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尋 一翠難求


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翡翠歷來被譽為“玉中之王”,其價值更是不言而喻。目前全世界已探明寶石級的翡翠原料僅產於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其他國家也有少量翡翠礦藏,但質量均達不到寶石級而不能加工成珠寶。與之相比,鑽石的產地很多,全世界至少有十多個國家出產鑽石,產量也較翡翠大。就此點而言,翡翠的稀有性更強。世人皆知翡翠昂貴,但很少有人知道翡翠在開採、加工、運輸過程中的艱辛。

開採翡翠原礦的人,多!一箇中型的礦場,幾十萬人!這情景,有點像蟻窩,真的!在現代化的挖機攻勢下,山體不單被挖平,往下面挖的深度,足足有10層樓高的,一輛輛的泥頭車超載原礦,滿載而歸,這熱火朝天的場面,比當年的三峽工程般,氣勢更勝不止一點點。震撼,還是震撼!

緬甸是世界聞名的翡翠礦石開採地。緬甸翡翠礦區位於北部密支那地區,在克欽邦西部與實皆省交界線一帶,亦即沿烏龍江上游向中游呈北東一南西向延伸,長約250公里,寬約60-70公里,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公元13世紀以後,緬甸就一直是世界上優質翡翠的主要出口國和供應國,但其原生翡翠礦床直到1871年才被發現。


翡翠的運輸過程充滿艱辛,困難重重 在交通極不發達的舊社會,珍貴翠料能在中國傳遍大江南北全靠馬幫。馬幫是中緬邊境的主要運輸工具,礦石挖出來全靠人背馬馱。馬有時馱不動的大石料,還要用大象拉。一進一出要花費數月時間。從玉石場經勐拱、密支那到緬甸,其間只有崎嶇的茶馬山路,每條道路都霧瘴叢生、蛇蠍橫行。濃霧會讓馬隊迷失方向,猛獸會突然襲擊牲畜,路上到處暗藏危機。

去年5月份緬甸遭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致使緬甸災區出現嚴重霍亂蔓延,導致13.3萬人死亡或失蹤,意想不到的天災使得翡翠原石市場受到震盪,一度出現低迷的局面。隨著國際支援緬甸局勢剛剛穩定,又趕上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翡翠原石市場又重新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這才是帕敢

千金易尋 一翠難求 請珍惜手中的一抹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