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假裝自己被驚呆了

美國利率和收益率問題是討論了一年多的話題,但市場卻猶如一部線索越來越多的恐怖片一樣,假裝自己被驚呆了。

最近幾天,通貨膨脹有所抬頭的跡象和國債收益率的攀升使美國股市投資者紛紛奪路而逃。美國當時時間週四,美股大幅下挫,道指收於23,860.46點,下跌1,032.89點或4.2%;標普500收於2,581點,下跌100.66點或3.8%。納斯達克指數收於6,777.16點,跌274.82點或3.90%。標普道指同時確認陷入技術性回調。

在美股再次“狂瀉”後,亞太股市也哀嚎遍野,日韓重挫,而中國A市和港股經歷了兩年來最糟糕的一週。截至北京時間週五收盤,滬指收報3129.85點,創近八個月新低,跌4.05%;深成指收報10001.23點,跌3.58%;創業板收報1592.51點,跌2.98%。本週,滬指跌近10%,創兩年來最大周跌幅。

關於美股

下週或將是近年來美國市場最不平靜的一次,而兩個有關通脹數據的重要解讀可能有助於判斷股市是否會開始穩定,或是否會再次出現波動。

路透認為,如果美國勞工部下週公佈的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都高於市場預期,那麼股市將出現更多拋售和波動。

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美國2017年12月CPI同比上漲2.1%。路透預計本月將維持該數據。

“如果我們得到一個高的CPI數據,那麼市場將增加額外的不確定性,但如果我們得到一個溫和的、低於預期的數據,可能債市收益率下降,股市反彈。” Albion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資官兼首席分析師Jason Ware說。

本月,股票市場對通脹高度敏感。本週早些時候發生在美國股市的拋售行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2月2日美國月度就業和工資報告引起。報告顯示,1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2.9%,創2009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

工資上漲推高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至接近4年新高的3.0%大關,從而削弱了股市的吸引力。投資者擔憂通脹將迫使美聯儲過早地提高短期利率。投資者對通脹的擔憂反映在週四的Lipper基金數據上。數據顯示,美國通脹保值型債券基金在週期內共吸引資金流入8.59億美元,為2016年11月以來最大的流入量。

B. Riley FBR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如果收益率上升,就必須拋售股票,如果拋售股票,收益率就會回落。”

對於美股未來走勢,Edward Jones投資策略師Kate Warne表示,美國基本面依然樂觀,經濟增長強勁將帶動股市走高。不過,他補充說,“這對於預測短期走勢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駐東京的高級策略師Masahiro Ichikawa表示:“股市調整期可能持續到2月份,甚至3月份。”

Cresset Wealth Advisors的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認為,此次股市回落“只是技術性的”,並指出:“市場估值已經變得很高,需要加以修正。與此同時,信貸狀況仍很強大,借貸、支出和投資信貸的可用性都很高。”

他還補充道:“雖然不可能預測市場在每個交易日中的表現將是怎樣的,但我們確信未來幾周時間裡可能會出現的任何回落都代表著更好的長線買入機會,而不是賣出的理由。”

目前來看,股市投資者似乎確實不應該有太多的擔憂。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市場策略師Kerry Craig週五早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鑑於美國股市正處於盤整狀態,最嚴重的波動很有可能已經過去。“波動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強勁的經濟背景和持續的盈利前景意味著我們繼續偏好股票。”

QuantScap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Guan Ning說,年初美股的大漲和近一週以來的暴跌似乎都已脫離了基本面,目前美國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盈利雙雙向好的局面並未發生明顯改變。因此,作為經濟增長晴雨表的股市全年依然看漲。

Guan Ning認為,此次暴跌沒有明顯經濟觸發因素,技術性因素很可能是主因。目前美股暴跌仍在美國政府可承受範圍之內。不過,如果今後數週內繼續出現失控性、背離基本面的暴跌,鑑於共和黨面臨中期選舉壓力,鮑威爾很可能會出面來穩定金融市場,甚至市場普遍預期的美聯儲3月份加息,都有可能延後。

鮑威爾目前對於金融市場的震盪尚未有任何表態。不過,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伯特·卡普蘭7日表示,市場波動更劇烈一些,也許可以修正估值過高和不平衡現象,適當地增加波動性對市場而言也許是“一個良好的現象”。

此外,美國投資大佬Jim.Rogers週五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美股已累積大量升幅,此次下跌屬於正常回調。並預計美股會繼續下跌,但不會感到擔心,相信待3月聯儲議息完畢,不明朗因素消除,美股就會調頭向上。

不過, Rogers稱,暫時會靜觀其變,不會買入任何國家的股票。此次美股及港股暴跌,源於通脹升溫推高加息預期。但其實,加息步伐或加快早在預期內,若投資者對於加息預期感到驚訝,說明他們沒有做足功課,沒有緊盯新聞。羅傑斯重申,預計2018年不會有特大股災,特大嚴重股災將會在2019年或2020年爆發,並將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熊市。

據花旗銀行研究數據,過去30年,美股回調超過10%的情況出現過23次,而其中有3次美國處於經濟衰退期,另外20次回調雖然幅度較大,但時間較短。

Goldman sachs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在1月29日的報告中表示:“美股牛市平均回調為4個月13%,且僅需要4個月就可以恢復。”

全球股市假裝自己被驚呆了

但如果標普從其紀錄高位大跌至少20%進入熊市領域(也就是跌破2298點),那麼股市創傷平均持續22個月。需要注意的是,股市熊市的平均下跌幅度為30%。

利用對沖基金分析工具Kensho,CNBC研究了過去30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漲期間發生的情況。

全球股市假裝自己被驚呆了

結果顯示,過去三十年裡有六次利率大幅上漲。其中五次市場大漲,一次在滯後時期略有下降。

全球股市假裝自己被驚呆了

關於A股和港股

受美國市場動盪和國內去槓桿化的雙重打擊,中國A股本週累計下跌近10%,市場波動率仍處於較高水平。

在全球股票投資者受到兩年來最嚴重下跌的衝擊之際,港股成了最大損失者。彭博根據每日額度的使用情況計算得出,截至香港時間9日14時30分,中國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共拋出了13.9億元人民幣(2.2億美元)的香港股票。這有望創下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最大淨賣出規模。這樣的拋盤力度前所未有。

中國市場的下跌向來有“滾雪球”的習慣,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鑑於流動性環境在中國春節假期於下週開始前收緊,市場震盪將加劇。不過,中國央行週五表示,為了滿足春節長假前的現金需求,中國央行釋放了近2萬億元人民幣(3161.1億美元)的臨時流動性。

目前,中國金融監管層和美聯儲一樣淡定。2月9日,中國證監會春節前最後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對市場關心的A股大幅波動問題並未給予回應。發佈會在3分鐘內結束。

不過,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6日發文分析A股暴跌原因,指出A股受到外盤的情緒影響。不過,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說:“一般情況下,A股市場的運行更多是自身因素決定的,不是外圍市場。”

專家認為,近期市場傳言的質押窗口指導、信託槓桿問題等對市場形成了一定壓力。此外,近期曝出的一些上市公司鉅額預虧損,也給市場帶來一定負面情緒,一些個股的表現缺少業績支撐,也是促成本輪A股市場下跌調整的因素之一。

對於未來A股的走向,中金公司認為,A股市場與美股市場劇烈調整,但A股市場的調整並非由於基本面的惡化,目前情緒面主導了短期波動,需靜待波動穩定。繼續看好A股市場長期表現。

中銀證券也認為,情緒的影響只在短期對A股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中期來看,A股走勢仍取決於自身的情況,包括估值、業績等核心因素,仍然建議選擇低估值、業績改善的板塊。

國金證券認為,A股上半年存在“不破不立”的可能,但站在當前時點,春節前A股是否需要繼續恐慌性殺跌,A股春節效應是否依然有效,有待觀察,同樣建議以“低估值,高流動性”為選股標尺。

股市暴跌對全球經濟前景影響

不少分析師目前都認為,美國股市在在本週出現的大幅下滑預示著資本市場的拐點已經出現。

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週四表示,只要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繼續高於趨勢,那他將支持在3月再加息。他指出,美國經濟好於預期存在太多的支持性因素,美聯儲不可能缺乏在3月加息的理由。他表示,當前股市下跌是不重要的事,不影響美國經濟前景,但如果股市遭遇持續性拋售,可能會開始影響到經濟前景。

九洲證券鄧海清認為,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發全球復甦夭折。如果此輪全球股市的共振暴跌並未結束,則將引發發達國家居民的“負財富效應”和信心扭轉,進而導致發達國家復甦夭折;通過對發達國家出口下滑,將傳導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這將意味著此輪全球經濟復甦終結。

Hermes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Eoin Murray在週四對外發布的一份研究通知書中表示:“股市的跌幅已經創出信貸危機以來的最高值,這加劇了我們對股市牛市行情會否轉向的擔憂。”

MUFG Union Bank首席金融經濟學家Chris Rupkey表示:“低利率時代已經結束。作為一個領先的經濟指標,股市現在為經濟直線下滑指明瞭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