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山間殘雪草爭春,歸來說與待花人”

禪認為“無即是有”,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 ,即是人對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種含蓄的精神氣質體現。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玄關處的木雕是淘來的舊時門頭,雕刻不算精細,亦有一番趣味,像是刻畫的一個師父與弟子游學中的故事。玄關牆壁的畫,原出自一位朝鮮藝術家,太陽、雲、水、岩石、山脈、松樹、竹子、真菌,龜、鶴和鹿,在亞洲文化裡被認為都是長壽的象徵,色調濃厚,筆觸精緻,與粗糙質樸的手工陶罐相組合,我們償試用亞洲多元素文化融合,塑造帶有情感溫度的居住空間。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位於一個公園內,疊墅園林景觀清雅宜人,一呼一吸,一吐一納間亦可感受到自然的韻律,“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發現無所不在的美,就是生活美學的起點“,我們將從“起點“開始,將自然大美引入生活,尋找生活的本質,同時將禪意美學匯入其中,在自然詩意,清淨恬淡中感受到人生的哲學與審美趣味。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在東南亞文化中對佛的情感不僅僅是信仰,無論是現世安穩或是戰亂流年,那一抹微笑就是希望與力量。蔣勳在《吳哥之美》所寫到的戰亂中的人們,佛與他們的意義,就是那一抹安詳的微笑給予他們活著的勇氣。 “一切的表情一一成為過去,彷彿從汙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蓮花,那微笑成為城市高處唯一的表情,包容愛恨,超越生死,通過漫長歲月,把微笑傳遞給後世”。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客餐廳相連的坡屋頂設計,鋪以質樸的編制牆紙,給人置身度假的輕鬆舒適感,餐廳的陳設延續了隱逸的自然美學,樹林裡搬回來的樹墩,稍加雕琢,配上一塊通透的玻璃便是一張桌,粗獷的麻,花瓶裡隨意的樹枝,配以精巧的餐具及雕塑,這便是我們心中不受約束的度假和自然美學形式。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茶文化發源於中國,而將禪茶集大成者的確是日本的茶道,唸經坐禪是修行,茶道亦然,茶道集禪,建築,室內,花道,烹飪等各種學科為一體,之前讀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修”的傳記,畢生對茶道和對美的追求已然是一種執念,最終死於權勢與嫉妒的劍,卻終不悔對美的追求。這一室的清雅與茶香,便是我們對禪茶的追求和對自然妙趣生活的期寄。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這個別具一格的玄關櫃讓人有點小興奮,精緻筆觸,將王者的靈氣和悠閒慵懶的狀態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既可以感知力量,也沒失去度假的態度。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整個主臥的設計清雅而朦朧,沒有跳躍的色彩,只有舒適的灰,隱逸的青,床背後的山水畫既精緻又縹緲,似有形卻無形,營造出一個休閒舒適的禪意美學空間。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有月無雲枯無味”,比起萬里無雲天空下的滿月,層雲掩映下的幽靜之月更惹人憐愛。這亦是一份禪意,也是亞洲文化對含蓄美的青睞。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不算大的地下室,純淨的白麻,水墨般的案几,藤的圓潤,每一個物料,都是用心組織的畫面,舒適成為空間唯一的語言。

東南亞風格——詩意棲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若身在世外桃源,心卻雜亂,亦不能自得,內心的平靜才能感悟到生活的大美,美,不拘於任何形式或符號,這便是一種禪意,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們逃離不了都市,卻可以用心塑造屬於我們心靈深處的世外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