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業委會人文情懷

“互聯網+”對於社會而言,具備劃時代的意義。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和行業早已達成共識,並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不斷進行著各種新的嘗試。將“互聯網+”這一社會變革的“催化劑”融入社會各個角落,併產生裂變式的反應,互聯網觀的格局境界至關重要。就像價值觀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體系,互聯網觀這一智慧引擎,決定著解決社會問題與互聯網融合的角度、廣度和深度。

互聯網與解決社會問題做加法,在連接點與面、大與小、個體與整體時,是出於什麼考慮、基於何種認知、實現什麼樣的夢想。這就好比最初時的出發,方向和前提決定了結果。

探訪業委會人文情懷

人文興,則興;人文悅,則美。

當社會不文明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有無思考其形成的源頭?當社會冷漠讓大家心寒的時候,我們可曾思考形成的源頭?當我們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考慮過兒童心智成長期環境對他們的影響?這都需要我們一一反思

3-8歲孩子心智成長關鍵期,他們看世界的角度、他們看成人交往的方式,是他們認知獲取信息的渠道。現在的我們回到兒時居住玩耍的地方,會發現腦海裡很大的地方如此小。對,這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視覺維度。看看90後、00後、10後城市孩子三代人的經歷:上學送放學接、回家上樓下樓陪著,還要提醒不要相信陌生人,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鄰里擦肩而過,“你好!”“你早!”“吃了嗎?”“回來了!”“散步呢?”等等曾經的噓寒問暖少了,多了默默不語、漠不關心。這種冷漠防範的行為傳導給心智成長期的孩子,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心理成長。20年前種下的因,正成為20年後現在的果。

我們不能再讓“小區陌生人”繼續下去,我們更不能讓這種陌生傳導為全社會的冷漠。社會最小單元是家,社會關係最近距離是鄰居,為了鄰里和睦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弘揚核心價值觀,人文精神澆灌城市

在新形勢下,把互聯網思維和技術與人文情懷結合起來,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力,努力構建“互聯網+人文情懷”新生態。千家萬戶善行善修,黨建思想宣傳入戶,公益志願人人參與。好家庭、好家風、好鄰居、好物業,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

移動互聯網“業委會”實現小區生活方、服務方、管理方等多方信息交互。通過平臺掌握居民生活的動態信息,可實現與居民生活的“點面”溝通和“零距離”交流,讓居民充分體驗到管理者更加重視自己,以此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和歸屬感。

實施“移動互聯網“業委會”+人文情懷”的路徑

促進業主自治性組織成立:業主委員會成立系統,解決維護業主權力的業主自發性組織--業主委員會的成立難。

方便業主委員會辦公:業主委員會辦公系統,解決業主委員會運行難,隨時隨地辦公,方便小區有能力的人隨時隨地為小區服務。

方便業主行使權力:業主議事系統,實現業主隨時隨地發起議事、投票表決。將業主委員會代業主行使權力,轉變為業主隨時隨地投票表決,業主委員會根據表決結果代業主執行權力。避免代業主權力無監督的亂用與濫用,以及權力行使不透明的猜忌。

方便物業公司正規管理運營:物業服務系統,解決物業點對點工作看不見,欠繳物業費,以及實現物業人員激勵式有效管理。

促進鄰里互助互動:閒置物品置換、業主收藏拍賣、鄰里能量互助幫忙,不斷增加線上業主互動接觸點,線下面對面交流,從而達到鄰里和睦、人文和諧、小區和諧。

基層政務便民服務:基層政務SaaS系統,實現轄區問題在線反應、線上流轉、下訪解決、工作彙總、網上巡查,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區級單位無群訪。

建立小區建設資金長效來源:美好家園基金、物業激勵基金、小區共建基金。移動互聯網“業委會”線上收益,反饋給所屬小區,為小區建立長效性資金來源,確保小區美好生活綜合建設。

為了實現美好生活的奮鬥目標,我們勇往直前、努力前行。希望更多業主與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鄰里和睦、小區和諧、共建美好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