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軍醫大學中醫係為兵服務紀實:爲官兵送上「靈丹妙方」

海上風急浪大。北海艦隊某登陸艦上,一些官兵們耳背上貼著白色中藥耳貼,手腕上扎著細小的銀針,正在有序進行常規訓練。艦艇衛生員介紹,這種“針灸+耳貼”式中醫療法,對於治療暈船的效果十分明顯。

這項實用的中醫藥抗暈船技術,是由第二軍醫大學中醫係為艦艇官兵們量身“定製”的。該系研發的“一根針”防暈船、“一套操”解疲勞等中醫療法,深受海軍部隊的歡迎。該系主任凌昌全告訴記者:“我們是全軍唯一的中醫系,坐的是部隊的堂、號的是官兵的脈,為部隊官兵服務始終是全系的第一要務!”

為一線官兵送上“靈丹妙方”,是中醫系十年來不變的承諾和行動。多年來,該系堅持為一線部隊送醫送藥。針對部隊駐地環境特點、疾病譜和發病情況,專門為基層研製了“中醫實用技術診療包”,內含10餘種治療部隊常見病的中醫藥器具和使用方法;編印《基層部隊中醫實用技術手冊》,詳細介紹了腕踝針、推拿、按摩、正骨、耳穴等中醫療法,提高了部隊衛生工作水平,大大減少了非戰鬥減員,有效為戰鬥力保駕護航。

近年來,中醫系每年開展“中醫中藥進軍營”和“中醫中藥海疆行”活動,組派20多支中醫藥服務隊、300多人次醫務人員,攜行價值百萬元的藥品和醫療物資,赴邊防、進叢林、上高原、下海島,行程8000餘公里,為基層部隊官兵開展中醫藥診療諮詢、科普宣傳和技術幫帶服務,並贈送藥品和醫療器具,令數萬名官兵直接受益。

郎中,是我國古代對身邊醫生的一種親切稱謂。數十年來,中醫系專家們深入各軍兵種、各大戰區,帶教出了一大批掌握中醫藥基本技術的“軍營郎中”,及時有效地治療發生在官兵身上的一些意外傷和常見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目前,他們手把手教出了6000多名合格的基層軍醫,大多活躍在邊防前哨部隊,積極用中醫藥技術為官兵治療傷痛,有效地為軍事訓練保駕護航。

在2014年7月舉行的“環太平洋—2014”演習現場上,來自中醫系的翟笑楓為各國軍醫演示了針灸、推拿、拔火罐、耳穴等中醫應急治療暈船、爆炸傷的手法,博得了陣陣喝彩。美國軍醫羅斯主動要“試試這些神奇的玻璃罐子”,中醫的拔火罐技術讓他驚歎不已。“真沒有想到還有這麼神奇的治療手法!”羅斯驚歎道。

中國軍醫的精彩亮相贏得國際讚譽。其實,這只是中醫系常年開展對外交流、弘揚中醫文化的一個縮影。2013年6月,該系副主任顧偉參加“和諧使命—2013”重大軍事外交任務,為南亞八國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獲得演習總部授予的“和諧之星”稱號。諸如這樣向世界展示中醫風采的故事,不勝枚舉。

十年磨一劍。建系10年來,中醫系從用中醫藥為戰鬥力提供優質保障,到高質量完成一系列軍事外交任務,實現了跨域式發展,如今已成為集中醫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服務保障官兵三大功能於一體的中醫藥學綜合基地,面向世界用心血和汗水擦亮了“全軍唯一中醫系”這塊金字招牌。

(光明日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光明日報通訊員 肖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