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很多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就過上了“趕場”般的生活,工作日在學校上課,晚上和週末輾轉於各大輔導班,平時作業堆積如山,小小年紀就過上了點燈熬油的晚睡生活。這樣的學習生活節奏,既不利於提升學習效率,也不能保證充足睡眠,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晚睡,除了學習任務重之外,有部分原因是孩子本身不自覺,一會兒看書,一會兒想看電視,一會兒又分心去玩。有些孩子一坐上學習凳,就開始各種頭痛肚子痛、想喝水想上廁所。這樣的壞習慣,不僅加重了家長的陪讀負擔,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對將來的融入社會、適應職場不利。

好習慣要從娃娃抓起。這本《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按照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相應階段的學習任務特徵,安排了適應兒童的時間管理方法,並把時間管理習慣的形成整理成一個30天的訓練營,便於家長操作。

讀《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這本書是面向兒童的,但開頭先討論家長。很多孩子身上的行為問題,往往是家長的無意識壓力導致的。這本書先提醒家長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合理轉移和分解壓力。所謂言傳身教,如果家長總是以暴躁的面孔處理情緒,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會繼承這種情緒處理方式,不利於情感發展、社會交往。其次,這本書向家長提問有關孩子的問題,測試家長對孩子的瞭解,例如孩子的興趣愛好、最喜歡的學科、最喜歡吃的菜等等。如果家長對孩子不夠了解,很難做到對孩子對有效監督和管理。再次,這本書提供了兒童學習習慣的測試,分為學前版和學齡版,由家長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後作答。

時間管理,首先需要明確“時間都去哪兒了”,因此第一階段家長要幫孩子整理時間使用明細,做了什麼事,開始時間,花費時間,備註孩子做事時的精神狀態(例如磨蹭,走神等)。容易出現磨蹭的時間段為早上起床、吃飯、寫作業、睡覺。

磨蹭可以分為七大類:吸引注意型,家長期望過高型,父母包辦型,雜亂型,慢半拍型,缺乏時間觀念型,注意力分散型。

孩子必須有自主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對孩子的大腦是很好的休息和復原。

家長在與學校老師溝通時,應該注意:接納和理解,感謝和道歉,請教和轉換,反饋和激勵。其中,家長最好不要把與老師的分歧告訴孩子。

讀《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在記錄了一週的時間花銷之後,孩子的學習、生活任務基本明確,接下來要進行評估、排序計算出每項任務的標準時間,再進行第二週的實踐。此時,家長要幫孩子把任務細化,聚焦於提升完成任務的時間,並且注意期間不添加新任務,不為了速度而犧牲任務質量。在孩子達到要求後,家長可以給孩子小星星作為獎勵。這些小星星可以用來兌換孩子想要的獎勵。

如果孩子對時間表不感興趣,家長要注意引發孩子興趣和留出自主時間。家長可以把作業時間表轉化為孩子的遊戲時間表,即“幫”孩子安排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為了遊戲而主動完成作業。家長要制定合理的任務表,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導孩子,多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讓孩子自主總結快速完成作業的經驗,增加孩子的成功體驗,保護孩子的進步熱情。

本書給出了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訓練目標。在排除生理原因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有時間管理混亂,家長每天能抽出10-30分鐘與孩子溝通,就可以採用這套訓練方案。這個訓練方案為期30天,其實這30天是同時面向家長和孩子的。雙方一起改變,才能更好地達成高效學習、家庭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