了一地的紅紙屑 攝/餘婷婷

弗里曼等幾位美國學者在《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記錄了一個細節,“北李的男人們帶著食物和酒到南李的祠堂中,在南李創始者的木牌前磕頭敬拜”,而後者作為酬答,也派代表到北李祠堂中敬拜。這兩個敵對的家族,卻在宗祠中表現得極其友好,美國學者們有些吃驚,稱之為“表演”。

在中國,家與國常常並稱,家庭是一個國家的最小單元。政治、宗教、經濟的功能全部可以由家族承擔。凡是政治、經濟、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長期連續性的,不因個人的長成而分裂,不因個人的死亡而結束,於是多個家庭便以血緣為紐帶,形成氏族,氏族本是長期的。宗族禮法、社會倫理,也將人心拴在氏族之上,形成共同體。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古巷裡的楊氏宗祠籌建聯絡處 攝/吳丹

宗族和祠堂,才是中國人真正的宗教信仰。據梁漱溟援引民國學者王鴻一先生的觀點,宗教即解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問題,中國人則以家族之三世,行宗教解決之道:過去的信仰依於祖先,現在的安慰寄於家室和合,而將來的希望則寄託於兒孫。祠堂裡的對象雖為逝去的先祖,然目的卻在作用、影響生者和看不見的未來之人。

清朝年間,一名順德人過珠璣巷,不無感慨道: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踏上古道的今人,心境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任何年代,我們始終需要一個原鄉,那就像我們的胎記一樣。也許是時候平靜反思、保持敬畏了,那些曾經被我們棄若敝屣的事物,是否真的如此?而當我們重新尋回之後,是否只能將它們擺進博物館的櫥窗?

否則,那些奔走在鄉村與城市之間的人們,遲早會疲憊地發現,自己成了飄蕩在大地之上的浮萍。

在珠璣古巷和梅關古道上徘徊

彷彿自己成為了古代某位匆匆的遊人

看著路途上盛放的梅花

是否會聯想到詩人王維的一首詩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而古巷裡的一切仍然在延續著

姓氏宗祠也佇立一旁

似乎等待著遊子們返鄉認祖

等待著一次珍貴的團聚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END—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素材來源丨本文摘自文旅中國叢書《鄉愁裡的廣東》,作者許偉明、餘婷婷,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原標題為《梅關古道:客從珠璣巷裡來》,作者餘婷婷,攝影餘婷婷,部分圖片來源於吳丹、南雄市人民政府官網。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鄉愁裡的廣東(十四)丨千年古道路滄桑,客從珠璣巷裡來

今日話題:你瞭解你的姓氏的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